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育恺 胡承波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促使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反思传统理论及其政策内涵。在各国研究文献以及有关集群战略的一些会议和政府文件中,对“产业集群”采用了多种称谓,诸如“产业群”、“地方产业集群”、“地方生产系统”、“区域集群”、“产业区”等,有的术语甚至还延伸到“地方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系统”等新领域。由于产业集群的自身复杂性和对产业集群研究角度多样可选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往往对产业集群会有不同的认识,于是,产业集群概念亦凸现其多元化。笔者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大量同类或关联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行业组织和政府等)为了获取一定经济和社会利益而在特定区位相互作用所聚集成的区内企业之间柔性专业化分工、结成紧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复合型的空间产业组织体系。
正确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共生共融。产业集群呼唤培养大量应用型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及时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满足需求。产业集群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反作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质量。产业集群的产业选择越准确,越富生命力、越具有竞争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就越明确,专业调整和设置就越具体,师资队伍建设就越具有专业性,人才培养就越具有针对性。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科技、教育的联结点,同经济的关系最为直接,它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创业人才、发展知识产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的资源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直接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受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制约。产业集群给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集群化是实现经济后发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必将在更深层次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随着产业集群的升级、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必将产生大量与高新技术相关的智能型职业岗位群,增大了产业集群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必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高等职业教育面向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融入到产业集群的兴起中去,就必须切实提高办学质量,突出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方向相结合,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特色办学资源优势,努力培养适应产业集群的应用型人才。产业集群的兴起,为高等职业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必将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规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第一,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人才。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集群内众多企业在产业上具有关联性的同时,能共享多产业要素,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产业集群是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产业的区域集聚发展、渗透发展以及持续发展,构成了当今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近些年来,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涌现出一批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的趋势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和业界的关注。广东、浙江等省的中小城市,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保障,特别是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保障。任何社会生产都是人和物的结合,没有一定数量人口的保障,就不可能进行生产和生活;同样,任何产业集群都是人力和物态的集聚,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作支撑,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集群化产业,这已被国际产业发展实践所证明。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产生动摇,美国劳工和经济界经多方调研后—致认为:美国大多数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劳工素质低下,新增劳动力普遍缺少就业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实用技能型人才偏少、层次低。这种人才结构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甚至影响和制约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日本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其成功之处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能够掌握、熟悉、使用先进技术的劳动大军。产业集群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及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布局,而不同的产业结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具有不同的需求。产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会形成人才需求链,制造业会形成生产型服务业人才链,产品的上游与下游形成关联人才链,产业集群集中形成对某一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又对其他专业人才形成排斥,所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不能大而全,而要小而精,要有快速反应能力。目前从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条件上看,产业集群受到人才总量和人才结构的制约。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人才分布不够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
第二,产业集群的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提供了创业环境。我国产业集群已颇具规模和提升。目前我国产业集群的生产能力的70%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粤)、长江三角洲(苏浙沪)和环渤海地区(京津冀鲁辽)三大经济核心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制造业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其在全国所占份额不断提高,而且我国产业集群化的趋势在逐步加快,出现了新型产业分工格局的雏形,即由过去的部门间分工逐步向同一部门的产品间分工,进而向同一产品的产业链分工转变。这种新型的产业链分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空间组织的新形态。它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产业集群的发展为集群地方带来了大量的资本、高技能专业人才、有效的管理方式、实用型专业技能培训、优良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高等职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因为良好的创业环境可提高高等职业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打工的方式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培养一定的见识、胆识、敢冒险、能吃苦等精神,为更好地捕捉创业机会提高机率;因为良好的创业环境能激发高等职业毕业生的创业动机,在这种环境中有大量的新信息会及时不断地涌入他们的大脑,通过反复刺激,可以不断了解外部相关信息,进而扩大创业机会;也因为良好的创业环境会增加高等职业毕业生创业机会的选择。产业集群的发展所提供的好的创业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创业,其创业成功率也较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创业机会。总之,产业集群发展所带来的良好创业环境可为高等职业毕业生供实际存在的创业机会、拓宽他们易于识别创业机会的渠道、提高他们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和增强他们将创业机会转化为实际利益的可能性。而且这种环境对创业失败比较宽容,并会鼓励更多失败的高等职业毕业生继续创业。
第三,产业集群的柔性专业化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提供了创新精神。产业集群的柔性专业化为高等职业毕业生提纲了创新精神。所谓柔性专业化是相对以往“福特制”而言的,是产业集群中企业灵活性的体现。福特制生产以突破性创新(新产品、新技术)为主,摒弃一切渐进的过程创新,它会造成生产线的重组或生产设备的更换和调整而增加成本。同时,工人也仅仅从事有限的机械操作,无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技能,相互间也没有技术经验的交流,造成创新与生产、研究开发与生产和销售严重脱节。在柔性专业化过程中,高等职业毕业生思维灵活,不受机械劳动的束缚,通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快速掌握多种技能,从事多种操作。同时,在与企业熟练工的不断交流与沟通中更能及时发现问题,在一定的教育素养与责任心的驱使下,高等职业毕业生往往会对错误及时处理,主动改进操作方法,降低生产时间和成本。在这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他们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又是成功创业中必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因素。所以,通过柔性专业化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等职业毕业生,其自身就有极强的创业信心和创业能力。
第四,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创业性思考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论支持。所谓知识溢出,是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和企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和成果会被迅速地共享和仿效。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转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存在大量的知识溢出。它是知识不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传播,即一些组织可以免费获取其它组织创造的知识。Todtlinn和Kauftnann(1999)认为:“知识的溢出构成了集群创新能力的本质特征”。Feldman(2000)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溢出不仅发生在本地企业之间,而且在产业集群里,还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不同组织和个人之间(即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学生之间)。产业集群产生的知识溢出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创业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为知识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一般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以重复劳动为主的生产,而知识溢出对受益者来说是知识的无成本生产,是创新性为主的知识再生产,这种创新性知识对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极大的意义。也因为知识具有增值性。一般物品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旦使用,其价值就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丧失,而产业集群中溢出的知识一旦被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掌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其更完善,甚至产生新的知识,为其创业性思考提供深层次的理论支持。
第五,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提供了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所谓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网络是指通过完善产业相关主体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不同参与者互补性专业化知识资源的交流、外溢,最终形成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融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政府职能创新、区域文化创新于一体的系统创新网络。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这种产业集群下的创新网络中,会受到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各个要素联结的作用,接受集群创新学习网络和技术溢出网络的积极影响,并最终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一方面,通过推动各个集群成员加强集群内部学习或区域间的外向学习,提升他们知识积累与创造能力,加快创新思维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集群成员间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他们的技术升级,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创新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既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创业的经验和成功创业的概率。
参考文献:
[1]胡承波,程琳著,产业集群·高等职业教育·二元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2]邓新红,产业集群与高等职业教育关系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科技,2009.15
[3]彭移风,产业集群人才需求与职业技术结构优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1
作者:
毕育恺胡承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