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芳
[摘要]Visual Basic课程是各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Visual Basic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有几点看法。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Visual Basic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10157-01
一、引言
计算机已作为一种普通办公工具被普遍使用,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么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中也选有Visual Basic,可见其重要性。同时,Visual Basic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适应工作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Visual Basic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全国高等学校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都中加入了程序设计课程,由于Visual Basic具有友好的开发界面,且容易入门,许多院校选择了Visual Basic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形成很大差异。使得目前Visual Basic教学存在着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Visual Basic教学已变成了应试教学
许多高校把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向着考证的内容靠近,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也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这样,使得许多学生虽然拿到的证书,但程序设计能力却不具备,踏上工作岗位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单位需要做大量的统计计算,其实一个小小的程序就可以代劳。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得过开
Visual Basic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现在由于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所以就造成很多学生存上课听都能听懂,但是到了自己上机练习的时候却不会了,甚至忘了,这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结果,同时,Visual Basic课程实践课时普遍不足,一般是每周2个课时的实践课,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更没有时间去思考、拓展。
(三)忽略不同屡次学生的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均存在差异,所以在Visual Basic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基础较好的学生接受的快,要照顾全面的话就会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却跟不进度,他们会觉得很吃力,总是跟不上就会失去信心,对这门课产生畏惧,也有最终选择放弃的。因此,“一刀切”的方法不利于Visual Basic课程的教学。
(四)教材内容远离实际应用
Visual Basic教材内容基本上是知识点的堆砌,学生学起来没有目的,学习的主动性就不强,课本上的例子离实际应用相距甚远,致使教学内容跟不上应用发展的需要。教学存在就事论事的现象,只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点,而忽略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掌握了一部分知识,仍不会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学这门课没有用。如何让学生有能力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应是教学的立足点。
三、Visual Basic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个人认为,Visual Basic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改变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想观念,缓解等级考试通过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设置。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程序设计的应用能力,建立起适应社会需要,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
其次,要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课程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具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功能的统一整体。课程是由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而成的结构体系,它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就是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整体走向出发,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Visual Basic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应用问题能力为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应将Visual Basic课程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结合生活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VisualBasic课程的特点,把非计算机专业的Visual Basic教学与该专业应用实际结合起来,找到合适的结合点,让学生能立即学以致用,从中体会到学习Visual Basic的乐趣。
(二)理论、实践同步进行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并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要精讲多练,最好能做到讲完即练,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练习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编程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编程能力,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条件。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发展兴趣的空间
兴趣协会可以为水平高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同时也会带动一部分同学,对于有限的课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程序设计有着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对Visual Basic较感兴趣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的兴趣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对这些爱好者加以引导、培养。所以,必须有计划、有实质性内容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兴趣小组或课题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及遇到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四)利用网络弥补教材的不足
在Visual Basic课程教学中,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大学Visual Basic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一个概念的表达、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用一系列语句来实现的。目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悬殊,教学内容难统一,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静态图文很难连贯理解,Visual Basic的编辑环境让学生眼花缭乱,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是不不尽如人意的。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教师可以将电子讲稿放到网上供学生查阅,或者利用网上的视屏教程,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四、结束语
Visual Basic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改善Visual Basic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