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二人转遭遇尴尬

2009-09-25 09:46刘心印
人民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唱段张涛剧场

刘心印

和很多地方戏曲日渐消亡不同,东北二人转正经历着空前的繁荣,东三省每个县城几乎都有二人转剧场,随着赵本山、小沈阳等曾经的二人转演员走红全国,二人转的演出市场日渐广阔:北京前门的刘老根大舞台外,常能看到苦苦守候的购票人;央视《梦想剧场》的舞台上,各地精英穿着花布褂子模仿着小沈阳的一举一动……巨大的经济效益将更多人带上了二人转的舞台,但“传统二人转日趋衰落”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老艺人:落寞的人,忧虑的心

韩子平曾是东北二人转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和搭档董玮一起被观众加冕二人转“皇帝”、“皇后”,然而,在二人转空前繁荣的今天,他却因坚守二人转的传统技法,无法完全迎合观众而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韩子平现为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虽已离开农村40年,但年逾花甲的他仍有着农民的淳朴,说话直来直去,没有派头。

韩子平算学艺较晚的,干过农活、当过教员,20岁才正式开始唱二人转。靠着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承模式,韩子平学会了《冯奎卖妻》、《马前泼水》等传统唱段,也有了自己的成名作《回杯记》。韩子平曾经的辉煌是现在的二人转演员没法比的。他录过100多盘磁带、70多盘录像带,在传统二人转的戏迷中,“韩子平”仍然是最有号召力的名字。

1998年,随着和平大戏院等地方团体的红火,艺术团逐渐式微。为节省财政开支,他们只给演职员开38%的工资。为了保护韩子平,1999年,省文化厅将他从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调到能开出全额工资的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干到退休。

目前,韩子平依然演出不断,只不过他的舞台更多的在县城和农村。韩子平说:“出场费不足千元,按三天一场计算,其收入和当红二人转演员没法比。他们有房有车,一对搭档一年下来赚二三十万没问题,我也就三五万。”

韩子平算得上老一代二人转演员的代表。他和搭档也尝试过演小品。“演了半小时,一下台,观众不干了,‘韩老师,你还没唱呢!白演了!观众看我们,就是来听唱的,不唱不行。”现在,韩子平每次演出的还都是老唱段:“我非常担心二人转的发展,一是怕创作滞后,跟不上时代;二是不少演员放弃了传统唱腔,但二人转不能这样变异下去。”

剧场老板:竞争激烈,人才难留

与沈阳刘老根大舞台一家独大、哈尔滨二人转演出市场未成气候相比,长春市场竞争在东三省最为激烈,呈现出东北风剧场、和平大戏院、刘老根大舞台三足鼎立之势。马普安就是长春三家东北风剧场的老板。

涉足二人转之前,马普安在酒店业打拼过十几年。1997年,他开了当时长春最大的酒吧——西部酒吧,并将二人转引进酒吧,效果很好。

后来,身边有人劝他开个剧场。2000年,马普安的二人转剧场在吉林省京剧院大戏楼开业。“我给演员的工资高,800元一场,一场半小时,可场地小,门票收入有限,扣除场租等费用,每天要赔4000多元。”无奈,半年后,马普安借着消防检查的由头关了剧场。

2002年,马普安将剧场开到北京,但场地的原因,让这个剧场只经营了一年。不过,马普安在这一年中积累了经验,也看到了二人转演出市场的发展潜力:“当时北京30多家酒吧、歌厅有二人转演出,所有演员都来自我们。”

2004年12月20日,第一家东北风剧场在长春市客车厂俱乐部正式营业,此后两年又先后有了民康路店和铁路文化宫店。三家剧场目标消费群不同,演出也各有特色。

东北风剧场培养出一批二人转明星,他们演出半小时就能拿到七八百元出场费。“演员在台上都在拼命,半小时能出好几身汗。像央视《挑战群英会》的冠军赵小龙,他表演的高空劈叉一万次里有一次失败,就是终生残疾。”

由于二人转演员有个自己的圈子,都是通过熟人相互介绍,马普安从不与演员签订劳务合同,工资每10天结算一次。如此现状,使二人转演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这使马普安的日子很不好过。“已经有三对演员在我这儿出名了后,就被刘老根大舞台挖走了。那边承诺可以演电视剧,去了就给车,有机会成大明星等,诱惑很大。”

当红艺人:出名难,迎合观众更难

张涛是在长春东北风剧场演出时间最长的演员,7年来一直压轴,是东北二人转演员中无可争议的“腕儿”,有“东三省第一丑”之称。他和妻子关小飞搭档,年收入稳定在二三十万元,在长春市区买了套房,供岳父岳母居住,自己则多住在演艺基地。“方便平时演出,而且和这些演员住在一起热闹些。”

今年36岁的张涛生于辽宁省西丰县一户农民家庭。“我们家很穷,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母亲带着5个孩子生活,我是老四。在家里吃也吃不上、穿也穿不上,所以我11岁就离家流浪。后来流浪到长春,在游乐宫看了场二人转,觉得这个挺好,不用力气还能糊口。”于是,张涛报名参加了二人转学习班,可两个多月下来,几乎什么也没学到。

学艺未成的张涛辗转来到黑龙江佳木斯一家小剧院打杂。自此他白天边干活边偷偷学戏,但仅读过两年小学的他虽能记下戏词,却听不懂《大西厢》等文学色彩较浓的唱段,只能唱些小戏。

后来,张涛去了中山旅社,和日后的爱人关小飞有了第一次合作,效果却并不好。“她那时已经唱得很好,我还处于学员阶段。”他又辗转在各地边学边唱,并遇到了恩人刘芳。“她今年60岁了,我认她当了干妈。”刘芳教给张涛很多唱段,俩人的合作结束后,张涛已能在剧场压轴。

一次在肇东市的演出,让张涛再次遇见了关小飞。“她当时在长春游乐宫唱,那是当时东北三省最好的剧场,是演员向往的地方。关小飞没想到几年不见,我已经能唱得这么好,就约我一起演出。”那场演出,彻底改变了张涛的命运。“游乐宫的老板看中我了。那时候演员都是到各个剧场跑场子试戏,行就报销路费,留下唱,不行就走人。而游乐宫的老板专门派了辆伏尔加轿车到肇东接我。”从那时起,张涛、关小飞搭档在游乐宫、东北风剧场等地演出,逐渐成为长春出场费最高的二人转演员。

虽然已进入当红演员之列,但张涛发现,自己曾经费尽心血学到的唱段,现在已无用武之地:“以前的演出以唱为主,现在得搞笑、有绝活。我29岁才开始练翻跟头,胳膊、腿儿已经硬了,摔得浑身没一块好地方,那也得练啊,不然怎么办?”

张涛说:“二人转演员上台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而会根据当时的情绪、观众气氛临时调整,压轴演员上场时,经典段子早被说完了。”为了不让自己被掏空,除了和同伴侃大山,张涛还买了台电脑放在宿舍:“我不会打字,上网就是搜笑话,看哪些能用得上。”演出之外,他会根据公司安排参加些活动,工资由公司统一发放。

摘自《环球人物》2009. 6

猜你喜欢
唱段张涛剧场
张涛书法作品
冰城“方舱”开建!
绵绵古道连天上
欢乐剧场
一弯新月挂半天
论《日出》的剧场性
火呀火呀
传递正能量
《怪诞星期五》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