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

2009-09-29 03:27黄仁静袁春花
大家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国际金融案例教学建议

黄仁静 袁春花 田 丽

摘要:《国际金融》是一门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庞大。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思路,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问题,并学会运用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关键词: 国际金融 案例教学 建议

案例教学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它是指利用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能像管理人员那样来思考问题、做出决策,是一种适合于管理教学的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因其具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

《国际金融》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其宗旨是让学生处在商界人士的位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学会判断,作出决策。案例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使其具有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其要求学生以决策者身份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从归纳的角度而不是从演绎的角度展开对某一专业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求,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种类型的经济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和提出建议。案例教学的开设,对专业課程的教学创新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益处。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科学。从《国际金融》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等方面看,该课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是搞好《国际金融》教学的基础。

第一,课程内容丰富。从知识结构上看,《国际金融》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方面:一是有关国际收支方面的问题。例如国民收入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账户及其编制;国际收支口径及探求改善国际收支的各种理论等。二是汇率问题。它主要阐述汇率的相关概念、汇率政策的概念及汇率形成机制等内容。三是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四是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问题。五是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危机等方面的问题。上述研究内容使得《国际金融》的研究和教学口径宽广,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第二,课程的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强。从《国际金融》的研究内容看,该课程同如下一些学科紧密联系。一是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例如,国民收入账户的推导、新剑桥学派和货币学派的国际收支理论、乘数理论和吸收分析法、汇率形成机制中的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等理论都必须以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作为基础。二是货币银行学中的系列理论。例如,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应理论、利率理论等方面。三是其他一些学科。例如,《国际金融》要用到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对《国际金融》原理的阐述还要涉及到一些初级的高等数学知识。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必须有较好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快。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例如,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新变化、WTO,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问题、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和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升值压力等热点和核心问题。

上述这些特点要求《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从而扩大教学的视角和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由于课程内容的性质的差异,必然要求该课程教学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基础理论的讲述、课堂讨论和案例教学等。也就是说,除了课堂理论讲述外,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因此,区别什么章节适合什么章节适合案例教学,以及如何进行案例教学选题,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国际金融》案例教学选题的确定

案例教学是《国际金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虽然该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适宜案例教学,都可以选用,但是鉴于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选择案例同样应有具体的要求。一是案例选题一般是以往的事件。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从以往的事件中获得启示,避免重蹈覆辙。所选事件早已尘埃落定,选题的结论也已经确定,所以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件的再展示,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案例结论的确定性与讨论选题结论的不确定性形成对照,课堂讨论的选题可以没有定论,只要言之有理,就能顺理成章;而案例的结论必然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二是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事件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案例本身应具有可探讨的价值。案例千千万万,并非都有价值,所以精心筛选很有必要。三是案例教学应保持其生动性。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和教育学生,变教条为鲜活。

下面就案例选择举例说明:课程讲述国际收支、汇率和国际货币危机等基本理论之后,可以选择1992年英磅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亚货币金融危机等案例。因为上述三个案例既具典型性,又具全面性,更有跌宕起伏的史实。虽然它们都是金融危机,但是各自属于不同的危机类型,代表不同的经济体,不失为案例首选。如1992年英镑危机,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挫折。20世纪70年代末期,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形成了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固定而对美元联合浮动的固定汇率制度。其运行机制是采取对称性干预,即当两个成员国的货币汇率达到或超过2.25%,两国中央银行都必须干预外汇市场。这种机制在成员国经济状况差距不大时,确实能够成功维系该体系的运行。但是,如果成员国的经济基本面差距扩大,这种看似完美的机制就会失效。

三、《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国际金融》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提供的资料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在金融案例教学中往往没有惟一答案,而是会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最佳答案。同时由于不断的金融创新,在操作中没有必须遵循的程序和固定的模式。因此,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发智力潜能。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如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结算等),不仅要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操作,还要熟悉国际上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幻,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实践案例。

四、对《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的建议

案例教学是教学改革中一种重要的、效果较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经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符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推广案例教学法。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拓宽,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业务素质提升。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案例教学要符合专业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案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案例教学的进度要与理论教学进度一致,从时间和内容上要相辅相成,且不可拔苗助长。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进行案例教学的教师,要进行经常的培训和进修,给他们深入实践,熟悉实际工作的机会。只有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案例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强国际金融课程和现实经济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问题的同时,又学会运用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军: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07(6)

[2]李仁真.国际金融法[M].湖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陈雨露.国际金融[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

黄仁静袁春花田丽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外语国系

猜你喜欢
国际金融案例教学建议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课程思政”的难点与路径探究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