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敏
谁发明了电视?
1900年,“television"一词就已经出现。
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像转变成电子信号的方法。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做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作机械式电视,而斯福罗金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电视的发展纷繁复杂,几乎是同一个时期有许多人在做同样的研究。
美国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电视机。
链接1:
电视发展简史:
1883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
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
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年——1929年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
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美国发明了每秒钟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
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1940年
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月17日
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
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
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
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
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
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年
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
1985年
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
1995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重量为280克。
1996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
1958年9月2日
我国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
我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链接2:
电视种类:平板电视(等离子、液晶和一部分超薄壁挂式DLP背投)、CRT显像管电视(纯平CRT、超平CRT、超薄CRT等)、背投电视(CRT背投、DLP背投、LCOS背投、液晶背投)、投影电视。
链接3:
中国电视制造业发展史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1985年-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手中。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在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这种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过技术提升得以扭转。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屏幕尺寸达到了30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开启了等离子电视走向消费者家庭的大门。海信随即跟进。
2003年4月,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40%。
2004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导致中国彩电无法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2004年,中国彩电总销量是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量不过区区40万台,占整个彩电产品的1.14%。
2004年10月开始,平板电视在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传统CRT(模拟)彩电。
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
电视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电视技术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数字化。
1.节目制作数字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英国广播公司 (BBC)率先在全球建立起了“哥伦布”系统。这个系统使得BBC的电视节目储存、编辑、播出全面实现数字化,即非磁带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BBC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制作成本。
2.正在逐渐淘汰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和录像带,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摄像机和各种新兴的记录载体。这个变革大大改善了图像的质量。
3.传输技术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无线微波传输外,现在还有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传输方式。这些新兴的传输方式有效地减轻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衰减现象,保证了较好的接收质量。最后是接收技术的数字化变革。声画质量的提高和双向互动是数字化广泛推广带来的两个最大的好处。
4.更多的显示技术涌现出来。例如背投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与此同时,伴随着电视制作和传输技术的数字化,接收装置的数字化也成为了必然。数字电视的显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更多,甚至已经可以实现初步的双向互动。电视机的另一个趋势是智能化趋势,即与其他电器的结合,特别是与电脑的结合。这使得电视更加“聪明”,具有更多的功能,从而突破电视的传统含义。
中国彩电制造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中国彩电制造在经历九死一生的近身搏杀后并未从市场退缩。2009年度SINOCES已经落幕。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云利在同期平板电视论坛上表示,海信拟继续坚持高端平板战略。王云利认为:LED将成为液晶电视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之一。高端平板电视的普及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LED电视有节能环保、色彩绚丽的优势,必将成为平板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向。
显然,2009年是中国企业浴火重生的重要关口,本策划针对海信电视的分析,力推海信电视的品牌实力,科技实力,创新实力,为新方向的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海信电器刘洪新发表评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一、中国平板市场继续快速增长,CRT加速退市。
据预测,2009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将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市场容量将超过1800万台,增幅将超过45%;与此同时,CRT的市场份额将在更加快速下滑,销量将明显低于平板电视,在一线城市市场的重点家电卖场已经很难看到CRT的身影。根据中怡康数据,2009年1月份,CRT零售量同比降幅达到了67%,而液晶电视的同比增幅超过了33%,平板快速取代CRT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
同时,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包括平板电视在内的电视产品下乡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产品性价比的不断增强和消费需求的迅速扩大,平板电视将在三四级市场获得快速的增长和普及,这将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新技术推动平板产品不断升级,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全程高清:2008年9月,海信率先停止了40寸以上非全高清产品的研发,推动了全高清大平板的普及,同时,海信批量上市了中国首批全程高清蓝光系列液晶电视,这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实现无损解码1080P全高清视频文件的产品。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不断升级,海信预测,2009年彩电市场将继续加速向高清大平板升级,全程高清和240Hz技术将会大行其道。
网络多媒体:伴随三网融合和产品3C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平板电视上融入网络应用成为平板电视着力发展的方向之一。互联网媒体资源丰富,具备很强的内容吸引力,如以合理的模式引入到电视上,并作为电视功能的有利补充,向用户提供区别于传统电视广播的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多媒体娱乐体验,既是市场的迫切需求,同时也符合电视的产业升级需要,这将十分有利于增强平板电视的竞争力,有利于平板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节能环保:随着大屏幕平板电视的快速普及,平板电视的能耗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项目,2009年平板电视的能耗标准也将正式出台。
在目前的形势下,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环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海信一直秉承技术立企的经营理念,并把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与突破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为消费者创造完美生活的基本使命,海信在平板电视的绿色节能技术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目前已大量应用于海信各系列产品,取得发明专利近20项,实用新型专利近40项。其中,通过电源节能设计和整机系统节能设计,海信推出的32寸节能液晶电视整机运行功耗在标准工作模式下也只有75W,节能效果非常突出;海信LED的运行功耗降低了30%,不含铅和汞等有毒有害物质,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产品。
LED和超薄:LED具有更节能、更环保、更纤薄、色彩更绚丽等突出的技术优势,是平板电视的升级换代产品。在美国CES展上,全球知名彩电厂商对LED和超薄平板电视一致看好,纷纷展出了2009年LED和超薄平板的主打产品,海信自主研发的42寸超薄LED液晶电视在展会上也备受瞩目。由此可见,LED和超薄平板电视也将是2009年的一个重要热点。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大家可以看到海信展示的47寸LED产品,55寸LED也将在“五一”前夕上市,进一步丰富了LED的产品线,有利于LED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推广和普及。
三、加速向上游产业的进军,提高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由于液晶显示屏占到整机成本比重的70%,极大地限制了整机企业的盈利空间,进军平板上游产业链,对中国平板企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国家近期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对拓展平板上游产业链也提出了大力支持。
2007年9月,海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国电视行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向上游产业链进军方面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面,首次打破了外国品牌对平板上游产业链的垄断,2008年海信液晶模组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0万片模组的产能,并可生产4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模组和LED背光模组。在海信自主液晶模组取得成功量产的带动下,国内平板企业也纷纷加快了涉足液晶模组产业的步伐。可以预见,2009年中国品牌进军上游产业链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海信的带动和影响下,中国彩电业的不少企业也已经开始宣布建设或者破土动工建设模组产业生产线。
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平板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今年,海信将继续坚持高端平板战略,布局产业高端领域,继续加大平板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海信将在新型显示技术、网络应用技术、芯片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要重点开发网络电视、数字电视一体机、激光电视、移动电视等新技术、新产品,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数据资料来源:百度、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