李志远
有文人将古代贤君比喻成“天下之器”,即包容天下的容器,自己虽然并无太多文治武功,却能包容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器量”这个词,渊源于此。一个器皿到底能容纳多少?
9月19日的平遥,一座城池,作为摄影的容器,似乎能够在短短7天包容整个中国摄影界,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场面。我们眼见整个平遥古城,瞬间已经被大大小小的照片和海报武装起来,宛如一家精致古典的火锅店,沸腾着来自各个阶层,各个组织,各个国家的摄影美味。
清虚观的民俗味道。土仓的西欧风情、柴油机厂的纪实经典、二针厂的新锐激情,棉织厂的商业艺术……形形色色的摄影人置身其中,不消半日,就会被影像的饕餮之餐,撑到味觉略感麻木。
平遥柴油机厂的一隅,一个并不算大的空间内,《数码摄影》“户外摄影绿镜头”主题影展也在文火慢炖般散发着悠悠的清香,宛如暴食油腻后饮下一杯清茶。这种令人舒适的清新感觉不仅仅来自十大摄影胜地美景的汇聚,来自众多祖国壮美河山的缩影,更来自影展中贯穿的“善待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谁也无法为消失的风景买单”这样淡淡的人文情怀。
我们可以想象的是,视觉盛宴在7日之后打烊,摄影人如食客般逐渐散去,平遥大小照片,满城海报顿时被弃如敝履,无人问津。平遥县城中一只只精致古典的火锅,瞬间被洗刷得干干净净,之后它们再去烹煮什么,摄影人大多不再关心。
器再精致,也抵不过器中之物的美味。正如这本杂志,没有美文和美图,就是高档白纸一叠,虽然杂志明年将会用更精美的纸张,增加20%的厚度来提升档次,但夜光杯要斟满葡萄美酒才有价值,内容的升级,意义大过介质的改良。当然,各位编辑部同仁早已摩拳擦掌,誓要将这更精美的容器中注入更丰富的视觉美味。
《数码摄影》作为影像文化之器,会继续将影像文化的精髓。用我们的独特视角去选择、诠释。影像繁华如三千东流水,希望大家先取《数码摄影》这一瓢,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