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怎样分析论据

2009-09-19 05:36李宪伟
高中生·天天向上 2009年9期
关键词:南郭先生论据事例

李宪伟

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等加以解释、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对这一论据,可作如下阐释分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习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本质的东西。

例如,在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

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是的,“俭者心常富”,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例如,《近墨者黑》一文中引用“孟母三迁”这一事例后的一段分析:为什么孟母初居墓旁。孟子便每天只会学哭呢?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联系,一个人的性格行为,不可避免地要烙上周围环境的印记。所以说,近墨者黑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且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例如,《六国论》中有一段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责任编校曾向宇)

猜你喜欢
南郭先生论据事例
唉,真是报应啊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恰当使用论据
滥竽充数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