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与抗美援朝女英雄的深情往事

2009-09-27 06:10薛立永
老来乐 2009年9期
关键词:周总理

薛立永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巍巍中华从此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纪元。在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之际,我们不能不深情地怀念起一位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勋——周恩来。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已被铭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尤其是他与一位抗美援朝女英雄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令人起敬。

一、家仇国恨 立志战斗

今年79岁的金润素出生在黑龙江省一个不出名的小山村。她的父亲原是汉城一所大学的教师。当时,日本侵略韩国,金润素的父亲和叔叔参加了反抗日军侵略的学生运动。后来,金润素的奶奶和叔叔都不幸被日军杀害了。没办法,金润素的父亲只身逃亡到中国东北,几经辗转,最终在黑龙江省一个小山沟扎下了根,此后又与身在朝鲜的妻子取得了联系。金润素的母亲几经周折,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丈夫,他们又在中国有了可爱的女儿金润素。

金润素记事时东北已经落入日本侵略者的手中。小时候,父亲经常帮助附近山上的游击队,为他们攒些盐和食物。后来汉奸将她出卖给侵略者,日本鬼子闯进家中将父亲抓去,打得吐了血,然后把他扔到了河里。母亲含着泪将父亲背回家,但父亲从此一病不起,在1942年含恨离开了人世。所以,金润素从小就恨透了凶残的侵略者。

牢记着国恨家仇,金润素一天天长大了。她参了军,在佳木斯一支部队的制药厂工作,不久与一名朝鲜族军人李相万结了婚。但婚后不久,他们便开始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1948年,李相万在解放长春的战斗中负伤,金润素经部队同意前往长春看望丈夫,尔后,金润素又于1949年随部队来到沈阳接管东北化学制药厂。经部队多年锤炼,金润素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入朝作战 实现夙愿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出兵侵略朝鲜,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共产党员又是朝鲜族人,金润素感到自己有双重责任。正在这时,金润素接到丈夫一封信,说他参加了志愿军,准备赶赴抗美援朝战场。这更加坚定了金润素参加志愿军的决心。她没有告诉丈夫,将自己的思想向厂党委作了汇报,但没获通过。她又用下班时间,天天到市委有关部门去磨,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她每天都在市委门前的台阶上坐到晚上9点多钟。两个星期后的一天,终于有位领导给她写了张条,她如愿以偿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时她才知道,想报名参军的人太多,名额有限。

李相万和金润素都在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部队中,但此时他们夫妻彼此间却一无所知,当时这是军事秘密。

金润素满怀杀敌报国的热情来到朝鲜,在战场上,她当过联络员、通信员、翻译、特工人员、保卫干事,她抓特务、救伤员,为官兵寻找粮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抗美援朝中她获得“三等功”四次,朝鲜授予她“二级荣誉战士”称号。

在一场残酷的战斗中,敌人的一颗重磅炸弹在金润素附近爆炸。爆炸的气浪和泥土将她掀倒、掩埋。她的口、鼻、耳朵都被泥土塞满了。战友们以为她牺牲了,便把她和牺牲的战友们摆放在一起。一位和她一起参军的黑龙江老乡见她还光着脚,便脱下自己的袜子给她穿上。这时,她发现金润素还活着,便把她送到战地医院抢救。她当时伤势严重,眼睛被炸伤,眼球从眼眶突出来,脑血管被震破,肢体瘫痪……部队要送她回国治疗,她坚持不同意。由于手已不能拿笔写字,她便咬破手指,写下血书:任务还没完成,坚决不能离开朝鲜战场!首长和战友们被她的精神感动了,不惜一切代价地挽救她的生命。国际医疗队的苏联专家和罗马尼亚专家亲自为她做了大手术。她的生命终于保住了,而且逐渐恢复了健康。

三、总理深情 牢记终生

1954年,李相万转业到牡丹江海林县,1955年金润素也因伤病转业,组织上又安排她回到东北制药总厂。夫妻俩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到了新的工作岗位,金润素这位昔日战场上的英雄,很快又成为生产一线的劳模。但在1955年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她感到了生活压力之大。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占去了她太多的时间,加之外出开会家中还需要有人照顾,她实在支撑不住了。于是她希望组织上能把丈夫调到沈阳,为此她数次到有关部门请求给予帮助。

“你这是跨省安置,不行,先回去等着吧。”几天后杳无音信,再等下去还是如此。金润素抽空又来到这个部门,那位让她回家等着的领导有些不高兴了:“不是让你回家等着吗?你再回去等等!”金润素怕领导为难所以又回去等。可左等右等还是音讯皆无,她只好再去问。“你这事儿根本就办不了,你不用来了。”满怀希望的金润素如同被人当头一棒,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她想起了周总理,她想写封信将自己的难处告诉周总理。

笔落到纸上,金润素又想,总理能收到自己的信吗?但她还是以丈夫的身份写了信,并于次日寄往北京,尔后感觉满腹的委屈都倒了出来,那种长期郁闷压抑的心情轻松了许多。这时,她又有些后悔——总理日理万机,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哪能有时间管我个人这点小事儿呢?随着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写信的事被她渐渐淡忘了。

信邮走后的第20天,一个令金润素全家终生难忘的日子。车间主任迈着匆匆的脚步找到金润素,悄悄地将她拉到僻静处低声问:“你家中央有人吗?”略一迟疑,金润素脱口道:“有,周总理!”

这是一份国家内务部的公函,看着它,金润素泪水蒙住了双眼,她不敢打开它,只是将它紧紧地揣在怀中。下班时,她第一个冲出厂门,赶回家里,这是她参加工作以来走得最早的日子。金润素和李相万双手颤抖着拆开这封来自北京的公函,信封内除了一张盖有内务部优抚局公章的函,还有一张便笺,金润素清晰地记得上面写着:“李相万同志:已收到你的信,你安心地等待!周恩来。”

看着周总理的亲笔信,金润素和丈夫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在他们的脸颊上尽情地流淌……此后不长时间,李相万顺利地调到了沈阳。

家庭问题解决后,金润素工作劲头更足了。

为了表达对总理的感激之情,金润素利用休息时间精心为总理钩了一块俄式台布,一个个“扣”在她手下连成了片,片片都饱含着她的感激之情,她想亲手将台布交给敬爱的周总理。这时,金润素已是辽宁省著名劳模,经常到全国各地开会。无论到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她都把这块大台布带在身边。她希望能有机会亲手把这块大台布交给敬爱的周总理。

1963年秋,周总理陪同朝鲜贵宾来沈阳视察。东北制药总厂的职工参加欢迎仪式。金润素满怀希望地带上台布挤在人群中,希望能实现自己多年的心愿。周总理过来了,她几次冲出队伍,却都被警卫人员挡了回来,并提醒她要“注意纪律”。周总理陪同贵宾走进了辽宁宾馆,欢迎的队伍渐渐散去。金润素却在宾馆的门前等了很久。她希望在周总理出来时能够见到他。太阳快要落山了,周总理还没有出来。金润素只好伤心地怀揣台布回家了。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总理在北京医院不幸逝世了,噩耗传来,群山为之肃立,大海为之哭泣,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全国人民不顾一月的严寒,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总理的思念,和周总理做最后的告别。

当收音机中传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金润素眼前一黑,栽倒在自家门口的台阶前,很久很久才苏醒过来。她抚摸着保存了已有20年的台布,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1978年2月,作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金润素又一次来到北京开会。会议期间,她提出要把这块大台布交给党中央。大会秘书处对此事十分重视,专门派来几位同志找她了解情况,并于第二天派人取走了台布,转交给邓颖超同志。当邓颖超在会议期间会见部分妇女代表时见到了金润素,金润素和邓大姐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四、老兵新传 续写新篇

1981年,金润素光荣地退休了。但她没有呆在家里休息。她主动要求到东北制药厂一分厂当顾问。在这个分厂里,有许多犯过错误的小青年,爱调皮捣蛋,不好好工作。金润素便一次次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人生的道理,并和他们一起参加劳动,改变工厂的生产面貌。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小青年们的思想逐渐转变了,个个积极工作,工厂的生产形势也越来越好。

1997年3月,金润素又到沈阳劳模物业公司工作,并担任了北道河将军公园主任、保洁中队队长的职务,和大家一道在街头忙碌,继续为人民服务。

2008年,汶川强烈地震让数万受灾同胞痛失亲人、失去家园,也让十三亿华夏儿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团结不屈的力量。地震发生后,作为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金润素第一时间捐款,帮助灾区恢复重建。作为一名老兵,金润素严格要求自己,决心不断奉献余热,谱写为人民服务的新篇。她说,“只要我活着,周总理的这种精神就将陪伴我永远。”

猜你喜欢
周总理
周总理“喝”饭
缅怀周总理
周总理的标准照
周总理和《梁祝》
在阳光下拍照
周恩来妙解“万无一失”
在阳光下拍照
周总理审阅公文
周恩来:什么叫万无一失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