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行动进展困难 海啸恐慌弥漫灾区
本报驻印度尼西亚特派记者 孙天仁 本报特约记者 陈 一
当地时间9月30日16时许,印尼西苏门答腊省(简称“西苏”)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建筑倒塌,当地机场受损,电力通信全部中断,火山也存在爆发危险。据印尼人民福利统筹部公布的数字,截至本报截稿时,地震已造成至少770人死亡,294多人受伤。印尼卫生部灾害中心负责人认为,最终死亡人数有可能多达千人。
据印尼《雅加达环球报》10月1日报道,此次震中位于西苏省首府巴东西北78公里处,震源位于海底71公里处。地震造成帕里亚曼和巴东两市包括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在内的大量房屋倒塌。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巴东地区有500多座建筑物被严重损毁,至少造成376人遇难。此外,雅加达部分地区以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受到波及。印尼Tempo杂志网站10月1日称,当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巴东南部地区又发生了一次震级约为5.1级的强震,造成30多座建筑物被毁。印尼卫生部长表示,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害将强于2006年的日惹大地震。日惹6.3级地震造成5700人丧生。
地震震动了印尼中央政府。印尼副总统卡拉宣布灾区启动为期两个月的紧急状态,10月1日,6名部长级官员前往现场监督救援行动。除了从雅加达派遣专家医疗队赶赴当地,政府还临时征用民用飞机运载救灾物资和救援队。《环球时报》记者从当地电视台画面上看到,由于道路、桥梁受损严重,重型机器很难深入展开救援。电力、通信被切断也导致灾区救援行动进展十分困难。地震发生后,中国驻印尼使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密切跟踪灾情发展。据使馆网站消息,迄今未发现有我公民在地震中伤亡。
巴东市是世界上位于最强烈地震带上的城市之一,靠近印度洋。《环球时报》记者曾于2008年前往该地区采访。这里风景宜人,通往外省的主干道都是崎岖而窄小的盘山路。当地朋友指着公路上的条条裂缝说,巴东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因此旅游资源没能得到有效开发。
地震发生后,印尼地质部门发布了海啸警告,虽然1小时后便予以取消,但恐慌气氛仍在当地居民中弥漫,他们担心会遭遇2004年印度洋那样的海啸。那次海啸导致11个国家的23万人死亡。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引发2004年海啸的地震处于同一个断层带。这次印尼的强震就发生在南太平洋岛屿萨摩亚遭受海啸袭击几个小时之后。对于是否是第一次地震诱发了第二次地震的猜测,纽约拉蒙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高级研究员莱昂纳多·西伯表示,这是有可能的,但科学家们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相当谨慎。印尼地质学家曾于今年2月份警告说,在未来30年内巴东地区可能遭受8.9级地震的袭击,并引发大规模海啸,这个有90万人口的苏门答腊岛重要贸易枢纽将被彻底毁灭。
更令地震专家关注的是,目前该地区的居民能够在海啸来袭时采取的逃生路线相当有限。比如,现行的预警系统只依赖几个安装好的浮标来运作。当局原本计划安装更多与卫星连接的浮标加强该系统,但这些浮标却遭渔夫偷窃。专家认为,巴东需要采取更多的防范措施,投资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包括建设更多道路和其他逃生路线。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0月1日称,萨摩亚、印尼相继发生强地震,再加上今年早些时候发生在意大利的破坏性极大的地震,使地球在今年看起来“尤其不稳定”,引起民众担忧。不过,美国国家地理调查局地球物理学家约翰·贝里尼说,事实并非如此,从长的历史时期看,这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