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雁
摘要:近年来英语报刊选读类课程在高校广为开设,但在选择英语报刊阅读材料时并不是随意挑选一两篇英文主流媒体的热点时文就可以的,而应当系统谋划,精挑细选,按照长效性与时效性兼备,系统性和阶梯性并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培养的标准进行选材。
关键词:报刊选读教材选材 时效性 思维能力 系统性 阶梯性
1. 引言
英语报刊本身具有时效性强、语言实用、新词高频出现、内容贴近生活、凸现时事热点等种种优势,与此同时,国内国际等种种高级考试,如托福、GRE、GMAT、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等的阅读理解部分,大多数文章选自报刊时文,仅以2008年9月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为例,其中的三篇以问答题形式出现的阅读理解试题,全部出自英美报刊。第一篇是2008年2月14日《时代周刊》的《翻转房屋》,第二篇是2008年3月10日《新闻周刊》的《情感联系》,第三篇是出自《商业周刊》的《好莱坞最赚钱的电影公司》,发表于2008年3月20日。
目前,市面上相关的英语报刊选读教材不少,但却存在片面追求时效性而缺乏对材料的深层次分析、随意挑选热点新闻报道却忽略材料的系统性组合、过度注释而忽略学生自我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种种不足,无法满足授课的实际要求。笔者执教这门课程已有数年时间,对英语报刊课程的选材有自己的一点浅见,特此抛砖引玉,希望与广大同行探讨。
2. 英语报刊选读课程选材的标准
针对上述报刊选读教材的种种不足,笔者认为,在针对报刊选读课程选材时应按照时效性与长效性兼备,语言培养与思维培养并重,系统性与阶梯性共存这三条标准进行选材,才能启发学生阅读兴趣,系统性地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2.1 时效性与长效性的优化组合
报刊教学选材的时效性是一个令教师难以回避又头痛异常的难题。笔者认为,教师对时效性的把握应当掌握一个度,有时过犹不及。太过在意教材的时效性,往往会以牺牲课程质量为代价。缺少了材料筛选的时间,随便从《时代周刊》、《新闻周报》、《经济学家》等英文主流刊物上抽出一篇热点新闻相关的文章应付一下,忽略词汇难度、文章结构、批判性阅读等种种问题。这样的选材只有一时的时效性,教学寿命十分短暂。
因此在选材上,时效性绝对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教师必须注重材料的长效性。有些主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过时”的。比如政治方面的美国总统选举。无论是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花边新闻、还是布什执政中的种种“愚行”,还是对奥巴马作为第一名黑人总统所创造的历史,上述种种报导,编者要把握的是:通过上述报导,让学生把握美国的总统大选制度。总统虽四年一选,但选举制度基本上不会改变。把握住这样一个中心,在选材上只要能够贴近或从某个角度展现这个中心,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文化资料和教学材料就会比较“长寿”。类似的题材还有巴以冲突、朝鲜核试验、中国统一这些有着丰富历史沉淀的问题,教师大可以“经典报导为主,时效报导为辅”的方式,布置两篇获以上的阅读材料,通过其中一篇经典报道展现文化内涵、布局谋篇以及报道技巧。通过另一篇时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新词汇,了解新形势,体会新变化。
2.2 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步培养
报刊选读类教材选材不当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注于文字本身的理解,而忽略了利用文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这只是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报刊选读课凭借丰富的文化知识、深刻的思维、创新的观点,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平台。
一篇适合作为报刊选读课程的阅读材料,不仅要在文字上出类拔萃、在结构上布局严谨,还要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载体,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他们不盲从权威,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上文提到的《时代周刊》那篇《短征》的文章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亨利·福特发明的汽车制造流水线大大降低了车的成本,让造车的工人也买得起车。而中国却不是这样,在上海郊区辛苦造房子的民工,自己根本买不起房子。”(TIME, Feb14, 2008) 作者在这句中进行了一个类比,间接表达了一种否定、嘲讽的态度。但实际上这句话有着根本的逻辑错误。汽车和房子不是同一性质的资产,价格更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无法进行类比。而且即使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买不起车的人也大有人在,更不用说是房子了。作者又凭什么这样对发展中的中国冷嘲热讽呢?
外报刊在报道中国新发展、新变革时,往往会像《短征》这篇报道一样,从字里行间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对中国的偏见。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章,教师一定要挑选一至两篇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到既要从外报刊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也要敢于质疑,挑战美国等西方主流报刊媒体观点,不要偏听偏信或盲从。
2.3 系统性和阶梯性的相辅相成
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报刊选读的选材一定要兼具系统性和阶梯性,缺乏系统性会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支离破碎,无法构建一个完整体系。缺乏阶梯性会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高效率地提高。学生水平低时,材料难度过高会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感。而学生水平高时,材料难度不足则会让他们丧失阅读兴趣,或产生自大情绪。因此,适当的报刊材料应该是系统性和阶梯性的双重体现。
从选材的系统性考虑,报刊选读是一本培养复合能力的课程。其中“读”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意味着教材要遵循词汇、句型、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跳读、略读、预测、推理)、段落归纳、结构整理这个体系来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用最短的时间理解到最多。而作为阅读材料的报刊又拥有另外一个完整的体系,即“报刊语言文体”,包括新闻标题的特征、导语的基本形式、新闻的性质与分类、消息的基本写作结构、新闻的词句特色、报刊修辞研究、报刊政治倾向等等。笔者认为,这两个系统前者比较“泛”,可以应用到所有文体的阅读当中,而后者比较“专”,能有效提高报刊的阅读效率。因此在选材过程中可以考虑“阅读技巧体系”在前,“新闻文体体系”在后的顺序,逐一介绍。
再从选材的阶梯性考虑,可以有这样几个前后标准:一、从篇幅看,短篇在前,长篇在后。二、从语言看,生词和文化背景少的在前,多的在后。三、从性质看,硬新闻在前,软新闻在后。四、从类型看,普通消息在前,特写、社论、专栏、综述、专题报导在后。五、从内容看,实时热点问题在前,有历史性深度的相关报导在后。六、从地域看,中国相关的新闻在前,世界报导在后。当然,这些标准之间没有明确的界定,编者在进行阶梯式选材时,可综合考虑这六大因素。
3. 结语
当然,再优秀的阅读材料也只是工具,是不变的。而教师和学生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一个好教师,会把材料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在尽可能优化选材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开设报刊阅读的综合论坛,对选材的处理,教学效果进行师生间的反馈和探讨,并补充相关题材的最新资源。只有集思广益,善用网络资源,才能不断优化选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端木义万. 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J]. 外语研究, 2005(1)。
[2] 官忠明. 英文期刊《经济学人》汉译英时政词语点评[J]. 上海翻译, 2009 (2)。
[3] 严文庆. 英语报刊与非英语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J]. 外语界, 2005 (1)。
作者:
刘雁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