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2009-09-25 09:46娄根杰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财务管理制度

娄根杰

摘要: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单位或企业的效益,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领导者的决策。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性的分析,讨论了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财务管理 制度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特性的认识

信息产品与商品一样具有质量特性。信息质量的特性可概括为: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可核性。

1.相关性。指会计信息与用户的需要和用途相关联。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应能帮助使用者在预测未来时可导致决策差别。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选用现行价值或资本化价值来计量。相反,从受托责任的角度看,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应为最佳选择。

2.可靠性。指确保信息能避免错误和偏差,并能如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特征。一句话,就是要提供能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为决策者未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3.及时性。指在会计信息失去有用性之前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中。

4.可比性。同一会计信息在同领域的不同行业之间,或在同一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能进行比较,以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中的地位或发展水平。

5.可核性。指可能被校核的有效性。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有一解释:“可核性的财务会计信息是独立的计量员用同量方法基本上重现的信息”。

二、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

1.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是就会计核算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被披露方法等做出的规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本规范,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一是会计估计和专业判断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会计本身存在大量的估计和专业判断,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越接近实际,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就越能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核算中的估计和判断,使得会计信息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现象。因此,会计估计与判断的事项越多,主观成分越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就越难保证。二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如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所反映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同,可选择的方法越多,会计主体就越倾向于选择对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利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2.企业产权主体的利益冲突因素。企业产权主体由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等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组成,不同的个体其经济目的也不同。政府最关心税收;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按时收回;所有者关心的是资产能否保值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不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冲突。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要求。由于信息部对称,所有者就不能对企业的业绩、能力、前景等做出可靠的判断,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去比较选择众多的经营者,因而所有者就可能参照企业业绩来选择经营者,这便产生了劣质会计信息驱逐优质会计信息的现象。

3.企业、单位的内在素质因素。一是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制和会计责任意识差。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贯彻实施《会计法》中,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即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负责。由于会计信息是对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单位粉饰会计报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做账外账,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多数与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使有关。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技术能力低。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应对其提供的信息质量负责。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关。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要对国家、投资者和债权人负责,对外提供的信息可靠性必须要强。但由于会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的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甚至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法制观念淡薄,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错账假账泛滥。三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少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少内部制约和监督,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财、审职务不分离,造成单位内部人员相互勾结,侵吞国家财产。账外账、“小金库”,屡禁不止,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严重,会计监督严重弱化。

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不断完善配套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要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必须加快配套体制改革的步伐,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等。解决问题应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始,会计毕竟是一个信息系统,是整个社会经济变化的信息反映,惟有从体制改革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会计信息是一种特殊商品,仍然存在一般的供求关系,交易规则的制定应由独立于政府机构以外的专业权威机构来完成,规定统一的财务信息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规则制定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维护经营者、劳动者、所有组、债权人和国家各方面利益,要尽量满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合理需求,力争达到会计有效信息的供求关系。

3.构建会计信息有效发展格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的形成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等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企业观念的全面更新,将为新的理财思路和会计行为提供条件:一是会计观念需要更新。我国应该在《会计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使我国会计准则、会计方法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便于国际金融会计的统一结算。二是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将成为以计算机为中心,高速度传递和处理数据的系统。只有快速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使会计信息网络化,通过企业、区域会计网络使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来公布会计报表,收集、处理会计信息,从而提高会计时效性,扩大会计信息量。

4.改革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人员逐级委派制。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主管委派制。委派的会计主管直接向委派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严格遵守会计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搞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5.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础规范,是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各单位应依据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便财会人员遵照执行。

6.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会计法》第四章会计监督中,除明确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外,加大了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力度,规定了财政部门和包括审计机关在内的其他政府部门监督检查会计工作的职责权限,既强化了国家监督的力度,也避免了权责交叉、重复查账。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实行全过程的会计监督,才能共同促进会计秩序的根本好转。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