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美
摘要:教师应依照原著的构思和框架,仿照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等,注意读写迁移,提倡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对于初中学生乃至小学生,适当地进行仿写,不仅提高作文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有效的“捷径”。
关键词:仿写
初中语文课本几百篇课文,其中不少文本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情趣,能深深打动读者。在各个年级,每册课本中,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比比皆是。教材中说明文、议论文等篇目,也适宜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仿写。
教师应依照原著的构思和框架,仿照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等,注意读写迁移,提倡读与写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师,有必要把这些课文分门别类, “合并同类项”(我们也可把同一类型的课文称作“姊妹篇”)。在比较中揣摩作文真谛,于品味里领悟写作技巧,从而达到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目的。
一、写人叙事文章的仿写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写了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而又性格倔强的母亲,文中的多处细节刻画了这位可亲可敬的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一员——母亲形象。我们可以仿写自己的母亲,抓住特点,塑造一个真实可信的母亲。
鲁迅的《孔乙己》,塑造了一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的落魄文人,作者从孔乙己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对其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教师可否开阔学生的思路,仔细观察自己村里边的各色人等,用心刻画一位性格特别,立体感比较强的村民,试着写出来,看谁写得真实。
《老杨同志》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作品节选。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具有农村工作丰富经验的基层干部。他依靠群众,注重工作方法,使党的政策在农村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贯彻。这个人物写得很真实,比如:“家做布鞋至少有二斤半重”,还有好多富有乡土色彩的朴实语言等等,在农村,这样的干部很普遍也很普通。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仔细搜集身边的人和事,写一位作风朴实深受老百姓爱戴,一心为百姓谋利益的农村干部(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不仅题材吸引人,而且思想也符合“三农”问题主旋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绘声绘色地摹写了鲁达在街头惩治无赖的事情的始末。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诸要素齐全。这篇小说是写事文章的范例。初中学生写人,往往能抓住一二。可对于叙事,就感到无从下手:事情叙述不详的有之,来龙去脉交待得不清的也有之。认真研读本文,便可知晓该如何叙事,该掌握什么要领才会较好地叙事。
《一件珍贵的衬衫》,叙事线索明确,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明显,很适合学生仿写。原来叙事就是这样,把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具体地铺陈,就可写出一件完整的事情。
二、写景状物的文章的仿写
《春》是朱自清的名篇,课文写了春风、春雨、春花等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可否仿写《夏》、《秋》、《冬》等文章,按照《春》的思路,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来描写。这样,学生的思路清晰,文章写出来有章可循、可依,框架是《春》的,但内容却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观察所得。
《松鼠》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抓住这种小动物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层次清楚.让学生仿照其结构特点,写一种家乡的小动物,学生就会感到容易下手。
三、从古代诗文中挖掘材料,进行仿写
《愚公移山》、《曹刿论战》、《石壕吏》、《捕蛇者说》、《卖炭翁》等文章,与其说是叙事,不如说是写人。这些文章刻画人物主要以对话描写为主,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从中可以汲取大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有益的营养,便于丰富我们的习作。
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想象人物在其中的言行举止,想象事情的合理推移和因果关系,这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和丰富学生积累的有效方式。比如古代叙事诗《木兰诗》,王维的《渭城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辛弃疾的《西江月》等篇目,都适宜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扩写锻炼。
四、议论文的仿写
一事一议,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写议论文的一般要求。初中课文,比如《谈骨气》、《俭以养德》、《怀疑与学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都是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结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结合得巧妙,中心论点的论证水到渠成。给学生一个话题,依照课文仿写,虽然框架是人家的,但“旧瓶”却装上了“新酒”,味道仍然不错。
五、听材料,答问题,悟感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为了训练学生善于积累语言材料的良好习惯,我采取了每日让学生听一篇文章的办法。听完后,回答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师生讨论并作总结之后,再以日记形式,写出听后感。当然,教师选择的文章必须朴实自然,必须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必须令学生有所触动和感悟而难以忘怀。
当然,范文也可以选取“同一个内容,但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采用不同的写法来展开,呈现异彩的文章”,让学生明白原来也可以这样来作文。
袁鹰写《白杨》,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却是歌颂抗日根据地军民保卫家乡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是写蜜蜂,有人写的是小蜜蜂的辛勤劳动,不图索取,只求奉献;有人却是歌颂小蜜蜂的刺,赞颂她敢于斗争。把这类写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一比,悟一悟,更能体味出读写方面的一些规律。
世上不管什么手艺,都要经历“死中求活”这么一个过程。从依葫芦画瓢式的“仿”到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的“写”,对于初中学生,适当地进行仿写,不仅是必要的手段,也是有效的“捷径”。
(河北省张北县两面井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