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这样具体化

2009-09-30 05:25顾建英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关键词:国防品德爱国主义

顾建英

细细揣摩《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关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分内容其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载体,因为它给予学生的不是抽象、空洞的说教,而是具体、生动、形象的地理事象,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有关地理知识的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笔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在这部分地理教学中能做到活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并能创设情境和条件引领学生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真正把《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开放理念落实到实处,必能较好地实现社会课程与品德课程的有效整合,使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境界。

一、通过祖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的教学,培养学生炽热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情感都是同祖国的地理风貌、文化传统等具体事实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把滔滔黄河、滚滚长江、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象征,这种思想感情的寄托是很自然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大好河山任我游”“不同地区 不同生活”“请到我的家乡来”等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试想一下,当辽阔富饶的东北林海雪原、磅礴雄奇的泰山、“高峡出平湖”的长江三峡,硕大威武的秦兵马俑、小巧精致的苏州园林等视频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耳际激荡着老师富有激情的解说词时,哪个学生不为祖国有如此多娇的自然人文景观而动容?此时此刻,在学生们的心田中,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通过祖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一个独立自主国家的防务,祖国的每一寸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从世界看中国”“隔海相望”“可爱的地球”等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领土广大,国界绵长,地貌复杂多样,这时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应及时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延伸,可进一步告诉学生: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绵长的国界使得我国的周边关系历来复杂,但复杂多变的地貌条件也是我国国防的极大优势。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国防知识,待时机成熟时腾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国防知识我知多少”的擂台赛,对国防知识了解得多的学生可自告奋勇当主持人,这样学生就在自主活动中增强和巩固了自己的国防意识。

三、通过相关国情教学,对学生进行基本国策、法规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从一滴水说起”“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地球在发低烧”等课文明确告诉我们: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人均资源较少的国家,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最基本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和“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我国国情,国家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小学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国情知识,宣传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对学生进行忧国忧民教育和普法教育。同时,教师应趁热打铁,激励学生课外广泛搜集和了解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把品德课和班队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融合在一起,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开展“法律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从而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浓浓氛围。

四、在新旧对比中充分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品德教学中,只有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德育渗透的顺利进行,同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较法是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品德教学中有大量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产生的教育作用也就更为明显。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调查、参观、采访、查阅等实践途径采集有关资料,通过我国解放前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航天技术成果的比较,人民生活水平的比较等,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是党和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了繁荣和富强,从而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地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广泛,因此进行德育渗透要有一个全面的计划,教师应对教材中所有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深入钻研和分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因时制宜地向课外延伸,唯有这样,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育起来的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在学生们的心中牢牢扎根、经久不衰。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

猜你喜欢
国防品德爱国主义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爱国主义教育
论茶的君子品德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