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2)能够分析环境问题上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3)通过学习,形成科学的环境观与人地观,增强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人地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后果。
教学难点:分析说明环境问题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案例剖析法、启发式教法、图表材料分析法、归纳法等。
教学媒体:Power 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师:现在正有一种病毒在全球肆虐,引起了全世界的恐慌,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有哪个同学知道它正式的名称?
学生:猪流感、甲型H1N1。
【课件演示】flash动画“各国甲型H1N1疫情”
师:目前我国确诊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没有一例死亡,对此大家不必恐慌,这一疾病是可防控的,前几年,也爆发了类似的事件,我们依靠科学战胜了它们,今天也不会例外。但我们要好好地思索:这些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环境出现了问题。
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来探讨的问题。
一、人类与环境
点课件:一幅人类与环境漫画。让学生思考这幅漫画的主题是什么?人与环境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学生答对问题后,显示出答案。
点课件:人地关系动画图。
师:观察动画图,说出:小圆圈、大圆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注意思考图中的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箭头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为何用两组黄色和绿色表示?
学生抢答:……
闪出参考答案:小圆圈代表人类社会;大圆圈代表环境;红色箭头指人类从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蓝色箭头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黄色箭头指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绿色箭头指环境的反馈作用。之所以用两组黄色和绿色表示,是因为一方面,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需要环境净化;另一方面,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会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形成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因此,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师:由于环境具有反馈作用,人类可以作用于环境,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有哪位同学能列举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呢?
学生:……(一般会答出:猪流感、沙尘暴、非典等等)
点课件:人类与环境的不协调动画图
师:哦,那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只要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就会出现问题呢?
参考答案:不是,只有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老师点课件,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后进行抢答。学生抢答说出十一种环境问题,并进行分类。
老师点课件,对知识进行概括分类,让学生集体朗读这些环境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是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每个地方?如果不是,那这些环境问题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
点课件:课本“图8.3”图片。
师:读图说出环境问题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环境问题是发达国家严重还是发展中国家严重?为什么?哪些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答不出来,教师要采用启发式教法引导学生回答,利用课件演示,把这些知识点概括出来。
师总结:有些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有可能会随着大气和海水运动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加强环境保护。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点课件:全球环境基金主要关注领域图。
师:读图,说出全球环境基金主要关注哪些领域?为什么特别关注这些领域?其中哪个领域是最关注的?为什么?
学生抢答。
参考答案:全球环境基金主要关注生物多样性、气候的变化、国际水域、臭氧的消耗等……
点课件:教师利用课件采用启发式教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进行概括。
点课件:巩固练习。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