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及教育对策

2009-09-23 04:55韦冬余吴义昌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怯场效能主体

韦冬余 吴义昌

到“场面”上发言、表演等等,紧张害怕,谓之怯场。心理学把怯场称为境遇性焦虑障碍,学生课堂怯场不仅是其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显现,而且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深入认识学生课堂怯场的原因,探讨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课堂怯场的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学生课堂怯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对策?笔者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两个问题作一些思考与探讨,试提出以下观点,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学生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

1自我效能感偏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一行为目标的一种主观上的判断、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的时候,往往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显示出更多的自信。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是能力不行,在课堂表现的时候,往往会显得紧张、不自信等,最后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而很多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怯场行为与他们自我效能感偏低有很重要的关系。

2自主意识不强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以语言为中介而对现实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反映形式。自主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自己作主、自力更生、不受别人支配的主体意识。当学生能够拥有自主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时,就能感到自己的价值,就会产生充分的自信,这样,在从事活动时,就更容易成功。课堂表现同样如此。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表现的主人,自信心就会生成,就不容易产生怯场现象。反之,当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其主体意识就不强,就难以发挥他们自己的真实水平,从而产生怯场现象。

3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实力生自信,自信生成功,成功又进一步使实力提高,自信心增强,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表现的动机,但由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所具有的能力不够扎实,由此形成学生没有足够的真正实力,所以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美地表现自己,结果出现了课堂表现的怯场现象。

二、学生课堂怯场的有效性教育对策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树立自信心

(1)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自信的表现,因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把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适当降低,这样学生就可能会相对容易完成,获得成功。还可以把制定的目标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先实现近期目标,然后再实现远期目标,这样学生就会逐渐获得成功体验。另外,教师在提供教学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把内容难度降低,这样学生也会容易完成,获得成功。学生有了多次成功的体验之后,自信心自然就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就逐渐提高。

(2)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

面对同样的结果,不同的归因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会阻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当学生在获得成功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原因归为是由于他们自己的能力、努力等自己可控因素形成的,这样有利于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而当他们失败时,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原因归为是由于任务难度大等外部因素造成的,这样就相对不会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3)建立最好的师生关系

当师生之间以和谐、宽松的气氛进行交往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非常自由,会感到自主。这样,学生就容易充分发挥,取得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当师生间经常处于紧张的气氛时,学生总是以一种提心吊胆的心情在做事情,他们往往都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应以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其增强自主意识

(1)以兴趣为引导,促使学生产生自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反之,学生即使表面是在做那件事情,其实早已是心不在焉了。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开启思维的窗户,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就会摆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出现“我要学”的强烈欲望,进而产生主体意识,增加学习自信心,尝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克服畏难的情绪。

(2)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增强自主意识

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不仅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制作模型、做游戏等,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活动。能否真正使学生“实质参与”,至关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参与的时机,选择好学生参与的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参与时机。教师所选择的参与的内容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兴趣,其难度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3)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

教师的教学方式、管理方法、个人风格、言语特点等都会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如果采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学生就容易处于被动地位,不容易发挥主体性,主体意识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教师采用活动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课堂,处于主体地位,就会拥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主体意识也就更容易得到增强。

3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其课堂表现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的原因。人从事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指人的行为动机。动机在人类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动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提供了清楚而重要的内部环节。人类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动力和方向,它既给人的活动以动力又对人活动的方向进行控制。动机被认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用爱心去倾诉,学生才可能信任教师。对课堂怯场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因为在学习中,他们得到更多的是批评、打击、冷笑。这时,如果教师能用爱心和他们交流,他们会觉得老师们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很关心他们,他们就会相应地在内心里产生感动,从而会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最后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就是不得法。由于不得法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导致其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没有了自信心又会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继续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成为所谓“差生”,因而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产生怯场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方法上给予他们以正确的指导,让他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学习,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发现这个方法确实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什么能比成功更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他们就会体验到,只要按照正确方法去努力,学习并不难。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又会随之产生,激发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引导学生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任何成就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华罗庚也曾说过,“天才在于勤奋,智慧在于积累。”从知识积累的方面来说,要想掌握牢固的基本知识,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待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唯有如此,才是学习进步的根本,学生智能发展的基石,课堂表现实力生成的必须环节。教师可通过校内外,我们身边的一些鲜活的在学习、事业上成功的典型人物、事例,也可以通过古今中外取得成就的人来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启迪,在行动中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以上笔者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探讨了学生课堂怯场的三点主观原因,并针对这三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性教育对策,希望能对教师们有所启示与帮助。但是,关于学生课堂怯场的问题,仍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研究。研究者们必须坚持全面、辩证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揭示出隐藏在学生课堂怯场现象背后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性策略来,方能更利于教师们来矫正这些学生们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课堂怯场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学生的心理趋于完善,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正,君欲不怯场功夫在场外,成才与就业,2002(5):76

[2]温红娟,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558

[3]李长萍,对加强学生自主意识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9(3):28

[4]杨骞,王晓斓,刘莉,试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教育科学,1999(2):14

[5]叶奕乾,何存道,粱宁建,普通心理学第2版(修订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3~324

(责任编辑孙晓雯)

猜你喜欢
怯场效能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别怯场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中学生音乐表演怯场现象的调查及对策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让怯场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