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华 唐福敬
夏季,从重庆出发,沿高速公路,行车188公里,向北,暑气未退;向东,暑气依旧;向西,褥热难耐;向南,抵达清凉界,酷热全无。这里是重庆近邻——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年均气温16℃,比重庆同季气温低5℃至10℃,个别山区低15℃。
3年来,夏日桐梓,成了越来越多重庆人的“候鸟乐园”。
截至今年6月初,预定桐梓乡村旅馆的重庆客又攀新高,达6万之巨!
乡村旅游 黔北新秀
许多年来,桐梓人提到旅游,从不敢夸口。——远有黄果树,近有遵义会议会址,这外地人熟知的贵州“一棵树(黄果树)、一栋楼(遵义会议会址)、一个瓶子(茅台酒)”之外,还有谁会心系桐梓,远道而来?
事实上,就在邻近桐梓的遵义,多年以来,单单是一个遵义会议会址的门票收入,就已经让省内其他诸多“国字号”景点羡慕不已。
桐梓人文积淀深厚,有汉代大将唐蒙经略西南的遗迹“蒙渡”,有相传为唐代诗圣李白流放地的夜郎坝,有现代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大陆最后囚禁地,有世界军事史上唯一的“大山里的海军学校”遗址,但是,在观光旅游盛行的时期,这些分散的景点因“旅长游短”,并未给桐梓带来想象中的回报。
在贵州,很长时段内,桐梓在旅游上并未表现出优势与潜力;在旅游资源富集的遵义,桐梓,并未被纳入本土优势旅游资源富集地的视野。
对桐梓旅游的重新审视发生在2006年。
这一年,夏季,由于不到200公里距离的重庆主城区持续接近或超过40℃的高温,众多的重庆民众选择了一种新的避暑去向——向北,去188公里车程外的贵州桐梓。
那一年,成千上万的重庆客人的涌入让桐梓人发了一笔小财。那些普通的村民,看到自己因响应政府创建“四在农家”号召而修整一新的黔北民居成了重庆客欢呼入住的避暑山庄;那些宾馆酒店迎接着大堂外络绎不绝的远道而来的重庆牌照的车辆;那些已经接近饱和的景区,看到不断前来的重庆游客询问附近有无可以住下来的的客床;这时候,他们意识到了桐梓应该向重庆长期出售一样“特产”——夏季的凉爽!
就在这一年,桐梓县醒了!
县直有关部门迅速“越位”,加入到为重庆“邻居”找房、订房的行列;一个“面向重庆、叫卖凉爽”的产业规划开始谋动。
当年,桐梓县新增乡村旅馆床位上千张。次年,全县乡村旅馆增至203家,县旅游局、旅游协会和旅行社“叫卖凉爽”的推介活动在重庆多方位地展开。3年来,桐梓县接纳的重庆避暑游客总数逐年增加,一个规模庞大、潜力更大的乡村旅游产业,成为桐梓“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和依托。
“有些出乎意料,”遵义市旅游局局长黄天舜说,“桐梓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很有特色,三四年来,它已经完成了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产业升级。”
顺应市场 面向渝州
每逢夏季,持续高温的天气早已为重庆换来“火炉”别称。酷热中,避暑是重庆人生活的恒常主题。
与重庆山水相连的黔北,因其高海拔、多山峦、生态优美、夏无酷暑,早已成为重庆人心仪的避暑地。发端于黔北的“四在农家”创建和连接渝黔的高速公路通车,使两地间的民间往来近年更为频繁。临近盛夏,重庆人出行到黔北避暑已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到黔北避暑的重庆人中,老人占据了相当大比例。
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重庆近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重庆市老龄委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重庆现有60岁以上老人超过465万,纯老人家庭人口数已达79.57万人。人口专家预测,到2036年,重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084万人。
从3年前第一次领略了3个月的“天然空调”起,王荣武夫妇已经决定今后每个夏季的旅游目的地——桐梓。他们向桐梓县九坝镇天池休闲山庄老板向育勤预付了25年的食宿费。
在465万重庆老人中,王荣武夫妇是典型的“候鸟”,——春秋两季居家,夏季在贵州桐梓避暑,冬季到海南三亚越冬。
选择桐梓,在王荣武们看来非常适宜:如果在重庆家中度夏,使用空调一季度的电费就达700多元,到桐梓乡村旅馆,每人每月的食宿费才600元左右,还有清新空气和触目可见的茂林修竹、绿水青山,更是超值的体验享受。
桐梓县旅游局统计,来避暑的游客中,除老人外,年轻的“背包族”和在校大学生的增幅也极为可观。为此,在重庆建立旅游营销中心已提上桐梓县政府的议事日程。
有关专家认为,除黔东南外,黔北也极具发展为规模庞大的乡村旅游带的潜力,异军突起的桐梓乡村旅游,就是一个可复制的模式。首先,黔北生态、气候对近邻重庆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次,两地间历史原因形成的文化亲近、认同,更是面向重庆市场的黔北旅游特有的人文纽带,而桐梓,正是这纽带上极为重要的一段。
目前,桐梓境内,遵崇高速公路沿线和县城周边,已形成12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馆聚落。2009年,全县又将新增200家乡村旅馆。
桐梓县旅游局认为,桐梓乡村旅游的核心市场是重庆,这决定了它的外向型特征;桐梓乡村旅游跨越了“农家乐”的发展模式,这说明其做大做强的空间极大。按照规划,到“十一五”期末,桐梓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目标为50万人次,其中70%来自以重庆为主的省外城市。
藏富于民 潜力可观
随着盛夏的临近,桐梓县九坝镇天池休闲山庄老板向育勤的心情也越来越阳光:她的25个标准间、18个普通间已经被重庆客人预定得所剩无几。
多年前,向育勤从县烟草公司退休后,买下了政府拍卖的九坝镇一片荒山,种果树、养禽畜。2006年夏季,上万重庆人涌入桐梓避暑,向育勤的山庄成为首批爆满的乡村旅馆之一。3年来,她的山庄迎来3个收入可观的“避暑季”,年均收入20万元左右。
娄山关下的娄山关村,过去80%的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如今,这些打工者全部回流,成为乡村旅馆的老板或服务员。万大彩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是娄山生态乐园的客房服务员,之前3年,她是福建、浙江多个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打工者。她说,在外打工时工资略高于现在,但现在在家门口就业,可以兼顾家庭,亲情的份量不是钱可以衡量的。
娄山生态乐园的22个标准间和5个套间经常爆满。另一位客房服务员王晓梅说,最“火爆”时,曾一次性加床42张。
娄山生态乐园的老板刘长林原来是位煤矿业主,3年前“弃”煤从“旅”。在当地,很多人表示能“读懂”他的产业转移,——桐梓境内的煤化工、海绵钛、铝业等大项目上马后,在这个全国重点产煤县,小煤矿面临的竞争对手将是在建的若干大矿。
娄山关北麓,与娄山生态乐园毗邻的乡村旅馆比比皆是。它们共用的水源是半山腰一个溶洞流出的山泉。泉流成溪。夏日漫步溪边,但见成捆的瓶装啤酒浸在水中,几名村民告知我们,这是重庆客人最喜好的娄山式“冰啤”。
从这里登临娄山关,只需约半小时。傍晚,置身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之境,已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的难忘体验。
据统计,去年,娄山关村日均收入5000元左右,户均收入500元。
向育勤的山庄又是另一番风景。这里不远处有古庙,有群山环绕、云在半山宛如瑶池的景观。一位重庆老人写道:“元田九坝,娄山关下,访遍休闲农家。阴差阳错上天池,难得它风景如画。”
桐梓县委书记罗其方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四在农家”是桐梓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是解决“富在农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是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方式;乡村旅游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有效解决“学在农家”和“乐在农家”的问题;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美在农家”。按照“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十一五”期末桐梓将争创全国农村旅游特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