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光
摘要: 本文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对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和定位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利用优秀师范院校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县级教师学习中心,沟通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教师进修学校;县级;学历和非学历培训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就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规划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来当老师,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公开征求意见时,也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创新”列为征求意见的重要内容。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县一级主要的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学历培养和继续教育为小学教师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在新时期,教师进修学校所处的环境和现状产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人们对其职能和定位进行重新思考。
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历史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建国之初即应运而生,并初具规模。由于它满足了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的需求,满足了广大小学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的需要,因此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文革”期间,这一新生事物受到了重大打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高速发展。1980年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使教师进修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基本完成,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着重承担促进中小学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推进素质教育的职责,同时更注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1999年起,教育部陆续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文件,提出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促进教师教育网联计划,促进“人网、天网、地网”有机结合,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至此,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才开始真正规范化、系统化和网络化。
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现状
与上述历史背景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表现出萎缩化、边缘化的趋向,甚至生存问题都受到威胁。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接近尾声,教师进修学校不再具有承担学历教育任务的职能,而向专职从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渡。全日制班级的消亡,使学校失去了原有办学经费的来源,而县级财政困难,也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经费匮缺成为普遍现象,学校走向了发展的低谷。据了解,目前全国3000多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能独立生存的只有700多所,不到三分之一,其余大都关停并转了。以我校所在的梅州市为例,原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8所,并入电大、职业学校的2所,改办初中的2所,基本停止运转的2所,尚能正常运转的只有2所。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发展至今天这种状况,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学校自身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办学条件落后,学校地位被边缘化。由于教师进修学校功能的特点是阶段性、补偿性、服务性、效应滞后性,与升学没有直接关联,客观上导致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一般群众,对教师进修学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学校大都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很难承担教师教育的重任。二是教师教育资源枯竭,学校功能退化。三是培训手段和模式落后,形式单一。四是培训针对性不强,效果不佳。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最终归结于一点,就是教育对象的发展状况和社会认同程度。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低下,落后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落后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其结果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受训者的不认同,并且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教师进修学校每况愈下。
三、以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为个案的思考
大埔,位于粤东北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上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存在的困局,在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尤为突出。如何解决当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所出现的问题,走出困境,打造新型的县级教师教育基地,是学校面临的新挑战。我们认为,以优秀师范院校为龙头,整合教师教育资源,增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能力,努力建设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应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我校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整个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培训直接影响教师自身能力的完善和当地教学教育水平的提升。但现实是担负这一任务的教师进修学校,信息闭塞,师资紧缺,教学理念和培训手段相对落后,教师欠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怎么解决这些矛盾?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想到了广东省的教育龙头——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既然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进行学历培养,为什么不利用学习中心打造一个平台,做教师非学历培训呢?这个想法得到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
2004年底,我校成立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埔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中心。学习中心的招生与管理、辅导与服务取代了普师、幼师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由于网络教育自身的优势,加上我们针对在职成人学员的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行全程保姆式的服务,招生数连年翻番,至今在读学员已达近千人,成为华师网院学历教育的一朵奇葩。
2006年冬,中心利用网络教育平台首次成功举办了“高中新课程评价”网络培训班,70多位高三毕业班的科任老师、教研组长、教研室教研员参加了培训,他们通过网络平台,聆听了全省教育界专家、名师分析2006年各学科高考的得失、2007年实施新课标后的高考改革趋势及备考策略。学习形式既有教授讲课,又有受培训教师与教授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师通过值机答疑的形式与培训学员研讨教学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利用网络教育进行非学历培训的第一次有益尝试。
2007年5月,中心在华师网院的支持下又举办了“骨干班主任”网络培训班,这是华师网院为大埔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中心量身定做的一次培训。全县有130多位中小学班主任、中学政教主任、小学抓德育的副校长参加了培训,中心专门聘请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优秀班主任、领导授课。它采用专家讲授、分组讨论、现场答疑的形式,首次通过视频对话,让授课老师直接回答学员的疑难,实现了教学的良性互动,培训效果好,富有创新意义,受到很高的评价。华师网院为此还在番禺专门召开研讨会,研究推进网络非学历培训工作。据了解,华南师范大学已将网院“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列入全日制课程,受到广泛的好评。
同年5月17日,新的培训课程——“大埔县小学校长提高(网络)培训班”开班,这是华师网院根据我校学习中心的计划方案量身打造的又一个课程体系。这次培训由我校提出具体方案,由华师网院聘请专家教授制作课件,聘请了五个教授(其中两个博士生导师),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组成授课团队,其培训规格之高,是我校培训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时,我们还采取网络与现场讲座相结合的形式,聘请了市、县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并组织培训对象结合我县实际分组讨论。这次培训,专家与一线教师相配合;网络授课与实时讲座相结合;教授与学员教学互动;授课、讲座、分组讨论与现场答疑互相交错,可谓是一次文化大餐、培训大餐。
2008年7月14日,我校与华师网院联合举办了“大埔县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网络)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中小学正、副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共170多人,学员们认真聆听了华师陈岸涛教授的精彩授课。
几次培训的成功举办使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网络培训独特的优势:一是信息优势。远程网络培训,打破时空阻隔,使用天网、地网、人网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解决了山区教育信息滞后的问题。二是师资优势。由高等师范院校组织专家授课,制作课件,解决了培训师资紧缺的问题,使偏远山区教师能在当地享受到省内乃至全国一流教师的培训讲座,并与这些优秀教师共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益。三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优势。网络培训使山区校长、教师接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思想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了网络培训的不足,概括起来有:一是课堂组织较困难。二是教授与学员互动不足。三是课程内容结合实际不够。四是针对性不强。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做法:
一是在培训之初,组成网络培训教研组,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由教研组成员负责组织课堂,搜集和梳理培训学员提出的问题,作为分组讨论和教学互动的依据。
二是每一个专题授课结束后,都组织培训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本地区现阶段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三是通过视频和其他网络手段与授课老师进行现场答疑和互动,解决学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碰到的问题。
四是重视过程性管理,提高培训实效性,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网络教育的不足,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创新培训模式:工作前移,服务基层,送课下乡,下校培训,让基层及偏远的乡镇学校能享受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2008年4月27日,我中心与本县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虎山中学联袂举办“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班,该中学近200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7月19日,虎山中学还利用华师网院的网络课程举办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网络)培训,充实了该校的校本培训内容,提高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2008年8月9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长李德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领导、专家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在研讨会上介绍了“解放思想,创新模式,以网络教育为平台,沟通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赋予新时期县级培训机构新的职能”的做法和体会,李德芳秘书长对我校在建设县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大埔教师进修学校依托华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建设县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目前的困境中,具有示范性。2008年11月6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工作简报还专门报道了我校打造远程教育平台,创新教师培训模式的具体做法。
2008年12月26日,省教育厅派出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年检抽查的专家组对我校学习中心的工作进行年检评估,专家们对我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评估结论认为:我中心“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对大埔山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为远程教育辐射山区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在县政府、县行政教育部门的重视下,我校的学习中心3年多来发展良好。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了部分经费支持,学校得以正常运转,并且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否认,学校的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其一,当地财政经济困难,个人付费培训难以实行,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不发文件,不贴补部分培训费用,培训就无法开展。其二,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压力越来越重。其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没有固定的国家拨款,设备设施老化,面临更新换代。
四、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设想
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可在全国网联的指导协调之下,上挂全国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下联县内各级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县级教师学习中心、资源中心、培训中心,从而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完整体系(见图1)。
五、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建议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教师教育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教师教育的经费投入。
2.赋予高等师范院校以中小学教师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职责与功能,通过远程教育的网络平台,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完整体系。
3.明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地位和职能,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增加投入,改善设备设施,提高师资素质,重点做好网络平台的建设,把它真正建设成为县级教师教育的学习中心、培训中心、资源中心。
4.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为网络教育提供必要的来自第一线的资源,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把教师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大埔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郑蔼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