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 李 颖
一、媒介是“人的尺度”的表征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充满自信地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1}这个“伟大的命题”{2}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事物是全凭感知它们的人的感觉而定的、通过人自己的感觉所了解的东西。也就是说,人类通过感官体验到的世界,就是其所生存的世界;人类身体的感觉和体验所达到的,就是其生存世界的尺度。人类感觉的能力有多大、范围有多大,其所生存的世界就有多大。人类身体的体验能力和行为能力,就是事物存在的尺度。
普氏最初的命题从人的身体感官出发,从人的体验和接受出发,人,作为一个先行给定的前提,先验、自明地存在着,这是古人淳厚素朴的自然观。其后,理性的觉醒和知识体系的建立,“人的尺度”不知不觉渐染了理性的色彩,从柏拉图的“理式”,到中世纪的“上帝”,形而上的终极尺度逐渐替代了人的身体和感官体验。直到康德“哥白尼式”哲学革命及其“主体性”哲学体系的建立,人的感官及其感性才再一次被引领到思想史的前台。他说:“感性认识绝不是如其所是地表象事物,而是仅仅表象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的方式。”{3}人们受到物体的刺激之后形成感觉材料,然后由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空间和时间)和知性范畴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了所谓的“对象”——人类所认识到的世界的模样。他明确指出,“人所有的一切概念和观念都是从印象得来, 而印象是宇宙万物通过人体而在人的心灵中造成的, 而且不仅是概念和观念的清晰性, 还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技能, 即思维能力, 所有这些完全是有赖于造物主安排给人的物质情况的”。{4}这一观点揭示出,人通过人体——身体感官的接受,再与能够运用知性和理性进行综合和形而上反思的“心灵”合作,从而形成概念和观念。身体-心灵,可以说是我们认识并介入生存世界的第一个媒介。
但是,康德把身体-心灵这个媒介的由来归于“造物主安排给人的物质情况”,使得康德的“先天全息认知结构”即“先验时空图式”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从生存实践的角度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 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5}因此,肉体组织——人的生理结构、心理功能、生命活动等自然存在的规律和需要,就是人类活动的前提和尺度。而这个肉体组织及其本质需要,又是在生存实践活动中被创造和发展着的。身体-心灵是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劳动过程创造的产物:“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觉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因此,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6}可见,人能够感受的感官是生存实践造就和发展的,属人的身体-心灵是生存实践的结果,并不是上帝给定的。身体成为“人的尺度”的物化的表征,身体就是人的尺度。在长期的自然生存实践过程中,适人的尺度——各种适人的比例和节奏(其极致表现为黄金分割这个美妙的节律,人体各个部分的黄金比例与自然界中的黄金比例现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生命活动的同构节律)——被体察和总结出来,凝结为符合人类生命规律、并由人类运用到自为的创造活动中的“人的尺度”。医学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当心与脑的最优化耦合系数达到1.618最佳耦合状态时,意识活动中体验到的意境愈是和谐、怡然、深远,精神活动、意识水平、思维特征、情感色彩等高层次心理过程中所酝酿的欲求越是趋向于完美(理想),才能产生最佳思维。{7}这种生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生理结构特点、心理反应功能、生命活动节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完美体验,又会形成对理想体验的欲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结为马克思所说的“内在的尺度”,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创造新媒介活动的标准和尺度。
身体-心灵对自然界的时空体验,就是人生存世界的尺度范围。如果说现实的、感性的肉体生命是人表现自己的生命第一种物质媒介,依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观点,人的一切生存实践活动,都可以归结为生产和创造的活动,而一切活动都依靠媒介并创造媒介。因此媒介是人的身体感官的延伸,使我们感知世界的时空尺度发生了膨胀。同时,人类不仅生存在自然界中,而且生存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世界中。由于 “人的本质实际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8}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存在于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制度媒介)中,通过社会这个媒介,来认识、把握生存世界。在人伦之间,由血缘到伦理,由禁忌到法规,形成了伦理的尺度和法律的尺度,并将一切人类社会的制度、风俗、道德规范内化为行为尺度。不仅如此,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9}美的规律作为人内在的尺度,是在人的内在体验尺度和内在行为尺度的基础之上凝结而成的内在精神结构,这一内在精神结构成为调整生存实践活动并引领方向的内在理想尺度。从实践中酝酿而生,再去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由于这种往复是无限开放的,所以,这种内在的理想尺度也是向着未来无限开放的。这种内在的尺度成为人类生存实践的缘起,并且外化于人的生存实践的活动。人不仅是实践的主体,筹划和实现着人在世界中生存的理想,而且是实践的目的。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归根结蒂是为了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己。而按人的理想所建构的内在欲求,形成着人内在的理想尺度。
因此,“人的尺度”包括人的内在体验尺度、内在行为尺度和内在理想尺度。其中内在体验尺度外化为人的感官体验强度和体验范围,是生命活动的尺度;内在行为尺度外化为人的价值观、道德情感等,是社会活动的尺度;而人的内在理想尺度则体现了人自由生存理想的诉求和实现的可能性,是合目的性活动的尺度。与此相对应,凡在人的内在感官尺度内能够体验的,我们都信以为真;符合内在行为尺度的,我们都尊以为善;符合内在理想尺度的,我们都奉以为美。而三种尺度作为人的内在尺度的三个维度,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因而形成人类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终极追求。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说人是肉体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10}如果把身体-心灵——看作是人介入世界的媒介的发端,其后的任何技艺发明,无论是语言媒介、影像媒介还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虚拟现实媒介,都可看作是“身体的延伸”,{11}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在于企图把外部自然界变成他自己无机的身体,那么,媒介正是人用来表现自己的生命现实的感性的对象。媒介的进化引起了人感觉世界的方式的变迁,进而“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12}从身体媒介、语言媒介、影像媒介到网络虚拟现实,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切身感受,体察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引起“人的尺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必然革新着人所创造的媒介。换言之,媒介是“人的尺度”的表征。
二、媒介形态对“人的尺度”的规制
时至今日,人按照“人的尺度”创造生存世界的观念基本上渐成共识(尽管“人的尺度”的内涵至今仍然争诟不休),而媒介正是人依着“人的尺度”来改造世界,将人的尺度作用于客观事物,把握外界事物、规范物质的转换方向、运行方式和存在形式,人通过媒介改变着生存世界的尺度。但是,另一方面,人也只能在这种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所创造的世界尺度中活动。历史上早就有人对于我们所发明创造的媒介对“人的尺度”的规制作用给以了关注。
王船山(1619-1692)说:“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则今日无他年之道者多矣。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牢醴璧币、钟磬管弦而无礼乐之道。”{13}他在指出人的内在行为尺度随着历史发展而改变的同时,也特别指出了媒介形态对人的行为尺度的影响:由弓矢、车马到牢醴璧币、钟磐管弦,这些技艺媒介的形态显然规制了“道”——人的社会行为尺度的内涵。媒介的发展不断创造出“道”的新质,使玄奥幽微的“大道”——人的理想尺度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媒介”殊,“道”亦殊。马克思也卓有见地指出: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14}“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15}一种技术媒介的发明改变人的生存世界,而新的生存世界创造开发了人类新的本质,从而产生新的尺度。可以说人类创造的每一种媒介形态的变迁都左右了“人的尺度”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媒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的尺度”。
不仅如此,许多学者已经看到了媒介对人的尺度的规制的强制性。麦克卢汉独具慧眼,他敏锐地指出:“媒介即是讯息”。媒介是“使事情所以然的动因。” (Make happen agents){16}媒介的形态造就了我们生存的模式和思想观念。“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个尺度将)改变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17}媒介“设计和模式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并加速了现有的运作过程。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对这种新的城市、工作和闲暇——“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18}他甚至认为,人们“对媒介影响潜意识的温顺的接受,使媒介成为囚禁其使用者的无墙的监狱。”{19}这与海德格尔对技术媒介的反思同样深刻。 海德格尔敏锐地感受到技术工具性的巨大力量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技术“让人和存在只在技术可用性方面相遇的”“强求”。“人失身于无条件的”技术,被具有“座架”本质的技术媒介所“限定”,变成“被功能化”了的人,成为技术媒介本身内在的构成。而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人类受符号媒介左右而茫然不知、迷醉于广告符号媒介的“座架”之中的真实现状,对沉迷于符号梦境的人们实在具有振聋发聩的功效。媒介既表征了人介入世界“所依”的尺度,也规制了人类生存世界“所能”的尺度。
三、媒介进化与“人的尺度”的悖立与调和
从初民时代的身体媒介到当今世界的虚拟现实,媒介在进化,人生存世界的尺度显然拓延了:从身体的此在到身体的遥在,自由的梦想似乎触手可及。人们甚至可以寄身于网络,在网络虚拟现实中体验自己的“第二人生”,在那里,似乎“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正在被“彻底解放”,新媒介正“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深刻的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20}但海德格尔、麦克卢汉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的悖立:一方面媒介的进化拓延了人的尺度,另一方面媒介进化限制甚至异化了人的生存。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人的尺度”与不断进化着的媒介的函数模型,结合媒介进化的历史进行考察,便可更加清晰地看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媒介与“人的尺度”的悖立与调和的矛盾运动史:
这个模型包括了时间、空间、媒介、人的内在体验尺度等几个变量,人的内在体验尺度与时间和空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变量函数关系,却没有确定的表达式,即如果把人的存在理解为时空的存在,那么:人的内在体验尺度=f(时间,空间)。反过来说,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改变人的内在体验尺度的直接因素。媒介技术通过延伸人的感官,缩短了人与世界时空环境的距离,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即:时间=g(媒介),空间=h(媒介)。代入人的内在体验尺度的表达式,可得:人的内在体验尺度=f(g(媒介),h(媒介)),媒介∈[身体,虚拟现实)。可见媒介通过改变人对时间和空间的内在体验,进而重新塑造了人的尺度。所以媒介是改变人的尺度的直接原因。
由以上的函数模型(尽管这是一条极其不规则不稳定的函数曲线,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有着不同的近似表达式)可见,人的内在体验尺度与媒介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条曲线沿着时间轴不断延展,其起点是身体,而另一端是由虚拟现实向未来开放的未可知的无穷变量。在一定时间内,这一曲线的导数处处为正(f′﹥0),即媒介越进化,人的内在体验尺度的开放程度就越大,人“所能”达到的世界尺度的开放程度也就越大,而在另一些时期,随着媒介的发展,人的内在体验尺度的开放度可能不再上升而是下降(f′≦0)了。而当我们回顾历史,似乎约略可以找到这些时间点,那就是身体、语言、影像等媒介高度发展的节点。在这个节点之前,媒介进化都曾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巨变,人的尺度随着媒介的高度发展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又在高度发达之后而逐渐下降。
曲线的下降揭示和描述了媒介对人的异化现象,人的生存状态因为媒介的“强求”向着远离人的内在理想尺度的方向发展。此时,因为悖离了人的内在理想尺度,该媒介也就必然走向式微。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尺度函数达到了一个极值,这个极值点的媒介所处的时间,正是人的本性最受压抑的时代。于是,各种革命爆发,各种改革出现,建立新的、适人的尺度的欲求成为文明进程的巨大推手。如语言媒介高度发达的中世纪封建时期,借助于语言媒介的布道,神权、王权成为“人的尺度”,人所生存的世界也便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而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现代电子媒介,也曾在其高度发达的时代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端控制,这样的时期,也便是人类罹难的时候。即使是今天,在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媒介的神奇感还未消失,对赛博时空给我们生存世界的巨大拓展的欣喜尚溢于言表,我们已经隐约开始了某种忧虑:虚拟现实媒介使人的内在体验尺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连身体也虚拟化了。人们以数据身体的方式行走在网络上,旅游、交友……人与其化身共同构成人的复合身体;媒介改变着人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也走向虚拟化;媒介也许正在终止人的肢体的继续进化,进而可能终止人的感官的继续进化。媒介甚至代替人的感官进行生存活动,削弱了人自身的感官能力,人们很可能变得近视、弱听,甚至在不很遥远的未来世界,人们的手脚可能不再那么灵活……试想剥离了一切附加于身体的媒介,如同割弃了人类的各种感官,当被“闭目塞听”的人类再次面对自然的时候,我们的体验尺度和行为尺度到底能有多大?人类将处于怎样一种无助的境况?比起身无长物却敏感机灵的初民先祖,我们也许要无助千百倍。离开电脑、手机、汽车、房屋、公路……我们将陷于一种怎样的恐慌?
显而易见的是,媒介越是进化,身体依附于媒介的强度越大,越没有独立性。没有身体的自由,自由也便无从谈起。或许这就是媒介进化的代价?这是人类依人的内在理想尺度,踌躇满志地开始从事生命实践活动之时所始料未及的。网络虚拟现实的出现,本是人类内在理想尺度要求自由的结果,但它达到极值时,同样会使人发生异化,人的内在理想尺度又将表达新的适人的尺度要求,这个媒介终将会被新尺度催生的新媒介所革命。纵观人类文明史,这种革故鼎新的进程随着媒介进化的加速而加速,如今,不再需要漫长的千年,我们可以通过近现代媒介的加速度方式进化的过程,在短暂的人生过程中体会“人的尺度”与媒介的悖立与调和这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在“人的尺度”与媒介进化两者间自觉的调和运动中,始终以“人的尺度”为标准,以媒介进化为动力。人的尺度由原点——身体——出发,从人类生命本能的生存需求和内在欲望出发,作为自变量的媒介——从身体媒介、语言媒介、影像媒介到虚拟现实——是在“人的尺度”的促逼下发展进化的,由于“人的尺度”是开放的变量,媒介及其形态的发展也是不可预料的。但是无论如何,人的本性要求摆脱一切枷锁和束缚,“人的尺度”要求媒介形态向着人与世界和谐共存的方向发展。当媒介进化进一步解放人的身体的时候,人类生存状态连同人的尺度函数都会重新达到一个极值,之后下落,再上升到极值,不断向着新的尺度进发。
总之,如果说,“人的尺度”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因,那么,媒介进化就是“人的尺度”变迁的动力因、形式因和材料因。每当媒介形态凸显出对人的异化的时候,“人的尺度”就会凸现出要求媒介进化的强烈诉求,引起媒介的突变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改变人类生存世界的尺度。
当今时代,“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21}不仅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的意识也在媒介的进化中延伸,这将前所未有地改变人类的感知的比率,进而改变人类的生存模式、生存世界。在这全新的历史时代,作为当代人,如何积极应对这种改变,使媒介进化与人的尺度调和发展,使人与世界和睦相处,在媒介延伸“人的尺度”的同时避免媒介对人的异化,这是媒介发展史给当代人提出的考卷。媒介毕竟是依“人的尺度”所创造,虽然身处媒介包围之中,人类的自我的选择可能“实际上并不是自觉的选择,而是潜自觉的或实际已存在的选择。或许是,一切选择都是被选择(梅洛·庞蒂)”,{22}幸而,人总是希望“靠消耗最小的力量, 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自由结合、自觉活动并且控制自己的社会运动”,{23}以这个辉映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伟大的理想照亮前路,我们坚信,在理想媒介中,“人将重新掌握自己”。也许正是因此,普氏当年激情涌荡、金声玉振的话语,如黄钟大吕,在数千年之后,依然响亮于寰宇。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年,第198页。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7-28页。
{3}李秋零主编《康德著作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2页。
{4}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12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5-126页。
{7}王德堃、李慎英《意识活动与脑心分部最优化》,载《自然》杂志11卷5期,350-351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8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5页。
{11}{12}{16}{17}{18}{19}{21}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3页,第46页,第82页,第33页,第34页, 第49页,第20页。
{13}《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第1028页。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第108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第78页。
{20}《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8页。
{22}引自《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74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