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保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教学目标也应随之适当转变。体育教学中,在坚持教给学生技术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只有使受教育者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作出贡献。
关键词:体育;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在现在许多家长的心中,孩子能得高分就是好的,至于品德人格等如何并不重视。以至于孩子只要完成好作业,考试得高分就行了,家长对孩子的品行则不甚关注。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导致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如何使体育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人格教育,使体育教学能真正为学生的身心服务,从而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
1 对体育教学的思考
体育作为一个教育过程 ,首先是“完形”,进而塑造完整人格 ,以使自身趋于完善 ;体育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寓载着“人的意义”。体育教学可以分为技术层面、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这样3个结构层次,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外层到内核的完整结构。体育教学从技术层面切入,发展到身体层面,最终要在人的精神层面上发挥积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那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的阶段。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摒弃体育的教育功能,一再明确地把体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就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有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指导思想在起主导作用,一是以传授体育技能为主的指导思想,二是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指导思想,这两种指导思想使体育教学仅仅停留在技术和身体两个层面上,普遍存在着对人格精神教育和塑造的忽视,缺乏在深层次上对人的教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学校对体育教育重视不够,把体育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二是体育教学的大纲、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体育精神的教育内容、措施和要求;三是体育教师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重技术和身体,忽视体育精神的教育功能。体育教学离不开传授体育技能和锻炼方法,但是,体育教学应着眼于人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从体育的本质上讲,“体育之所以存在,最根本的前提是对人的肯定,是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的权利过程,是发展和完善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过程。承认人肉体存在的合理性,体现对现实生活的乐趣、自由和幸福,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和时代气质。”
2 对人格内涵的认识
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亦即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人格概念既属于心理学范畴,又具有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的意义,它包括了人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因此,人格也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等的综合体现。健全的人格包括人格的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亦即人格的四个要素——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与外界社会发展的完美结合。健全的人格以忠于真理、思想解放、追求创新、个性和谐、心胸坦荡、坚忍不拔等品质为标志,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充满自尊、自爱和自信。
3 体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文规定“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决定》中又说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教育的目光逐渐转向对人的关注,同时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在本质上的一致性,表明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是一个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健全学生的人格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学校教育阶段是人生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渐趋成熟,实现初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体育课中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塑造、培养,进而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得到优化和完善,这是新的课程人格培养的核心。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长身体的时候,其个性的发展,心理意志品质的培养及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体育教学中,体育本身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心理、意志品质及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将人格塑造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通过诱导、渗透、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进行具体的体育练习中,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培养。
4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
4.1 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要掌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比赛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培养其吃苦耐劳、不断拼搏的精神;通过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宣传讲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4.2 创建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健康快乐的教学思想,创建一种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趣味化,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接收体育教师的指导与要求,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充分去运动、去表现、去感受体育的魅力,在运动中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4.3 遵循教学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引导发展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及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育规律,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各环节的精神元素,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态度,使学生有运动成就感。
4.4 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 对抗,也是技术、战术和技巧的对抗。要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辩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追求体育的真义和价值,实现人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4.5 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老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有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更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教师是学生有形的榜样,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其魅力是巨大的,其感染力是强烈的,教师高尚的人格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敬仰之情。这种情感迁移到活动中,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健全的人格能使人生走向成功,使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活泼开放,学生的人格亦呈外显状态,因而体育教师更应利用有利条件,担负起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的重任,在“传承教学”的同时,更应“开拓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创造性思维方式、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促使学生将来在各自的生存领域,能够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启明.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姚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1):44-46.
[4]王新华.对我国体育教学与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4(1):59-60.
[5]滕子敬.学校体育研究与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周登嵩.学校体育热点50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宁夏理工学院体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