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

2009-09-21 02:34陈江楠
中国经贸 2009年14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防范

陈江楠

摘要:随着行业竞争风险的加剧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正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根据决策有用理论,会计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特征要求的会计信息,而“财务报告的目的是提供经济决策中有助于一系列使用者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变动的资料”。本文主要对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改进的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信息;防范

一、现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所以当务之急是找出问题所在,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不够完备

传统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的是对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总结,这种总结是决策活动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决策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投资形式的不断多样化,这种不完备的会计信息就会成为培育市场主体、支撑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因而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终端产品的财务报告的“增容”,是我国经济对外开放逐步提高的客观要求。

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为了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传统财务报告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动,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适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随着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适时”信息。过时的信息已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在英国巴林银行事件中,巴林银行直至1995年2月倒闭时,其1994年的年度报告仍未完成,导致了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由此可见,信息披露不及时会加大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风险。因此,为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外提供更短期间的财务报告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

对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不论是美国的四道防线还是我国的三位一体,从理论上说还是比较完整的,逻辑也比较严谨。但是,在实践中受到诸多的阻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角度来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源、动机,使财务监督能有的放矢。

1.经济利益矛盾是产生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根源

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不仅存在统一,也存在矛盾。从物上分析,这种矛盾是社会资本运动中经济利益分配的矛盾。国家总是凭借权利得到发展的物质基础——税收;企业总是想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利润。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矛盾是客观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矛盾还带有普遍性,存在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所有的企业。另外,即使有的企业历史上没有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也不能否认现在和将来就没有舞弊的可能,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是随着企业的需要而在不同会计期间上的任意选择。因此,为遏制这种行为,国家面临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不断调整法律、制度、规定、税率,增强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减少与企业的矛盾;另一方面,不断自我控制发展的迫切性,降低社会债务资本总量,适时调整利率、汇率,减轻社会资本运动中的利息转加给企业的负担。国家与企业经济利益矛盾的淡化,是减少财务报告舞弊的前提。“淡化矛盾”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让步,而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最佳选择。

2.市场政治是产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添加剂

财务报告舞弊产生于经济领域但却深深地打着市场政治的烙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权利作为资本的代言人,金钱与权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从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揭露出来的经费筹集交易,德国总理竞选中披露的受贿内幕等现象中可见。市场政治侵蚀着市场公平。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在制度上做出了一些限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金钱与权利也逐步的亲密起来。财务报告的舞弊往往透视着一种政治上的迫切需要,有钱就可以通过搞赞助、搞捐赠来提高社会地位。于是,在财务报告舞弊上开拓出一条升官发财的便捷通道。

3.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是被动的,防弊效力取决于国家财务监管

很多人认为,财务报告舞弊是出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职业道德素质差、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我认为,作为一种经济人,任何一种行为发生之前,都必须考虑到这种行为是否只得,同时还要估计它的可行性。不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决定了单位会计人员必须为企业目标服务。从政治上,单位会计人员没有与企业负责人争论是非的能力;从法律上“有权拒绝”的成本。因此,企业会计监督只是一种被动的监督形式,企业会计执行《会计法》、会计规章制度的能动性取决于国家财务监督的有效性。一方面实行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人员增强对会计法规威慑力量的感觉,从而提高会计人员自觉执行法规的认真性;另一方面奖励会计举报,财务报告舞弊的知情者莫过于会计,会计举报获得利益大于举报成本的时候,财务报告舞弊就遇上了致命的拦路虎。

三、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

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也有其内在的主管原因和现实原因,其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良好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危害巨大。对虚假财务报告的防范,应标本兼治。

1.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相违背,是否真实、完整。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方面,制定了《会计法》、《公司法》、各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规范性条例,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不可否认期间还存在许多漏洞,不同行业、不同经济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财务报告信息。因此,要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成之机。

2.加强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监管充分发挥只能监督机构的作用

《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完整性负总责,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也具有监督财务报告的职能。因此,加强内部监督,明确内部监督机构的责任对于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有现实意义。投资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如银行等为了其资产的安全及业务的良性运行,会对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判断决策,这从另一个侧面来说也会起到很好的监督效果。审计机关的综合审计监督,社会审计机构对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监督,加上财政部门、工商管理机关、税务机关、证券管理机关等的日常管理,共同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财务报告监督体系,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起到很大的效果。因此,职能机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切实履行其指责,对防范虚假财务报告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事前监控的作用,减少犯错的机会,降低财务造假机率。健全内审机制,可及时发现企业制度在运行中出现的漏洞,避免差错和舞弊行为,减少企业损失。

4.加大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

首先我们在处理处罚上要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其次要建立起严厉的处罚规定,包括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等,增大造假者“后成本”,使造假者在算经济帐时觉的不合算,从而从利益上遏制住虚假财务报告的蔓延。

四、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条件下,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利益集团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朝多样化、特定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对外报告的责任不断增大,另外,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财务报告方式。

1.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重

财务报告目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历史成本的缺陷明显,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换价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承认。

2.收益表将趋向反映全面受益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办法了第3号公告《企业财务报表因素》,将全面收益列作财务报表的十大要素之一,并将其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的当事人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的变动,包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以外的业主权益的一切变动。这一概念已日益得到人们的承认,并使传统。

3.财务报告方式的创新

由于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能以实时方式完成,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实时提供财务报告。随着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报告。多样化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形、图象等更生动的形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总之,由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将更多的倾向于决策有用性,未来的财务报告将向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防范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本质
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本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SQL注入防护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
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不打算修改”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