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娜
摘要城镇具有巨大的聚合辐射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但当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现象,造成周边资源与环境巨大压力,导致城镇化率虚高、建设布局在空间上失控。因此,应把握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度”,制定好农村城镇化的科学规划,建设好农村城镇化的配套措施,才能引导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冒进城镇化 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289-01
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体现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城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观之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的关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城镇化建设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改革实践证明,城镇具有巨大的聚合辐射功能,能够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尤为重要的是,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完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商业服务等设施,有利于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城镇是农村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农村劳力向非农产业劳力转变和农民向市民转变的重要载体。①
二、城镇化建设的实然分析
由于小城镇的巨大辐射作用,促进了我国新农村的全面和快速发展。因此,在各地区出现了建设小城镇的热潮。但尽管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如此大的功效,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在此城镇化建设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急躁冒进现象层出不穷。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农村城镇化建设冒进,超出了城镇的承载能力,超出了正常的城镇化发展轨道。
(一)冒进城镇化导致城镇化率虚高
冒进的城镇建设,使得地方政府不断扩大本行政区域的城镇面积,占用大量农田。但是农村的土地被城镇化,而农民却未被城镇化,使得城镇化人口虚高。许多地方政府不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兴建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基本上没有城镇的基础设施供应,实际上仍然是农村,这也在导致城镇化率虚高。
(二)冒进城镇化导致建设布局空间失控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空间失控极为严重②。目前,导致空间失控和蔓延式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滥建开发区、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或“大某某市”、政府办公区大搬家、兴修大立交、大型会展中心、大马路、大绿地等短视行为和不合理现象。这些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开展的滥建滥征行为,导致优质耕地成片成片地被毁掉。这种城镇化冒进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三)冒进城镇化造成周边资源、环境巨大压力
在一定意义上讲,新时期我国各地的发展可以说是资源掠夺型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和消耗比较严重。在快速的城镇化建设中耕地、水等重要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发展需要大规模的电力、能源供应和集中型的水源供应,人均耗能、用水和集中产生的垃圾量要比农村多得多,而我国现有的资源和环境基础难以支撑冒进式的城镇化和城镇空间扩张。此外由于土地价格低、补偿不到位,农民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甚至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困境。这种虚假的城镇化和贫困的城镇化正在影响城乡社会安全与和谐发展。
三、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实然分析,这种冒进式的城镇化建设应该被及时叫停。吸取十年来大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教训和经验,引导我国城镇化建设沿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
首先,要把握好农村城镇化的“度”。合理划分我国的城镇化率。鉴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城镇人口就业压力巨大、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等基本国情,我国城镇化率的目标不一定非要像发达国家一样达到70%、80%或更高,也许在达到60%后,城乡差异就能得到有效缓解。因此,我国城镇化建设不一定将达到某一个百分比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而是根据具体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分我国的城镇化率。
其次,要制定好农村城镇化的科学规划。规划是村镇建设、管理的依据,是保证村镇空间合理布局和土地综合利用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的城镇化规划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改善村镇的生活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和劳动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做好城镇的劳动力吸纳工作,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要建立起城乡之间的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良性互动,促进城乡劳动力、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整合。归根到底,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要靠政府的规划去起到牵头的作用。离开了政府的规划,实际上寸步难行。
再次,要建设好农村城镇化的配套措施。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统筹安排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统筹安排区域内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和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的原则,合理布局村镇体系,要发挥地方山水人文优势,充分体现历史内涵和区域特色,建设水在村中、山在景中、人在绿中、村在美中,融清水远山、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城镇。
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时期,城镇化建设应以此为契机把握好建设中的“度”,处理好速度与效能的关系,使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循序渐进中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
注释:
①加快小城镇发展谋划新农村建设. http://www.aweb.com.cn.2007年04月26日.
②珠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十大“硬伤”.学习时报.2008年9月22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