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林
摘 要:本文从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内在联系,认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发展趋势。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作用
1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
1.1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水土保持的概念有法律确定的概念和行业标准确定的概念之分,概括地说: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措施。
1.2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概念。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具体地讲,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等5个方面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新农村,是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2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1991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国务院把“实现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水土保持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水保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水土保持有生态和产业的双重性决定了水土保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
一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农、林、牧、水等综合措施,统一规划,全面发展。水土保持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效能。保持了水土才有良好的生态,良好的生态才有农业的稳产高产。农村是水土保持的主战场,农民是水土保持的主力军,通过发展产业,拓展农村经济空间,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二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水土保持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水保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林果业的发展是水保产业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经济林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自“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已经分享到了水保产业发展的带来的实惠,一些地方依托“长治”工程,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使农民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各业发展了、农民的钱袋子鼓了,水保产业化给农村、农民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为水土保持走向千家万户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促进乡村文明整洁的必然要求。乡村文明整洁,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显著标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改土、治水、建池、建园、建家的优势,实现了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建设高效基本农田,全面配套水系,绿化荒坡山沟,道路相通相连,美化居住环境,从而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农业后劲,改善人居环境。使农民的家居环境、村庄环境、自然环境和谐优美,促进了村容整洁。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也促进了乡村文明。
3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总体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水土保持综合、全面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1发动宣传教育,增强水保生态意识。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动群众用绿色生态的要求和意识来建设新农村。一方面,实施服务农民知识化工程,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实用新技术,同时加强农民的知识培训,使农民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主意识,从而解决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水土流失警示教育列入农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从而强化全社会珍惜水源、爱护大地的生态意识。
3.2参与规划设计,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水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起行业管理的职能,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及防洪减灾等进行统筹考虑,对山、水、田、林、路、屋等进行合理布局,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过程中综合各个涉农项目共同建设新农村。各涉农项目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并达到水土保持要求,按要求组织检查验收,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
3.3培植优势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中,水保部门要把握新农村建设重点,把项目实施与培植优势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庭园、房前屋后的空置闲地,大力发展“小果园、小茶园、小鱼塘、小菜园、小竹园”的庭园水保经济,同时按照“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经济发展思路和 “猪—沼—果—鱼”立体开发的种养模式,以果业发展带动生猪产业,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建立起无公害、无污染、有特色的生态农业,加快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让农民真正享受到金山银山般的实惠,欣赏到绿水青山的美景。
3.4抓好美化绿化,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小流域治理中注重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村镇绿化、美化、靓化、生态园林建设等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促进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一方面,制定以道路为线、以村落为点、以山地为面的绿化模式,在道路两侧的裸地和排水沟边坡种植灌木、草皮,尽量扩大绿地面积,充分激发农民建设秀美家园、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下接第页)(上接第页)展“猪—沼—果—鱼”的生态农业模式,开展生态型清洁小流域建设,大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净化水质,使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为群众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源。
3.5强化预防监督,保护新村建设成果。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对各种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执法,紧紧围绕“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和“硬化、绿化、美化”的目标要求,落实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尤其是水保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水保方案审批、监督执法检查和水保设施验收的职责,及时查处违规的行为和做法,防止人为水土流失对农村道路、溪河、水渠、山塘、水库、农田、房屋及社会公益设施的破坏,保护好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跟进,加强监督和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防止在新农村建设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把新农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水土保持生态示范村。
4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水土保持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植被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合理配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上的优势,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大面源污染控制,改善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维护河流良好生态,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