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玲
摘要:本文从理论角度、企业物流外包的原因以及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内在原因几个方面分析了作为一项核心业务的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业务可以外包,并提出针对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自身的特点进行外包决策。
关键词: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也称为“第三方物流”、“合同物流”,是指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其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自身企业物流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运作和管理模式。其实质是物流经营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约定的时间、空间位置按约定的价格向物流需求者提供约定的个性化、专业化、系列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外包的范围很广:它可以简单到货物运输的外包,也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的外包。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目前正悄然兴起,并在物流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已成西方国家企业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
1理论支撑
1.1交易费用理论。
1937年,Coase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指出:由于交易活动的稀缺性,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称为市场交易费用;由于管理活动的稀缺性,企业的运行也要有一定的管理成本,称为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在他看来,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互相替代的手段,资源的配置可以依据交易费用在市场和层级组织之间进行选择。
Arrow(1969)首先使用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并将它定义为:建立企业可以盈利的原因是市场机制的运行需要成本。
Williamson (1979)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在《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则》中提出了交易管理结构(表2.2),涉及两个因素:频率和投资专用性,辅助管理者决定系统将采用市场还是等级关系。
按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低专用性的资产可以外包出去。低专用性是指交易伙伴间很少需要交换信息,外包伙伴能够满足需求,实现规模经济;而高专用性资产在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需要很多的信息,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高的市场交易成本。在这种时候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是更合理的选择。
1.2资源基础理论。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9年Penrose在《企业成长论》中指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资源集合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
Welnerfelt(1984)认为资源对于企业成长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Grant(1991) 指出企业不仅要关心现有资源和能力的部署情况,而且由于任何企业都无法掌管和拥有所有所需的资源,资源的稀缺性会促使企业发展与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利用外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
1997年Madhok又提出如果企业在时间上或成本上无法获得或开发关键领域所需的知识,合作是一种强化知识的有用方法。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只有发展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不易被模仿和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企业资源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差异性,以及这些资源在组织的差异程度)和能力,不断开发和利用外部的互补性资源,才能持续的保持竞争优势。资源基础理论强调基于对公司内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分析作出战略选择--充分利用内部有价值的资源或从外部获得有价值的资源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3核心能力理论。
“核心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Prahalad和Hamel(1990)的一篇经典性论文《企业核心能力》,被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业务发展的源泉,应该成为公司的战略焦点,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这样的层次结构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持久的领先地位。
Quinn (1992) 提出企业应该持续的在具有核心能力的业务上进行投资,而将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外包;Maltz (1994)提出企业应专注于具有核心能力的产品生产或服务,将非核心业务或职能,如物流服务通过合同的形式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提高质量。McIvor(2000) 认为企业要专注于开发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活动实施外包;并且指出,即使是企业的核心活动,但对企业来说,没有竞争优势,企业也可以实施战略外包。从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核心能力理论强调能力的难以获得性与互补性。
核心能力理论强调的是:企业必须成为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上最优秀的企业,这样企业才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确保自己在行业中的强者地位。因此,企业应该努力创造在产业价值链关键环节上的独特优势,而将处于劣势的业务外包。依据核心能力理论,只有物流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且企业具有竞争优势时,才应该自营,否则应将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
1.4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从社会的角度为物流外包提供依据。Humans (1961)认为社会交换是双边的交换关系,由资源的交换组成,为了共同的利益在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进行资源的交换。
Anderson & Weitz 于1989年提出供需网络之间的社会联系能够对企业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指出随着联系的发展,相互之间通过建立起相互信任、共同的企业文化环境可以激励双方消除自利性或机会主义行为,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并有利于开发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双赢。在1992年又指出约定体现了各方的信念,即持续的关系的重要性--持续的关系才能保证各方付出最大努力维系关系,并不断延续关系。
Lalonde & Cooper(1989) 的观点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货主(物流需求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时,二者的关系就演化为合作关系,相互信任是双方克服机会主义实现互利的关键。
Ellram& Cooper(1990) 则认为不同的社会交换行为将会带来不同的物流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从建立伙伴关系的角度对物流外包进行阐释,强调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认为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可以破除零和竞争,实现双赢。
2企业物流外包的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现代社会,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企业的物流能力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要求企业拥有灵活而有弹性的物流能力;提高利润的持续压力,要求企业不断降低物流成本;顾客需求的日趋个性化,要求企业针对不同的顾客制定个性化物流方案,形成多批次少批量的配送能力;供应链思想以及全球化物流的出现,要求企业对物流活动进行集成,以实现物流运作的一体化;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要求企业建立起快速、畅通的物流渠道……,面对上述种种挑战,企业单凭自己的物流能力,己经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积累,集中控制以及垂直一体化的思想开始转变,寻求外部环境的支持,将物流全部或者部分的外包出去,成为一种选择。之所以进行物流外包,是因为通过物流外包,企业能够获得如下利益。
2.1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只能把对知识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把其他低增值部门通过外包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资源,使企业聚焦于核心业务,提高竞争力。
2.2降低成本。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资本投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的竞争优势集中在两个个方面: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比其他企业更有效、更便宜地完成物流业务的技术和知识,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避免在相关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上的巨额投资,节约资本。而且,与企业自营物流相比,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和实施物流业务更具有规模优势,更能降低供应链成本。
2.3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柔性。一个企业自建的物流中心从成立到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的物流需求,甚至向外扩张、对外服务、整合供应链分销渠道、成为企业真正的第三利润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一个未知的过程。通过物流外包,可以降低该过程的不确定性,同时避免了在物流设施、设备方面的投资风险,存货积压风险以及由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素引发的各种风险。
2.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由于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企业没有有效完成物流业务所需要的资源(包括所需要的现金、技术、设备、人才等),现有的物流能力不足以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进行和扩展时,通过资源外向配置,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的高效、协调的物流网络体系,通晓的物流专业知识(包括运输、仓储和其他增值服务),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物流的复杂性,提高物流效率。
3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分析
3.1核心业务能否外包。
对连锁零售企业来说,物流能否外包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许多人认为物流师连锁零售企业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应该自营。那么核心业务能否外包呢?
笔者认为:即使核心业务,也是可以外包的。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将核心业务外包可能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未来组织设计》一书指出,无论一项业务在公司看来是多么的“核心”,随着业务和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依赖外部支持;而且核心业务的外包也不一定会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业务有具有独特能力的核心业务和不具独特能力的核心业务之分,具有独特能力的核心业务企业不会进行外包,而没有独特能力的核心业务不仅无持续竞争优势,而且其它企业也容易模仿和复制它,将其外包不但不会影响核心竞争力,反而使企业从中受益。
其次,核心业务外包可以支撑企业的战略性竞争优势。当市场需求扩张的时候,利用外包商的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当市场需求下降的时候,企业可以迅速摆脱内部过剩资源,发展新的有前景的市场。对企业而言,通过外包部分核心业务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解决长期的战略性问题与市场问题,使之始终保持在同行的前列,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长期竞争优势,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作到基业长青而不是昙花一现。
再次,追赶竞争对手。当企业发现自己落后于竞争对手的时候,就需要简化活动,将一些业务甚至是部分的核心业务外包,轻装上阵,这样既能获得喘息的机会,也可以获得直接学习的机会。
3.2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内在原因。
物流外包是零售物流复杂化、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连锁经营发展的要求。连锁经营是把零售经营与满足自己需要的物流活动以“联购分销”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经营上的规模效益,其本质在于五个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统一标识”。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既有一般零售物流的特点,同时又符合连锁经营的原则,呈现出如下特点:
3.2.1变价快,即商品的进货价格变动快:通常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的快速消费品的价格随着市场供需会有较快的变化,同时生产商或零售商的促销频繁也经常引起变价。
3.2.2订单频繁:连锁零售企业店铺多,订单频率高,同时有时间要求。其中有些小型的连锁零售企业,如:便利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
3.2.3拆零:供应商大包装供货,物流中心需要按照各连锁店的 订货要求进行拆零、分拣。
3.2.4退货:物流中心还需要处理诸如赠品、退货(正品、残次品)等问题,物流工作量大。
3.2.5更换:商品新增汰换的频率也很高——增新品,汰换滞销品。
3.2.6保质期:连锁零售企业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且每种商品通常都有不同的保质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保质管理。
简言之,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呈现了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快速配送要求以及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撑等物流特征,使整个物流活动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自营物流困难重重,产生了对利用专业化、个性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优势、专业优势和系统最优化原理,根据连锁零售企业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能达到整体最优和物流成本最低。
鉴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业务是可以外包的,以此可以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市场发展战略上。当然,在核心业务外包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外包的范围、形式和时机进行周到考虑后再做决策。
参考文献:
[1]梦祥茹.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159-162.
[2]张静波.物流外包决策模型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9.
[3]于波.物流自营与外包问题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论文,2004:15-16.
[4]普拉哈拉得,哈默.企业核心能力[J].哈佛商业评论,1990.
[5]吴坚忠.2003年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