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宏伟
摘要:伴随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深入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改革已经倍受人们关注,但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领域中,如何有效实施则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主要从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解析而展开,在梳理清教学模式的概念,掌握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种类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调查、实践经验总结等方式,针对我国目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源情况、社会企业的需求情况,师资队伍等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教学模式与以上因素间不协调的主要问题或矛盾,完成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解析。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07-02
1教学模式相关概念
1.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英文对应词是“models of teaching”。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我国教学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1.2教学模式的分类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表现,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可操作性、整体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因此,教学模式的分类及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如按教与学的关系分为:传递与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与辅导式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按发展历程分:古代朴素的教学模式、夸美纽斯教学模式、赫尔巴特教学模式、杜威教学模式等。
1.3教学模式的要素
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活动中进行提炼、抽象和归纳。但这种基本范型在不同环境下如何才能被多效组合,那就必须了解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要素,以及这五个要素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
2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2.1生源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类型。为了提高我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最大限度的扩充生源的群体结构特征,也必然引发一个多样化的生源结构,即其生源不应该仅仅是高中文科艺术毕业生,还应该包括应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毕业生,普通高中的文理科毕业生等,以满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艺术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的需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不同的艺术设计人才。
在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步扩大的同时,如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办学特色都依赖于生源,经过生源因素分析后发现,只有正确看待生源结构的多元化、生源能力的多元智能、以及生源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源质量、结构及特征都将成为教学模式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2.2社会需求分析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高校扩招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相当多的中专校升格为大专院校,大学毕业生数量进入一个快速增加的阶段。据有关数字统计,2000年107万,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达到了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毕业生达611万,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全国高职招生46万人,2005年招生268.1万人,10年增长了5倍。社会就业岗位并没有按同比例增加,这势必导致人才市场成为买方市场,而高职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本科与中专的上挤下压,本身的竞争力较弱,就业问题相当严峻。
在人才需求市场上,目前一方面人才供应方每年有大量人才毕业,寻找工作岗位遇到困难,而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到处寻找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人才供需双方存在需求错位等现象,只有缓解社会需求与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的距离、促进职业更新与教学改革协调发展、搭建企业与学院共同发展的桥梁,才能走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出路。
2.3师资队伍分析
在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但拥有艺术设计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能应用于教学中去,而且还要更加熟悉设计、生产、施工一线的技术革新、设计一线实践经验和处理设计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
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它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我们把脉前进的动力所在。开发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将会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来说,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发展规律与其它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具有统一性,但也同样具有个性。
3.1完善体系的建构,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保障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现代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系统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如对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掌握,便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只有在真正的问题面前,学生的学习才会产生;再如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引进,让我们看到更多学生的能力闪光点,为教学多样化、成才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在多种新成果、新理论的支持下,深刻的揭示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运动的规律,以此构建新的操作模型。
3.2双主模式的建立,体现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交流本质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交流性、创造性都很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单靠教师的灌输是无法满足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尝试练习(体验)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一个积极介入学习的机会,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师生民主、平等、合作等,在这种良性的氛围中和谐发展。
3.3现代技术的支撑,赋予教学模式鲜活的表现力
高职艺术设计伴随着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而逐步走出了自己专业的特色和风格,其极强的可视性、感染力、时效性、流行性等为专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指以Internet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通信网络)突破教学时空,拓展教学信息资源,扩大教学信息交流范围,提供个性化教学环境等。因此,在教学模式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现代化也为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条件。
3.4校企合作的深入,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
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下,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是由学校承担,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又保持一定距离。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社会、企业、学生、教育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我们的教育模式就是要在进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把学校从办大教育中解放出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引入企业、引入社会的实际需要,通过工作室的操作方式,完成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实现角色的快速转换。
由此不难看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全新变革,在企业的参与下,在现代技术的保障支撑下,总体种类趋向多元化,理论基础趋向多元化,形成途径趋向演绎化,师生地位趋向合作化,目标指向趋向情意化,操作程序趋向灵活化,技术手段趋向现代化,研究发展趋向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