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感知对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影响

2009-09-23 04:55李宝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感官事物

李宝军 董 斌

个体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感知,恰如初生婴儿对于光线的感知——敏感而渴望。感知对于个体对事物的萌芽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唐代韩愈所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一样,“膏”的肥沃何尝不是来自于光晔的感知呢?因此,个体感知对于学生如何能更好地感觉、认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个体感知的辨识

个体的一切心理和行为都源于感知活动。所谓感知,就是指个体通过其感官对客观事物的知觉和认识,包括所有通过感官产生的感知事物的心理过程。感知心理过程主要分为感觉过程和认知过程。

1感觉。感觉是事物刺激感觉器官后在大脑里形成的直接反应,是感觉器官传送到大脑的有关刺激源信息,能够从某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产生刺激的事物。感觉有外感觉和内感觉之分。外感觉就是刺激人的外部感官而形成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肤觉(触、痛、温、冷等)。内感觉则是刺激人的内部器官而形成的感觉,包括饥饿感、肌肉酸胀感、困倦感等。

从感觉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产生刺激的事物、感官刺激、神经冲动以及大脑感觉这四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不是完全同一的。事物能产生刺激,但刺激并不等于事物本身。感官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并进而产生感觉,但神经冲动和感觉并不等于感官刺激本身。总之,感觉是事物通过感官传达到大脑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大脑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认识该事物,但不能认为这个信息就等同于该事物。

2认知。认知是大脑对感官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翻译、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也就是说,认知以感觉为基础,是对事物感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格式塔心理学家吉布森曾这样区分感觉和认知。

(1)感觉变量是一些单纯性质,如强度、明暗、温冷、疼痛等;而认知变量则是对事物、环境和事件,如时间、空间、运动,甚至符号等。

(2)感觉是对事物的局部反映,不带有认识意义,而认知却是对事物的总体反映,带有认识上的意认知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些典型特点,对这些特点的适度、准确把握,对学生个体对体育技能的把握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首先,选择性,即认知由于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周围无以计数的事物和现象有选择的感知过程。其次,组合性,即人在认知过程中,在反映对象时并非杂乱无章,而往往是自动将对象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最后,恒常性,在认知过程中,有时认知条件发生了改变,使对象在我们的纯粹感觉中也好像发生了改变,但由于有知识和经验的参与,我们对这些对象的认知仍然能保持恒定不变,这就是认知的恒定性。

二、学生个体感知的特点

学生由于处在心理尚未成熟阶段,年轻、朝气蓬勃、有创新精神,当前的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体感知特点。理解、分析这些特点,对于了解学生个体特点和参与体育的热情以及针对其个性感知开展体育教学都有重要作用。

1光环效应。学生由于其心理认知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偏低,且和同学之间有攀比心理,甚至有骄傲的心理作祟,在体育教学中选择体育项目时往往喜欢把那些有光环效应的项目作为首选,即便本身并不适合。譬如男学生一般喜欢足球,因为受到足球明星的光环影响;而女学生则喜欢健美操之类的,因为此类项目可以塑造美好身材,秀出优美身姿。但是未必有光环效应的体育项目就适合相应的人群。

2兴趣和个人能力偏移。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对自己比较有兴趣的项目有感知偏爱,往往有些学生特别喜欢看足球或者篮球,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就喜欢选择相应的项目,但是殊不知兴趣和能力并不一定一致,既要考虑到兴趣,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来选择适合的运动,方能发挥运动技能的特长。

3易被表象所遮掩。学生由于还缺乏对客体对象的深入分析能力,往往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或遮掩。这也就容易造成其对客体的感知偏差和感知表面化,甚至对体育技巧和技能的理解出现偏差和误差,进而影响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和体育运动成绩。4个体感知具有不稳定性。学生由于个性活跃,思想前卫,思考问题也非常灵活多变,具有创新精神。其个体感知也具有不稳定的特征,对某个特定对象有时感知这样,有时又感知具有另外的表现。5个体感知的从众性。基于动物的本能,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学生也是如此,由于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生的个体感知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他人对某事物的感知有可能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感知导向,即便这种感知是错误的,学生本身也很难避免这种从众心理。

三、个体感知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影响

个体感知是个体直接对客观对象的最直接的感觉和认知,有着自己固有的步骤和特点。如果在学生体育运动中,教师能够发现、接受、灵活运用学生的个体感知特点,结合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把学生的个体感知和体育教学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个体感知,来进行体育教学,会对学生体育运动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外在影响。外在影响对学生体育运动的个体感知表现在对体育运动的感知、对教师的感知和对运动场地的感知。个体对体育运动的感知首先便是对教师的最直接的感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性格特征,当然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好感与否也直接影响到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参与度。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感知对于学生运动有第一位的影响。其次,便是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感知了,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知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甚至是遗传等因素来感知,一个自幼受到家庭儒雅气氛熏陶的学生,对优美的体育运动项目自然是感知良好,相反。对力量型的拳击等则不然。最后就是学生对体育运动场地的感知了。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自然会让学生对体育本身有良好的感知,但是学生对体育运动场地的外在感知也容易受到生长环境和周围人的引导。

2内在影响。内在影响对学生体育运动的个体感知表现在学生肌体的直观感受、心理感觉和认知、满足感和成就感。体育运动必然会带来身体机能的感受,刚开始跑步,腿部会酸疼,刚开始打拳击,胳膊会肿痛,这些都是直接的肌体反映。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感知仅仅停留在刚开始的运动阶段,则体育运动很难彻底有效地在学生中开展,而是应该慢慢地把感知延伸,体验到运动持久性带来的身体机能的健康和回报。其次是心理感觉和认知,体育运动不仅会带来肌体的改变,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心理感觉和认知,一项运动可以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可以带来一种烦闷和畏惧的心理。最后就是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体育运动,人会达到一种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如同做事情成功了一样,会获得一种成功的成就感。当然如果不当,体育也会带来痛苦感。譬如运动中受伤等,则会带来永远的痛苦感。

四、建议和对策

鉴于个体感知和学生体育运动既互相促进,又有反作用,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感知特性和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采用一些建议和对策。

1采取谦和教学,创造融洽的体育运动氛围。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也是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的导师,良好的教学态度和个人素养,必然会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感知,建议教师应该采取谦和的教学态度,不要抱有一副高高在上的严师态度,应把自己作为学生体育运动的引导人,让学生去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喜爱体育,创造融洽的体育运动氛围,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抱有谦和的态度,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快乐,把严肃的体育运动变成快乐的体育运动。

2注重对学生个体感知的认识和引导。个体感知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也是容易受到引导和影响的。尤其是学生,心理定位和感知尚未成熟,如果身边的同学和教师愿意付出一些努力,对一些对体育运动有不好感知的学生多做—些合理积极的引导,必然会对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当然这种引导也可以应用于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引导上。只是在引导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合理引导,不要用强制的手段,否则会事倍功半。

3改进体育运动环境,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体感知朝良性发展。学生个体对体育运动的感知和运动的环境优劣息息相关。优美、宽敞的运动环境,必然会大大提升学生对运动的渴求,先进、现代的运动设施当然会使人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学校应该尽量为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空间,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体感知朝着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英梅,注重心理训练提高运动成绩,黑河教育,1999(3)

[2]赵东平,浅论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潍坊学院学报,2004(4)

[3]肖威,心理训练在田径运动中的应用,田径,2005(7)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感官事物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