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密霞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校师资管理中“人才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第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定有利于稳定人才的政策,用政策留住人才;第二,改善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浓厚学术氛围,用事业留住人才;第三,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用待遇留住人才;第四,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为人才创造和谐的环境条件,用感情留住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流失;对策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教育事业承担着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要保持适度超前发展就会给高校带来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他们扩招的本专科学生数量最多,承受的压力也最大。他们将长期面临扩大规模与保证质量、合理结构与提高效益的两难选择。人才短缺就是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矛盾的具体体现。而今,人才流失已成为地方高校面临的严重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加剧高校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结构合理与提高效益的矛盾,限制高等学校的发展。
一、高校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人才流失现象分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特点。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当时高校教师待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致使他们不安心于本职工作,要么留学国外,要么下海经商,要么流向经济效益好的银行、邮电等教育外行业;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人没有到其他行业工作,但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把精力用在了办公司或兼职干私话上。这部分人大多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有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流失又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人才流向国外。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那些学历高、职称高、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有了更多的出国留学和科研合作机会。在这些人中,多数教师出国后能够按期回国,并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带回到国内,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有一部分人出国后眼界开阔了、学问提高了,而身上的责任却减少了,他们被国外的物质条件所吸引,忘记了学校的资助和祖国的培养,忘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出了国门就一去不复返了。其次,人才横向流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师资都处于不足状态,于是就出现了高校教师在高教系统内的频繁流动:地方高校的教师向重点高校流动,专科院校的教师向本科院校流动,经济条件差的高校教师向经济条件好的高校流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向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流动。在这些流失的教师中,大多数是学历职称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甚至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第三,引进人才的再度流失。对于一些地处中小城市的地方高校,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实力和办学条件与重点大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引进人才方面处于劣势,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流人才引不进来,二流人才引进来也不稳定。有些人才引进后还没有为学校做贡献,就再度跳槽到了其他院校。尤其对于地处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所在地区的地方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的劣势更加明显,有些人才在引进初就没有留下来的打算,他们把这些高校作为进京、津、沪高校的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再度跳槽进入别的高校。第四,引进人才政策导致的人才流失。在有些高校迫于重点大学或经济发达地区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压力,在引进人才方面不惜代价,致使学校自己培养的人才感到心理不平衡,纷纷流向其他高校,产生了“引来了姑爷,气跑了儿子”的现象。第五,“学而优择仕”导致的人才流失。有些高校在干部任用方面过重地看重一个人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甚至对于一些引进人才以许诺官位来表示重视。从而导致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一旦获得了这种资格,就开始谋求官位;得不到官位,就要求调走。
二、解决人才流失的对策
人才流失是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笔者认为要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地方高校可以从“政策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四个方面下功夫。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定有利于稳定人才的政策,用政策留住人才
纵观古今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高明的、有远见的大学校长,总是把千方百计延揽人才作为头等大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一个将才,一个帅才,往往决定了一个学科,甚至是一所高校的地位。因此,学校制定人才引进政策要分层次。
首先,在制定引进学术大师或急需学科学术带头人政策时,可以“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因为有了这些人才,加之学校的扶持政策,组建优秀团队,就会使一个学科快速发展起来,提高学科的地位,提升学校的地位和知名度,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使学校在人才引进上形成良性循环。另外,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人才的类型特点,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制定灵活多样的引进人才政策:如“候鸟式”,每年有段固定时间来校工作;“插花式”,只要有空就到学校进行短期讲学或开设讲座;“项目式”,以承担研究项目的形式为学校工作;“导师式”,受聘为学校的博士生导师,具体指导学生;等等。这样既可以解决地方高校引进人才难的现实,又可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其次,学校在制定引进一般人才政策时,不要一味地提高引进人才的物质待遇,要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关系。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一方面,过高的物质待遇会使部分人才胃口太高,来校后把学术研究与物质利益扯到一起,不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过高的物质待遇会使打击学校教职工、尤其是学校自己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导致校内现有人才的不稳定。因此,为了留住人才,学校在制定引进人才政策时,要分层次进行,既要摒弃疾贤妒能、门户之见等陈旧观念,又要摒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等陈旧观念,根据人才的质量区别对待,完善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用政策留住人才。
2、改善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浓厚学术氛围,用事业留住人才
国外专家对大量高层次人才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发现:高层次人才从工作中获得大量的内部满足感,他们的忠诚感更多的是针对自己的专业而不是雇主或其他,如果专业上不能有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可能另谋出路。因此,在对待引进人才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他们的经济待遇,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他们的工作待遇,这是留住人才的根本。尤其是对于高级人才,如果教学、科研条件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再高的经济待遇也不能留住他们。因此,学校应广开筹资渠道,增加教学、科研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浓厚学校学术氛围,用事业吸引人才加盟。另外,对于人才,不要给他们安排过多的行政职务,以分散他们的精力,要发挥人才优势,做到“人尽其才”。
3、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用待遇留住人才
随着高校校内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推行了全员聘用制和校内津贴分配暂行办法。如何科学地聘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如何建立、健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新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是解决高校人才流失问题、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聘用中,要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要在组织上创新,管理上创新,克服学校现有的院系管理组织弊端,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行政壁垒,打破影响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探索和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筑学科基地的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组建一批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和创新实体。在完善校内津贴分配办法中,要注重对人才质量进行考核,对于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地提高高层次、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工作和生活待遇,打破平均主义,敢于拉开差距,形成人才高地。从而留住人才特别是留住高层次的中青年人才,有效遏制人才流失现状。
4、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为人才创造和谐的环境条件,用感情留住人才
在对人才的管理中,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视野和博大胸襟,广开才路、不拘门户、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并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与重点大学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经济上不占优势,但是,地方高校可以从对人才的感情投资上,从对人才的服务上,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首先,在生活中要多关心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于引进人才在刚到学校时,学校各部门应给予特殊的关照,使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工作和生活,早日为学校发展做贡献。其次,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在教学、科研上能为学校做出贡献,可以容纳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缺点和不足。第三,学校要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倡奉献和敬业精神,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学校的凝集力和向心力,为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遏制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叶志敏.新时期高校人才流动的现状和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3(3):39-41.
[2]吴鑫源.新时期地方性高校人才流失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