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具有内在力量 欲借联合国大会翻身
●何洪泽 ●本报驻韩国、奥地利特约记者 詹德斌 方祥生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其夫人柳淳泽
“65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5年任期刚刚过半,就面临着巨大考验。他将借助此次联合国大会打一场翻身仗。”韩国的一些媒体近日这样期待着这位同乡能够放出更多光彩。潘基文十几岁时曾尝试着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谈他对匈牙利抵制苏联干涉内政的看法。谁能想到,选择了外交官生涯的潘基文此后不仅有在联合国工作10年之久的经历、当过韩国的外长,还在2007年时一帆风顺“代表亚洲”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的第8位秘书长。不过,潘基文自上任以来就不断面临西方的指责,如批评他“缺乏强硬的个性”、“外交姿态过于低调”、“任人唯亲”、“袒护韩国利益”等。对这些质疑,潘基文以“我也有我的特点和领导风格”逐一做出了反击,但他明白,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将成为他打赢这场翻身仗的最大障碍。
质疑来自欧美媒体和官员
挪威媒体今年8月爆料说,该国驻联合国副大使茱乌尔在发给政府的一份密件中严厉批评潘基文“缺乏人格魅力”,不能胜任秘书长一职,指责他在处理斯里兰卡内战等问题上“态度冷漠、对有关诉求充耳不闻”,为人处事优柔寡断,软弱无力和易怒暴躁。此前,还有些美国媒体说,潘基文“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得不到关注”,“经常对独裁者的残忍行为保持沉默”、“缺少足够的战略考量”,也缺乏可信任的智囊团。
英国《经济学家》今年6月给潘基文打了一次分,在10分为满分的评价里,潘基文的组织运营能力仅得2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批评更加刻薄,称潘基文是“只看美国眼色行事的最危险的韩国人”,批评他缺乏国际领导能力,在重大问题上仅会发表转瞬即逝的声明,甚至嘲笑“潘基文的英语发音和西方人不一样,还热衷于到处收集名誉博士学位”。记者在联合国还亲眼目睹一些西方记者对潘基文的刁难。有人偏用法文提问,就是想看看他还会不会说法语。
除了质疑和挖苦这位来自亚洲的温和官员,甚至还有人对潘基文的工作和言行指手画脚。伊朗总统内贾德大选获胜连任后,潘基文按惯例发了贺电,但德国一些政客立即批评他“多此一举”。2007年3月22日,潘基文访问伊拉克,在巴格达“绿区”与伊拉克总理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正在讲台上的潘基文急忙弯腰躲避。很多媒体于是又开始说潘基文的胆子小。
“残酷评价”让潘基文心情糟
对于茱乌尔的言论,挪威外交部长出面打圆场说,那只是其个人的表态,不代表挪威政府的立场,并称赞“潘基文是个勤勉而认真的人”。这场风波过后没几天,正赶上潘基文到挪威访问,他坦率地说:“我承认,在受到指责时心情很糟糕。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高我作为秘书长发挥作用和执行业务能力的方向。”
“我也有我的特点和领导风格。”面对西方的质疑和指责,潘基文还多次进行了正面回击。潘基文在2007年9月的一次采访中连续3次说,“批评我重用韩国人太不公平”,“我一直在有意努力与韩国保持距离”。就名誉博士问题,潘基文反驳说:“前任秘书长科菲·安南获得了5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我仅有4个。”他还辩解说,联合国秘书长不应该是擅长使用华丽词藻的“政客”,而是能真正办成事的“外交官”。上任伊始,潘基文就对美联社记者表示过,“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有时候,我看起来会像一个温和的领导人,但我具有内在的力量,这就是其他国家缺少而我们比较看重的美德——温和、谦逊”。但两年多来,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一直困扰着潘基文,他曾表示,“(西方)针对我的批评与他们缺乏对谦让等亚洲价值观的了解有关”。
外界常有一个误解,以为联合国秘书长权力很大。其实,联合国的事是由各国通过联大或安理会做出决定的,秘书长只是具体贯彻执行这些决议的“国际公务员”,实权只是管理秘书处。潘基文的办公室就位于联合国大楼的顶层——第38层。因此,在联合国,“38楼”也就是秘书长办公室的代名词。但实际上,“38楼”真正属于潘基文的办公室并不大,只有三四十平方米,其他房间都是会客室和会议室,以及直接为他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作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每天的工作相当忙,经常要在晚上和周末加班。在“38楼”走廊里,人们可以看到潘基文步伐敏捷,但不是风风火火。他的身边一般只有一二位秘书,并没有一大群随从或追着他签文件的官员。
记者在联合国工作多年,经历了加利、安南和潘基文3位秘书长的时代,感到潘基文与其两位前任相比,在行事风格方面有很大不同。潘基文沉稳、内敛,温文尔雅;加利和安南就外向多了,特别是加利,言辞尖利,咄咄逼人,因此与美国闹得很僵,只做了一任秘书长。2007年1月,潘基文在就职演说中表示,不会接受任何政府和外部权力的指使,只从联合国的立场出发,尽自己的忠诚、分辨力和良心,推动联合国的改革,履行好秘书长的义务。
韩国坚信潘基文将连任
潘基文上任前,韩国人为“联合国开启韩国人秘书长时代”而欣喜。潘基文在韩国的人气很高,很多父母把他当成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像潘基文一样成功》、《将孩子培养成潘基文一样》、《安静的热情(潘基文传)》等书籍也很畅销。对于外界对潘基文的质疑,韩国人也有不同的看法。韩国延世大学教授文正仁认为,西方对潘基文进行了“龌龊的歪曲”。有的韩国网民也表示,作为行政家的潘基文可以很出色地完成任务,但作为领导人或开拓者,潘基文的确不太适合,西方媒体在这方面说得非常到位。
韩联社曾评价说,潘基文是在联合国60多年历史里面临最多危机的联合国秘书长。韩国《京乡新闻》则称,潘基文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跑遍了地球的每一个发生危机的角落,展示了对联合国工作的热忱。特别是潘基文将气候变化问题打造成了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现在给潘基文定论还为时尚早,期待已过一半任期的潘基文能够省察自己的领导能力并奋发向上”。《国民日报》分析说,一部分西方媒体苛刻评说潘基文,表现出来的是对非西方人的贬低和对改革联合国的反感。该报称,如果不出意外,潘基文应该可以继续连任。
“亚洲风格”不等于“无能”
“也有评价说,我是历届秘书长中工作最努力的人。”潘基文对这样的评价感到欣慰。潘基文把东亚人勤奋的风格带入了联合国。就任秘书长后,让他感到最不能接受的是举行日常会议的时间太晚,于是将早晨开会的时间由9点半或10点提前到8点半。他认为,这样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有利于安排全天的日程,能见更多的人。在联合国秘书处,对潘基文最多的评价就是他的勤奋,他“每天只睡5小时,白天的工作安排以5分钟为单位”。潘基文为人低调、和善,常常以身作则。比如,为了响应节能号召,潘基文决定将联合国大楼夏天的空调温度提高几度,并提议大家脱掉西服。由于他带头穿短袖上班,联合国职员也没有了怨言。
一些人认为,发挥联合国这样的多边外交机制的作用,需要的是沟通、妥协和合作,而不是争吵和施加压力。这些都需要一个像潘基文那样有丰富外交经验、温和儒雅的人去做。潘基文的勤奋和“低姿态”处事风格,恰恰为推动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条件。不求媒体效应,但求实质进展,这大概是亚洲风格与西方风格的一个本质区别。
韩联社9月19日评论说,潘基文将以“新多边主义”平息对其领导能力的争议和质疑,22日开始的联大系列峰会被他描述为是“史上最重要的联合国大会”,这给了他证明秘书长作用和力量的绝好机会,联大会议成了他打赢这场翻身仗的战场。22日,潘基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强调:“众多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峰会本身就表明了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的严重程度。”为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潘基文曾远赴南极和北极,在他的坚持和斡旋下,最终制定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路线图”。尽管英国《经济学家》只给了潘基文的组织运营能力2分,但给他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表现打了8分。
在联合国,与茱乌尔看法不同的也大有人在。一位同样来自欧洲国家的大使表示,潘基文“更像一只狐狸”,能为自己的目标机智地争取到盟友,这是其前任安南做不到的。德国《南德意志报》也曾议论说,潘基文会“多当秘书少当长”,会多干实事,“他苍白登场的背后隐藏着坚定的点到即止策略,现在就指责其亚洲式的谨慎风格为无能,还为时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