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摘要]高校计算机教学教不是单纯的教,学也不是单纯的学,教与学都离不开做,只有“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才会使计算机教学基业长青。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情境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10163-01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实战经验贫乏,计算机教学缺少应有的真实情境,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特色不浓,学生不能及时将课堂既得知识、能力迁移到实际工作和研究中,造成学生理论和实际脱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有何用处?”。
上述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落实计算机教学的实践环节即做的环节。对于做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陶行知先生早已言明:教学做要合一,以做为中心。具体如何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搞好高校计算机教学呢?
一、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实现在做中教学
计算机的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的特点决定了计算机课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来自于计算机的实践课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能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他们学习的真正目的和动力。实际就业中,恰恰这方面显现了问题:比如学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却不会组装计算机,更别谈具体维修了,尤以女生比例最高;学了程序设计的在就业时没有做过一个项目,对程序与实际工程结合无从下手;学了网页制作却不能独立建设和熟练更新网站等。这一问题实质在于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离开做去教学的问题。要想把做贯穿于教学中,要求计算机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在做上教,在做上下功夫。陶行知先生甚至把是否重视“做”作为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他明确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
(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陶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是从书本到人生的”,即教育要为生活实践服务。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其实践环节即做就是使生活和教育连接起来的纽带。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真实的教育情境指的就是把生产、生活中各领域的对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迁移至课堂教学中来,现实取材进行教学。实现在做上教,以做为中心。如学office不要以教师为中心讲得面面俱到,而是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并且尝试office用途。可将为同学设计生日贺卡、建立班级档案、填报大学评估材料、为报考本校的新生建立一份统计单并根据要求确定录取名次等现实生活内容迁移至教学中。这样做最大的益处在于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为生活而做,为适应生活而学,使学生自然实现学与做的统一。此时计算机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一些素材并且不断积累、更新,课堂充分发挥其“教的”主导作用,在一些关键环节注意对学生“授之以渔”,保证和提高教学做的效果与效率。
(二)选择适合在做上教的教学途径,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当前许多计算机教师进行了积极的在做上教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在教法上有代表性如“任务趋动型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任务趋动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循规蹈矩,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践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教学法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受教学条件直接制约:如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可供组装、维修的实验机情况,网络课把完成的设计进行真实的实验情况、案例教学中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收集情况等等。这些实际问题对以做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制约是硬性的。因而了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在做上教,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引进计算机实验教学是很必要的。具体来说就是建设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在其中能够进行各种实训包括计算机硬件实验、计算机软件试验、网络实验及其它计算机应用创新实验等。这样可以使上述教学法的尝试效果更好。
(三)在教学考核环节注重做。考核环节对学生平时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因而考核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统一到做上来。做的实质是什么?陶先生说“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计算机考核就是要把做的实质体现出来。因而总的考核指导思想就是减少笔试方法考核,关注对学生独立设计、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可采取以下方式:基础理论及一般的实践内容在计算机考核系统下由学生直接通过计算机操作答题、统分。软件类课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可以采取开放式考核方式,提前将一些项目题目展示给学生。由其任选,优秀学生可自选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具体考核时,学生要对自己的成果从设计开发到关键技术及目标实现情况作以说明,根据其做的和说的总体情况统分。
二、改进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注重做的环节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表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对做的关注程度不够。需要理顺好以下几对矛盾:
(一)共性和个性的矛盾。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个性化人才。当前高校普遍设有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大体相似,造成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增长过多,有实际能力的个性化人才却不多,结构性失业严重,存在着培养过程的共性与人才需求个性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设计着眼于市场经济需求的有个性化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教学课程内容,使以做为内容的实践课程特色化。
(二)主要和次要矛盾。主要和次要矛盾即计算机应用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计算机课与相关学科的矛盾。
计算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共同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基础是否扎实。现在许多大学计算机培养体系中普遍重视理论,忽视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停留在为了解教材而实践,使计算机实践课不能直接与计算机业界发展相适应。因而高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上有必要思考将计算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根据培养对象研究方向的定位,增加以做为内容的实践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如硬件设计与电子类课程、密码、程序课与数学的关联等等。要想使计算机专业学生会做,做好,在确定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时就要处理好以计算机专业为主,与相关学科相结合的主次关系。
(三)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矛盾。计算机作为科学与技术,最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决定了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内容,如计算
机技术与财务、影视、销售、医疗等结合产生的一系列应用技术成果。实践领域和内容在计算机专业领域了解甚少,因而引起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不能一致的问题。因而高校在规划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有开放教学课程设置,突出做的环节并使之规范化。如走出去与IT业界合作,组织学生到业界有针对性的实习,引进业界人才定期为师生培训,使学生直接参与、了解应用技术的开发与实践内容体现结合的过程:加强专业间合作,扩大学生自由选课的范围,弥补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实践内容等等。
三、关注做中出现的问题是做好的关键
(一)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游离”现象。所说的“游离”通俗讲就是“开小差”。但与其他学科学生“游离”不同,计算机实践课中学生的“游离”具有时间长,最长几乎整个课节;学生的控制力较弱,尤其是在网络类的实践课时,达到最弱:易上瘾,“游离”严重者一学期该课堂学习一无所获。“游离”的表现很多,如学生上课到计算机上“梦游”,频繁无目的的操作,上网冲浪、聊天、玩游戏等。笔者通过监控统计显示:学生“游离”表现排前二名的是玩游戏和上网冲浪。解决上述问题除了技术层面采取措施外,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想办法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使之有做的内容,并且做的内容要有实用性、先进性,与考核、就业有密切联系。
(二)关注计算机教学中的“饮水机效应”。“饮水机效应”指的是办公室里围绕某个大众文化事件的热烈讨论,现在办公室各种人组成自己的“部落”,联结这个团体的是精神共鸣、相同的兴趣,许多不同的饮水机,自己选择加入。计算机实践课教学中“饮水机效应”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相同的兴趣共同关注某些内容,设立问题、争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某些内容占领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占领了教学效应的制高点,“饮水机”越多,对整个教学产生效应越大。计算机教师要高度关注是什么内容占领了不同的“饮水机”,以便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一般情况下以学生关注争议的内容性质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学生正注意争议的是教学内容本身或应用问题、技巧等与教学有关的话题;另一种是学生正注意争议的话题本身与教学知识毫无关系,往往会出现小团体的课堂暂时游离。无论哪种情形都需要计算机教师主动加入不同的“饮水机”,了解争议的问题,对后一种情形尽量用短时间将其转移到第一种情形上来,引导学生在说中做,在做中说。在说与做中学。如果争议的问题具有导向性,可将问题提给其他同学共同说、做、学,形成整体的大“饮水机”效应。
(三)解决好计算机教学中的“瓶颈效应”,使学生能顺利地在做上学。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形象地称“瓶颈”为解决问题的“先声”,“只闻其鸣响于有无之际而不降临。”这种现象简称为TOT(Tip of the Tongue)。计算机教学中的TOT指从事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某一因素和环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学习活动,使做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学生在做上学,在学中实现做。使学生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甚至前功尽弃。可见TOT的解决关系到学生能否将计算机知识深入与兴趣保持性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清理的屏障。因而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课中教师一定要关注TOT,及时引导并帮助学生把做与学继续下去,统一起来。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教不是单纯的教,学也不是单纯的学,教与学都离不开做,只有“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才会使计算机教学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