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集群研究进展评述及启示

2009-09-30 08:07柳晓明王学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产业集群价值链

柳晓明 王学平

摘要:从五个方面对国外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产业集群评价指标和方法、基于集群价值链的研究、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和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及作用。最后结合中国现状,就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价值链;政府

中图分类号:F71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74-02

Porter(1998)在《竞争论》一书中将产业集群定义为,“产业集群是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在该定义的基础上,Porter(1999)建立了钻石模型,并将产业集群划分为纵向集群和横向集群两种类型。西方学术界自此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一、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

JorgMeyer(1998),Martin & Michael(1999)通过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比较稳定的技术创新、非正规学习、合作竞争、知识共享和溢出、网络协作、区域品牌意识等驱动力作用下得以发展并呈现出竞争优势。Best(1999)认为,集中专业化、知识外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四种动力,依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作用,并形成环状的稳定结构。Swann (1996,1999,2002)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概括为包括产业优势、新企业进入、企业孵化增长、气候、基础设施,文化资本等共同作用的正反馈系统。Marshall(1920)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群研究表明,集体效率被认为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机理。集体效率是地方外部经济和联合行动形成的竞争优势(Schmitz, 1995)。Nadvi(1999)认为,行动包括供应商、次承包商、贸易者和购买者垂直联系、两个或更多生产者水平联系,许多生产者水平方向上的多边联系。Schmitz(1999)认为,集体效率的出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贸易网络的存在,尤其是远距离市场的贸易网络。其二,有效的承诺和信任。Ceglie(1999)认为,网络合作伙伴和培育合作关系的交易成本较高,市场功能不健全,“搭便车”的风险和支持合作的法律不完善等,将阻碍企业间的合作和集群效益的实现。

Chiles 等(2001)认为,产业集群不只具备主流经济学所描述的区位效应、创新能力、竞争优势等静态特征,它更是在独特的企业家精神或宏企业家精神作用下的复杂动态过程,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集群效应的发挥,企业能力的提高都可用涌现来解释。

二、产业集群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产业集群的不同定义使得集群有着不同的量化方法,最常用的量化方法是产业区位熵。Porter(1990)就是利用产业区位熵分析、研究了区域内相对集中的产业以及在不同产业部门买方—卖方之间的连环关系,奠定了其产业集群宏观层面研究的基础。Jacobs & DeMan(1996)指出,产业区位熵分析为识别潜在产业集群提供了最初的分析工具,并且可以表明在地方区域内不同产业的相对存在,尤其是当买方—卖方的连环关系非常明显时,用投入产出分析对纵向联合化的集群进行分析最为有效。

Porter(1990)基于他的产业集群定义提出产业关联分析。由于产业关联方面的数据来源的局限,一般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关联分析,通常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来衡量产业关联的强度。Vock(1997)提出对应分析法(如因素分析、主成份分析、多维排列以及典型相关),主要是用来量化具有相似创新方式的企业或产业的类型及其分类。DeBresson & Hu(1999)发展了图表分析法,用来量化小集团以及企业间或产业集团间的不同类型的网络联系。

三、基于集群价值链的研究

价值链成为分析产业集群的基本工具。Porter(1998)在研究集群时认为,集群是在邻近地理位置、某一特定产业中互相联系的、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集合。从价值链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区域协作和全球产业分工的必然结果。全球化背景下,外部参与者在塑造集群的增长途径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Schmitz & Nadvi,1999)。面对全球性竞争,市场开拓者对集群企业益加重要。集群的生命力在于其区位植根性、市场开拓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

Nadvi & Halder(2002)研究表明,集群升级不仅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条件,也是集群企业回应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集群升级有四种形式: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和部门间升级。Humphrey & Schmitz(2000)认为,集群不同步升级,就会妨碍整个集群的升级。

四、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Florida(1996)研究了美国中东部传统制造业中心的兴起、衰落以及复兴的原因,认为集群内部的竞争,全球化进程中来自外来企业竞争的加剧,政府的产业集群政策促进了该地区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克服了集群锁定效应,从而促使该地区制造业的复兴。他认为在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集群是推进这一过程的组织基础。

Beaudry & Swann(2001)对产业集群强度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绩效的途径进行了研究。他们用雇员数量作为衡量产业集群强度的指标,对英国几十个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大多数产业中产业集群强度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比如在计算机、汽车、航空和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存在非常强的集群正效应。

五、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及作用

在主流经济学看来,“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基本依据。集群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同样存在“系统失灵”。Porter(1998)认为,在滋养和强化产业集群上,政府政策扮演重要角色。Roelandt & DenHerog(1999)研究表明,集群系统失灵,分为多个方面,需要采用不同的集群政策。

Doeringer & Terkla(1999)强调产业集群政策是对传统产业政策的扩充和拓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政策往往关注特定企业和产业的各自需要,集群政策则是将企业和产业作为一个系统予以考虑,鼓励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有限资源的有效分配以及产业基础的多元化,并为产业的增加和扩充提供工具。

Brenner & Greif(2004)认为,集群政策应该将重心放在优化集群的动力机制上。主要包括:一是促进新技术和新企业的增长。建立开发市场机会的平台和特殊的信息及技术交流中心,进行战略性市场信息与集群研究。二是鼓励企业参与服务性传递行动,进行集群发展的战略性研究和分析,建立集群统计资料数据库。三是设立产研合作中心,建立专门的技术和研究中心,促进技术溢出和鼓励风险投资。四是建立集群成员之间的合作网络,鼓励和发展企业网络,发展中介和代理网络,推动集群与外部的联系和商业合作。五是建立公共营销体系,创立集群品牌与集群形象。

Jerry(2004)提供了目前欧洲某些国家制定产业集群的流程,突出了集群政策与产业集群驱动要素的逻辑关系和集群政策的个性特征,而且集群内企业的参与和全程监督保证了集群政策长久的适用性和有效性。Thomas等(2004)认为,集群政策重心在优化集群的动力机制,通过结构性激励促进技术溢出和鼓励风险投资,建立集群成员间的合作网络,促进产研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开展集群统计、建立集群数据库,构建公共营销体系、树立集群形象、创立集群品牌。

六、启示

首先,要大力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中国的产业集群总体水平不高,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在全球化竞争中,不仅面临着国内竞争压力,也受到国外产业集群的威胁,因此要从全球的视角及时评测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水平,认识产业集群竞争力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制订有效的政策,培育和提升中国不同区域的、处于地方或全球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市场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做强做大产业集群,提升国家竞争优势。

其次,正确认识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制度不尽完善,集群系统失灵屡见不鲜。因此,政府的作用较之市场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Porter. M.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2]Beleflarrmbe, P.,Picard, P. and Thisse, J.—F. An Economic Theory of Regional Cluster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0,(48):158-184.

[3]Krugman,P.(1997) Development, Geography, and Economic Theory[M].MIT press.

[4]Maskell P. Towards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Geographical Cluster [M].Centr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Research,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2001.

[5]Hans-Joachim Braczyk. Philip Cooke & Martin Heidenreich,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UCL Press,1998.

[6]Ahujia Gautam.Collaboration networks structural holes and innov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0, 45(3):425-456.

[7]Lynn Mytelka,Fulyia Farinelli. Local clusters, 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R].Discussion Papers from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New Technologies, The Netherlands,2000.

[8]Fotopoulos G.Spence N. Regional variations of firm births, deaths and growth patterns in the UK,1980-1991[J].Growth and Change,2001(Vol.32):151-173.

[9]Best. The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enewal of American industry [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0]Jerry Paytas, Robert Gradeck, Lena and rews. Univers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lusters. Paper prepar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4.

[责任编辑王薇]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产业集群价值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价值链重构》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