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明
摘 要: 声乐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同声乐作品对于钢琴伴奏处理的要求,既有一些共通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声乐作品 钢琴伴奏 共通 不同
声乐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与歌唱者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完美表达一部声乐作品的内涵,有与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同声乐作品对于钢琴伴奏处理的要求,既有一些共通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以帮助读者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各种声乐作品对于钢琴伴奏处理的共同要求
1.钢琴伴奏者必须把握好演唱与伴奏之间的关系。
钢琴伴奏者必须把握好演唱与伴奏之间的关系。钢琴的伴奏水平与演奏技巧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演奏技巧不能代替伴奏技巧。具有较高演奏技巧的人,其伴奏的水平却不一定高超,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只是具备了较好地弹奏伴奏的基础。伴奏者必须熟悉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呼吸的气口,以及他的情绪状态和实际发挥能力,伴奏时注意用耳朵去听歌唱者所表现的一切,并且作出敏感的反应。
但这并不意味着伴奏者是歌唱者的附属品。有时,伴奏者要像指挥家那样,利用速度、节奏和句法等,去引导歌唱者,使歌唱者很自然地表现。同时还要掌握好对音量的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而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这样才能与歌唱者共同表现音乐。
2.把握节奏,控制好音色和力度。
钢琴伴奏最基本的,应是能完全自如地控制键盘,通过琴声表达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准确的速度和节奏是歌曲具有魅力的前提与保障,伴奏者对速度和节奏的确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还应该能灵活地在演出中随时调整节奏,当演出中节奏与速度出现不一致时,能够及时地调整。伴奏者对音色和力度的控制,也是一种均衡技能的表现,伴奏者须用适度的音量,烘托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当钢琴演奏序曲、幕间曲、尾声时,一定要能充分、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意图与感情。
3.钢琴伴奏者应具有极强的即兴演奏能力和应变能力。
作为一名钢琴伴奏者,应具有极强的即兴演奏能力和应变能力。因为伴奏者不可能对每一首作品都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练习、合作,更多时候是临时的,甚至是即兴的。伴奏者拿到新伴奏谱后,不论难易,练习的时间往往只能取决于合作者距正式表演的期限,常常是时间短、曲目难或数量多,甚至有时是拿到谱子就需要一边视奏一边合伴奏,以应急需。这就迫使伴奏者要加强视奏能力,更迅速地掌握新作品,以适应演奏需要。
此外,正式演出,无论是公演还是小型的内部观摩,演唱者站在舞台,由于面对观众,常会有一定的兴奋度及或多或少的紧张感。合作次数不多,未经正式演出并有难度的作品会对伴奏者产生一定压力,随着演出次数增多,对作品及双方合作的不断熟悉,虽然会逐渐感到得心应手,但由于上台往往存在临场发挥的各种偶然因素,有时会遇到不太顺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减少任何一方的过失,力求保持表现的相对完整性。
如演唱者临时发生错、断现象时,伴奏者不必紧张,若对方只是音乐正常进行中的小错漏,仍可继续向下弹,以免破坏音乐的完整性。若对方突然结结巴巴或又重复演唱了某处,则需冷静听辨后,再准确地进入伴奏。若对方已经中断,最好从邻近某段的起头再重新开始,通过弹最邻近的间奏提示对方如何接下去也是个好办法。
二、不同类型声乐作品对钢琴伴奏的不同要求
声乐作品风格迥异,伴奏音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应根据歌曲的主体风格及表现内容,弹奏出符合音乐情绪、风格的伴奏音型,使得钢琴伴奏与歌唱旋律配合得错落有致、协调统一。
1.民族声乐作品。
如民族类歌曲由于各民族各地区语言、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等不同,曲调上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特色,在音乐表现上会出现调式、调性、音程、速度、力度、滑音、装饰音、颤音等不同运用及一些特殊歌唱技法的情况。此时,钢琴伴奏为体现其民族特色,也要随之添加一些如前后装饰音、上下滑音及颤音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强调民族风格韵味,拉近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的运用距离。
此外,在许多民族声乐教材中,采用了很多戏曲的种类,如京剧、河南豫剧、河北梆子、黄梅戏、古曲、苏州评弹等,还有许多新创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传统的戏曲演唱艺术中,乐队伴奏主要由弦乐(胡琴)、弹拨乐、吹奏乐、打击乐组成,这种乐队编制伴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伴奏形式也很丰富多样,但在和声方面有很多缺陷,如立体感和音响厚度较差,不够丰满。钢琴是一种具有很宽泛的表现力的乐器,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对于戏曲音乐的表现力都是比较强的,它可以对于整个乐队进行浓缩。
2.艺术歌曲。
为艺术歌曲伴奏时,要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并竭力挖掘曲谱的深刻内涵,使自己融于歌曲的思想感情之中,采取恰当的音色控制,合理的速度、力度、节奏、句法、表情处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去体验及渲染歌曲的特定意境,充分揭示歌曲的内涵,使之更富艺术魅力。
以伴奏舒伯特的《小夜曲》为例:钢琴四小节的前奏,以从容的中板、柔和的小调和声色彩及舒缓平稳的半分解织体来模仿吉它的弹拨,衬托出歌曲的音乐背景是宁静的月夜,年轻英俊的歌手边弹吉它边向心上人倾吐衷肠,在独唱旋律的前两句句尾,钢琴伴奏以重复旋律后半句的手法给予独唱者旋律充分的支持及强调,既增强了旋律的感染力,又形成了有呼应的回声效果。在歌声逐渐激动时,钢琴伴奏部分则应采用“轮唱”及“重唱”的形式,增强感情逐步高涨的推动力。钢琴的尾奏对全曲起到补充完善及延伸收束的作用,使歌唱者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沉醉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之中。
再如莫扎特的《摇篮曲》,旋律宁静典雅、优美、抒情,并且具有明朗乐观的情绪。抓住这一特点,演奏者弹奏时要平稳,触键音色要控制轻,踏板要干净短促,浅一些,轻一点,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
3.歌剧作品。
钢琴伴奏者,要广泛了解并大量倾听歌剧艺术的有关资料,熟知即将伴奏的歌剧的剧情、对白、角色个性、特征,以便把握不同角色、不同声部的演唱家在不同唱段的风格、性质、音量、音色特点等,并准确地在各幕各场中适时进入钢琴的伴奏。
如女高音的声音是很纯的、天使般的,同样也可以唱得很明亮、很辉煌。男高音的声音比女高音更多一些金属性,由于声音共鸣腔体的协调运用,因而更有“英雄性”。男中音的声区基本上是在人声说话的音域里歌唱。在为歌剧表演中不同声部的歌唱者担任钢琴伴奏时,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力度和音色,反衬出不同声部的声音特点。如果是高音区,钢琴伴奏的力度可以大些,给其一定的支持,使其发挥和展示歌喉;如是中声区,钢琴伴奏要弹得轻些,小心一些。
参考文献:
[1]张红兵.浅谈学习钢琴伴奏的几点问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2):68-69.
[2]张栋.培养多元化思维的钢琴即兴伴奏[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2):61-62.
[3]陈雪慧.即兴伴奏教学中被忽略的环节[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2):92-94.
考试周刊200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