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莉
摘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批判,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探讨了人的本质、生存、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道路的思想,其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是我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
关键词:马克思 《手稿》 科学发展观 人 异化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是其核心概念。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手稿》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造成人的异化状态以及发展的片面性,深刻阐述了人的本质、人的解放和发展等问题,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寻找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其中包含的人本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我们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关于人本思想的基础上的伟大创新。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手稿》中“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论
科学发展观明确地提出“以人为本”,指出了我国发展的目的、实质,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同意黑格尔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观点,但他反对黑格尔把劳动仅仅看作是自我意识到活动即精神的活动,而是把劳动看作“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现实的、感性的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⑴51页因此,劳动不再是实现人自我、体现人本质的自觉的活动,而是一种非人道的扭曲的、让人片面的、甚至畸形发展的异化劳动,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认为,必须消灭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对抗形式,才能消除这种异化现象,使人真正回复人的本质。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手稿》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目标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马克思观察人、研究人的方法论前提,而《手稿》就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人本主义态度。他认为:“人直接地就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是,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对象。”⑶105页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不仅深刻阐述了人的自然性,还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的二重性。
首先是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即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资料。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⑷53页“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⑸56页
其次是自然的人化。也就是说自然界对人类也是有依赖性的。在《手稿》中马克思直接指出:“人对自然界的关系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的规定。”⑹80页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并不是纯粹的孤立的客观世界,自然界中包含有人的因素,人是在自然界中进行实践活动的,是人类世世代代实践的结果,因此是“人化的自然”。所以,“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⑺89页
三、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手稿》所追求的人的全面发展道路论
《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针对阶级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而提出的,是要实现对异化现象的克服和超越。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异化”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工和“异化劳动”的出现,“分工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和从属性”,⑼53页“甚至变成精神上和肉体上畸形的人”;⑽ 29页“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⑾58页造成了“人同人相异化”。⑿59页
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虽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有很大距离,甚至是矛盾的,是人走向全面发展过程中必须超越的阶段。但是,异化却是人走向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不可超越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必须性。因此,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无法通过劳动肯定自身、发展自身,便失去了自己的类生活和类本质,人也异化了。“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⒀54页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手稿》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人类社会是一个绵延不断的历史过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更是一个自觉自主的过程,而促使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是人的积极性,特别是人的素质和人的自身发展状况。只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关注现实人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才能彻底实现。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想是一种目标和方向,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不断趋向全面自由的运动过程,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发展,更是一个颇具现实性的实践问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由对物的依赖变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由对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对立的扬弃而实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实现了劳动的普遍性,劳动不再成为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的第一需要,这样就会有足够的自由时间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都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开了大门,但它不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我国现在还处于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所以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引和价值取向,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努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那就是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和前提,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依托,以生态平衡发展为条件,解决人的发展中所存在的不协调、不稳定、不公平,逐步消除人类生存的物化、功利化等异化状态以及发展的片面性,努力做到与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思想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8]同上书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
田莉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