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作为即时新闻的一种补充,如雨后春笋般一片葱茏,许多媒体纷纷开设了时评版面或专栏,各地报业集团及官方管辖和运作的网站也都先后设置了时评之类的子页。
在新闻写作中,记者必须客观表达和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无法深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时评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根据新闻,时评可以展开思考、评判、论述或提出有益的建设性意见,起到新闻报道本身舆论监督力量不济的补充作用,从而促进新闻事件的良性发展。
然而,当前一些作者把时评写作当成了“发家致富”的手段。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作者每天写4到10多篇的时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新闻事实加百度谷歌、名人名言再加某种并不切合的“主义”,用华丽或生僻的字句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所谓的时评,言之无物、内容空洞、主旨不明。
更令人忧虑的是,为了紧贴新闻,赶时间、出“成果”,时评写作的跟风情况十分严重,新闻一出,许多时评作者不加分析和推理,无论新闻报道是否真实,便如绿头苍蝇闻见大粪,一拥而上,造成不负责任的言论屡屡见诸报端和网站,让真相受辱,让当事人蒙尘。
在2008年11月发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的警察打死大学生案件中,随着事件的发展,时评家“见风使舵”,先是对打死人的警察大加鞭笞,痛斥当前公安队伍的弊病和腐败;接着又轻信传言和警方的一面之词,集体对死者林松岭进行舆论审判。在前不久的深圳市长许宗衡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中,仅凭网上一则《谁是许宗衡的情妇》的帖子,时评家便开始了猜测性的批判,把章子怡、黄奕、刘璇等影视和体育明星都作为靶子。
时评本是新闻的补充,只有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时评,可现在的许多时评作者根本不看“新闻”的出处,把博客、论坛、帖子都作为“新闻”的来源,原本这些就是以讹传讹的“不实新闻”、八卦消息,时评作者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延伸和评判,造成了是非感被意淫和强奸,道德伦理观念被扭曲。写出的评论文章多是不懂装懂、剑走偏锋,他们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观点贩子,严重误导了读者和民众。
笔者认为,写时评首先必须尊重新闻事实,判断新闻真伪,为假新闻进行评论实际上是一种助纣为虐的愚蠢行为。其次,时评作者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是非分明,不能为了挣稿费就颠倒黑白、搬弄是非,最起码到要做到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被评论对象负责,对自己的言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