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君
[摘要]儿童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药物的应用方面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儿科临床医生应熟悉儿童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过程特点,严格掌握用药原则,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与合理。
[关键词]儿科;儿童用药特点;用药原则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59-02
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患者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儿科临床医生应熟悉儿童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对药物的特殊反应,掌握用药原则,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与合理。
1儿童生理特点
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有其不同的生理特点,根据小儿解剖生理特点,可将小儿分为7期,①胎儿期:此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在母体子宫内约经过280 d,共40周,此期是胎儿发育十分重要的阶段,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许多药物可致胎儿的器官损害和胎儿死亡;②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满28 d之前,此期患病率和死亡率高;③婴儿期:自胎儿娩出时开始至1周岁之前,此期生长发育最迅速,但容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④幼儿期: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发病率、死亡率仍高,仍易患传染病、感染性和营养消化性疾病;⑤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周岁人小学前,活动范围增大,智力发展快,但仍易患传染病、感染性疾病;⑥学龄期:自6-7周岁至青春期开始之前;⑦青春期。
2儿童药物体内过程特点
2.1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必然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和时间,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新生儿和婴儿,其胃液pH值偏高,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律,尤其是新生儿,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地被吸收。新生儿肌肉量少,血流量不恒定,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可靠。经皮肤给药时,新生儿和婴幼儿皮下脂肪组织少,血流缓慢,容量有限,故不适于皮下给药。
2.2药物的分布
药物只有分布到靶组织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体液分布、脂肪含量、药物与蛋白结合程度及机体的生物膜对药物的屏蔽和转运能力等。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而细胞内液浓度较高。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较多。且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蛋白结合物,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要慎用,此外,新生儿的血一脑屏障不完善,多种药物均能通过,可使之毒性增高。
2.3药物的代谢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新生儿肝药酶系统不成熟,直到出生后8周,此酶系统活性才达正常成人水平。新生儿在出生后8周内,对于靠微粒体代谢酶系统灭活的药物敏感。新生儿还原硝基和偶氮的能力以及进行葡萄糖醛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的能力很低,对依靠这些结合反应灭活的药物也特别敏感。若大量给予氯霉素有可能引起中毒反应,导致“灰婴综合征”。
2.4药物的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而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儿童尤其是新生儿肾血流量低,新生儿只有成人的20%~40%,出生后2年大致接近成人值;又如肾小球滤过率在新生儿只有成人的30%,6个月达成人的70%,2岁时接近成人值;而肾小管最大排泄量在出生后1个月内很低,在1~5岁接近成人值。凡以肾脏排泄为主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氢氯噻嗪、地高辛等药物用量都应相应减少,以免中毒。所以在给药时应注意患儿的月龄、药物剂量以及药物间隔时间。
3用药原则
3.1诊断要正确
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物选择的准确性。这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3.2用药要合理
既要用有效的药物,又要注意用药安全。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选择针对病因或改善主要症状,阻滞主要致病损害的有效药物,确保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要避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如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可能导致小儿骨关节损害,18岁前不能使用。
3.3剂量要准确
许多药品没有小儿专用剂量,普通常用的方法是由成人剂量来换算,多数仍按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小儿剂量,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有无药物浓度较之单一用药时的改变,要及时调整用量。
3.4用法要合适
就是给药途径要选择得当,剂型要适合,给药途径由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合适的剂型能提高小儿用药的依从性。一般要求能够口服给药的就不需要进行注射治疗,小罂儿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等,环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口味和颜色,尽量选择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减少用药的次数。需静脉给药的可以留置套管针,减少穿刺次数,调整适当的输液速度,尽量减少治疗过程给儿童造成的不适。
3.5切忌滥用药
3.5.1抗生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影响小儿骨骼发育:四环素类药物,容易引起小儿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对上述药要做到禁用或慎用。
3.5.2解热镇痛类药物目前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种及剂型相对较多,各种退热药成分不同,但其药理作用基本相同,只要一种足量即有效,没有联合用药的必要。而扑热息痛、布洛芬制剂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易诱发儿童哮喘。诱发Reye综合征、胃肠道黏膜损害,剂量过大引起出汗过多而导致患儿体温不升或虚脱,故应慎用;另外有些退热药含有非那西丁,易使小儿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降低携氧能力,造成全身组织器官低氧;安痛定、去痛片含有氨基比林,此种成分易使小儿白细胞数量迅速下降,有致命之险;感冒通含有双氯灭痛,既抑制血小板凝集,又可损害肝功能,皆在禁用之列。
3.5.3激素类尤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波尼松、地塞米松等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但也会掩盖炎症和疾病原有症状,还可引起内分泌紊乱,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小儿应慎用,尤其是患水痘的小儿要忌用。因此类药能使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水痘病毒在体内繁殖、扩散而造成严重的毒血症。
3.5.4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素类维生素是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供应不足必然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但盲目多用及过量,会给儿童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影响生长发育。如维生素A、维生素D过量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肝肿大及肾脏损害、高钙血症等。一些生活较富裕的家庭或独生子女家庭,为使宝宝快快长大,长期给孩子吃补药、保健品,这样可产生严重的内分泌紊乱。使孩子出现肥胖或性早熟等不良反应,危害孩子的健康,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总之,儿科用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领域。作为儿科临床医生,应该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患儿服务,要努力钻研专业技术,提高儿科用药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