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晓
一、我国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
我国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产生开上世纪五十年代,参照工业财会工作模式,借鉴前苏联的会计核算体系,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支持经济发展,为了保护森林及时更新,扩大森林资源,有计划的发展林业事业,制定并逐步完善了育林基金制度,以此为基础的营林会计核算方法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由于营林生产活动一直被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采取预算制的会计方法,当年核算当年核销,在林业企业中逐步形成了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制。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以经济利益为主,忽视了生态和社会效益,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所以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主要缺陷是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入木材成本,更谈不上从生态理论的观点来研究林业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因此现行的林业会计理论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我国林业的新环境的需要。
二、按生态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生态林业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构成良性循环。如果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森林采伐过量,最终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只注重保护生态和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不能持久。因此,以生态效益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就是要林业生产单位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个别收益和社会收益相一致。以生态林业为目标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就必然要求将经营森林资源的全部活动置于会计核算范围之内,完善现代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1.以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构建林业核算体系
公益林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产品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并且其产品主要以无形的生态、社会功能服务于社会,而其的经营原则主要是追求生态效益,它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投入,采取专款专用,《森林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因此对公益林在会计核算上重点是反映其生态价值,按收支平衡的方式来管理,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完善林业基金制度,以此为基础反映公益林经营的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会计报表及其编制方法,以及林业基金的使用和费用归集核算方法等。
商品林主要以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它的产品可以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商品林在采伐前也同样具有生态和社会价值功能,但它必须在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才可以提供木材等林产品,因为在世林业民发展史上和现实社会中,因商品林经营不当造成的生态灾难并不鲜见。商品林的经营原则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核算体系中就采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按投入产出方式来管理,以完整的林业资产生产成本核算盈亏,所以说不但要核算其产成品的货币经济成本,还应将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计入木材产品成本,同时计量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完善林木基金制度,以此为基础完善商品林生产的会计科目及使用方法,设计有关报表及其编制方法等。
2.以森林资源资产为基础完善核算体系
森林资源资产化是建立现代林业的基本要求。通过森林资源资产化,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以森林资源资产为基础,完善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就是要核算森林资源资产的投入和产出,从而确定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和权益,为建立价值补偿机制提供依据,使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体现完整的资产拥有量。森林资源资产属于劳动对象,要管护经营,不断追加劳动成本,采用成本法核算便于核算,在森林资源资产销售出让时按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经营成本,计算盈亏,形成有机的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核算程序。倘若森林资源资产按评估价值入帐,逐年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按生长计算增值额,虽然有利于考核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但增值额的计算比较复杂,手续较多,而且要有经过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书,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才可入帐。采用成本法核算森林资源资产简单易行,便于企业操作。对于营造未入帐的人工林,有历史成本资料的,可逐年计算累计成本入帐。对于历史成本资料不全的,可利用近三年平均成本资料估价入帐,对于天然林应比照人工林成本资料入帐。由于产权变动购入的森林资源资产,应以实际购入价格或评估价格入帐。已入帐的森林资源资产发生的后期投入,即管护费用,应对其成本进行核算,并按实际成本追加入帐和。森林资源资产的消耗、转让、非常损失以及其它损失,应按实际数额或平均数额减少其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