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旅游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2009-09-25 09:46苏承英
学理论·下 2009年7期
关键词:阆中旅游文化开发

程 静 苏承英 陈 军

摘 要: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对这些优势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和挖掘,将会充分发挥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城市景观价值、旅游休闲价值和经济转换价值,进而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又必须加以合理地保护,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证阆中原生态文化的永续长存。

关键词:阆中;旅游文化;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7-0164-03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各地都在尽其所能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旅游文化资源已越来越受重视。因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的收益已经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是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便越发达。阆中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有效地开发和挖掘,并加以合理地保护,无疑将对阆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阆中旅游文化梳理

阆中,一座自然风景秀美、文化韵味浓厚的城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而得名。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县至今,阆中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悠远的历史给予了这个城市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至今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一)本源文化

阆中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城郊兰家坝和朱家山遗址曾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和陶器,证明最迟在新石器晚期,阆中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据《路史》记载:“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阆中嘉陵江段)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此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

(二)天文文化

西汉至唐,阆中一直是中国古天文学的主要研究之地,天文学家相继辈出。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制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历法。他还是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西汉末,又有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专攻天文,能测风雨水患,言必有中。蜀汉时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他们在阆中城内自己的府院中建楼观测天象,成绩卓著。东汉时,道教始祖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数学家李淳风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三)风水文化

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景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缠绕合护的形胜之地。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观相融,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水”、“穴”的意象,尽展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之要旨,有“中国风水第一城”之称。

(四)民居文化

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相得益彰,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不论是张家大院、马家大院、 蒲家大院,还是孔子第76代孙的孔家大院,那恬淡雅静的亭台楼榭、假山浮雕、回廊画宇都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和审美愉悦。阆中的古街巷命名也极富文化底蕴:有以名木佳卉命名的白果树街、古莲池街、槐树街;有以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迎恩街、状元街、三陈街、良牧街;还有以地理风水命名的管星街、笔向街等等,各有风貌特点和历史韵味。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也是阆中古建筑的一大景观。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有雕饰。特别是那些千奇百怪的镂空窗花,更是这些古民居的精华和灵魂所在,它使深宅大院显得敞亮、剔透,具有延伸建筑空间、扩大视野的功能,美学原理和实用价值在这里展示得酣畅淋漓。

(五)三国文化

阆中扼守古金牛道和古米仓道,是三国时期的军事重镇,是研究古蜀文化的重要遗址。三国时,蜀国曾派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年),在这里他转战驰骋,曾率精卒万人,打败魏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公元221年,张飞被部将所害,葬于阆中。阆中人仰慕其忠勇,建桓侯祠,以礼祀之。市内的张飞庙、张飞墓是三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蜀汉名臣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都在三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巴渝民俗文化

阆中曾为巴子国国都,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击鼓舞戈的巴渝舞至今一直盛行阆中。阆中还是川北灯戏(又称鼓乐神)的故乡。每当收获季节,阆中便有演灯戏庆丰收的习俗,其音乐源于川北民间小调、神歌、嫁歌、圣喻谣等,曲调朴实明快,优美动听。此外,动人心魄的打钱棍,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一起构成了阆中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七)宗教文化

阆中是全国少有的“五教汇流之地”,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都曾在此活动,繁衍出斑斓的宗教文化。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等,都无不折射出阆中宗教文化的光斑。以一县之地,汇聚如此多的宗教文化遗迹,在全国都实属罕见。

(八)科举文化

阆中的科举文化同样底蕴深厚。在唐代,阆中就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是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珍贵历史见证。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了四川省乡试四科。

(九)饮食文化

阆中的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张飞牛肉、白糖蒸馍、保宁压酒、锭子锅盔、糖烧馍、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十)红色文化

閬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曾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至今仍留有中共阆南县委旧址、阆南县苏维埃旧址、保宁镇红军石刻标语群、阆中红军纪念馆等众多红色遗迹。

这些丰富且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无疑给阆中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因为在旅游业突飞猛进的今天,愈是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愈具有开发价值和生命力。对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发掘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自然应是阆中旅游增强吸引力的选择。

猜你喜欢
阆中旅游文化开发
阆中古城里觅得春节源头
拜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
西部古城街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
巧借“翻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