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杰等
摘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系的骨干教师及西华县农业局的有关人员,对当前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中国农业生产形式改革所带来到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河南省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提出了普及农业技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五条对策。
关键词: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41-0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对农业进行了重大改革,生产形式由原来生产队为一个生产单位转变为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次重大改革,农业发展较快,解决了9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在世界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为当今世界上解决大国农民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作出了“认真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1],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生活和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形式分散,组织起来困难,政府也没有为此制定出农业技术推广的新举措,忽视了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人员的组织管理问题,致使农技推广工作被淡化。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系的骨干教师及西华县农业局的有关人员,对当前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现将有关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层次及数量。当前,河南省周口市农技推广人员在岗3 346人(不含临时工、合同制工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 727人。农技推广人员中研究生4人,本科生283人,专科生687人,中专及以下学历者1 263人;职称方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者48人,中级职称477人,其余都是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者在乡镇工作的微乎其微。
2.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流失严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没有办公经费,各项工作开展不起来,且工资不保,生活费不能按时发放,基本处于半失业状态,这些造成了其流失严重。扶沟县农技推广中心是一个省级先进单位,现有农技推广人员170人,其中农技推广站86人,而现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只有33人,其中还包括从事农资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人在内,实际上从事本职工作的只有20人左右;有1/3的乡镇农技站形同虚设,变成了私人经营农资的场所,办公地方被占用,无法开展工作。其他县市农技推广人员,除从事农资经营的一部分人外,跳出农门、外聘打工、下海经商着比比皆是。
3.条线管理没有落实。农技推广工作由市、县农业局或推广中心对农技人员进行条线管理。但,条线管理基本未落实。周口市有乡级农技站所243个,其中县农业局管理154个,工资、编制、业务都由县局统一领导,占2/3;直接由乡镇管理59个,工资编制都有乡政府统一领导,主要服务于乡政府的“中心工作”,占1/4;县乡双重管理30个,工资、编制、业务由县局管理,行政由乡政府统一领导,也是经常服务于乡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工资发放方面也不统一,同样的机构,干同样的工作,但管理工资发放却不相同。
4.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低,推广工作条件差。河南省周口市大部分县市区农技推广人员的工资执行的还是1999年以前的老工资标准,只发新工资标准的75%~80%,平均600元左右,也不按时发放。且有的地方仅发给农技推广人员生活费200元~140元/月。在办公条件方面,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基本是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已建立的实验室、化验室检测仪器陈旧、老化,基本不能使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靠骑自行车下去开展业务。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技站所的房子被侵吞或占用,现存的房屋已破烂不堪,亟待修缮。
5.农技人员知识亟待更新。目前,周口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推广人员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毕业生占多数,知识明显老化、落后,亟待更新。对现有的名、特、优、新品种种植,养殖加工技术掌握甚少,大多数不懂电脑操作上网,有个别农技推广人员连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都不甚明确。
6.技术培训跟不上。技术培训跟不上。据2007年周口市农技推广站提供的数字:近五年参加长短期技术培训的农技推广人员仅1 353人,仅占总人数40.4%,其中三个月以上的1 063人,占31.85%,这与周口农业大市的现状极不协调。实际上,农技推广人员应该每二年轮训一遍,才能赶上知识更新的需要。
1.建立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为轴心的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网站。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是周口市唯一的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在原来周口农校的基础上,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农业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汇集了一大批农业技术方面的人才精英。随着电脑的普及,农民素质的提高,应建立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为轴心的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网站;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传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为周口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建立农、林、牧高科技综合试验基地。采用最先进的试验手段,建立标准化试验基地,是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的根本基础。在周口市范围内选择无障碍影响的土地20hm2左右,其中果园20/3hm2,农作物试验田4hm2,花卉基地2hm2,养殖场(家畜)2hm2,鱼塘4/3hm2,育苗工厂、组织培养室2/3hm2,道路、办公场所4/3hm2。采用禽粪高温消毒发酵后喂猪,猪粪养鱼,鱼塘清底作有机肥料施到果园或作物试验田,生产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经济收入购买禽畜饲料,进行二次循环。这样既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环境;既是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又是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可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
3.对农技推广人员和基层领导定期培训与严格考核。当地政府应借助大专院校技术优势,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技能两方面,每期结束时对参加培训人员考试和考核,不及格者继续培训或另行安排工作。技术人员建立技术档案,每年应有一项技术创新,作为业绩记入技术档案,作为提拔和晋升的基本依据,三年以内无创新者应考虑调换工作或下岗。基层行政村领导也要进行定期培训,合格后发毕业证或结业证书,作为考核的基本条件之一。
4.建立农民或农业科教协会。周口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民占90%以上。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才有所作为。为此,周口市应成立农科教(技)协会,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建成实体,在一定范围内行使职权。科教协会的宗旨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3]。其参加人员有农业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师生、农技推广部门的部分优秀人员。在县乡成立分协会,定期开会、交流,布置下一步工作。协会每二年进行一次换届更新,每届都要吸收农民代表(区域性)参加,其章程细则另附。
5.建立农民技校,巡回传授农业技术。目前,农民比较分散,组织大型培训比较困难,而主动到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求教者毕竟是少数。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委托大专院校抽出部分有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配备一定的教学仪器设备(流动),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农民巡回技术学校,无偿向农民传递农业科技信息,免费传授农业科学技术,将学校办到农民家门口,直接到田间地头具体指导,并重点扶植专业户及“明白人”,采取“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村带乡、以乡带县、全面开花”的战略。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重要途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农业生产形式改革所带来到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河南省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提出了普及农业技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五条对策,这对搞好周口市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加快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7,(5):16-17.
[2]蒋和平,孟俊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农业经济管理,2007,(5):61-67.
[3]任德元,宋晓玲.农民专业协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作用和地位[J].陕西农业科学,2007,(5):76-77.
Zhoukou City in Hena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Status Quo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Song-Jie1,WANG Shang-kun2,YU Xing3,LI Jian-nan3
(1.Xihua County Bureau of Agriculture, Xihua 466600, China;
2.Zhouk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North School District Biology Engineering Department, Zhoukou 466001, China;
3.Chuan Hui District ofZhoukou City garden spot,Zhoukou 466001, China)
Abstract: Brings in view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rm reform to a series of questions, has analyzed the Henan Province Zhouk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popul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peeds up develops the rural economy f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zhouk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question;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辑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