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探讨

2009-09-18 09:50王振强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保障性住宅住房

王振强

[摘要]“保障性”住房等中小套型住宅应成为住宅建筑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中小户型居住功能空间适宜尺度灵活可变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10102-01

一、住宅产品的技术路线是与国情及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住宅建设数量、质量成绩空前,技术进步显著。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大量人口往大中型城市集中,使得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严重不足。针对各地房价过快上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等问题,并为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特别是“国六条”第一条措施:“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政府引导理性消费的前提下,对新的居住观念和功能需求的“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保障性”住房等中小套型住宅应成为住宅建筑设计与研究的重点。

二、转变观念,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质量内涵

在住宅建设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真正全面提升“保障性”住房质量的工作正在起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建设方针和消费观念是首要、关键的问题。仅以扩大户型面积、美化室外环境不能在本质上提高住宅产品的水准,从开发、消费行为层面分析,也属高投入低产出,更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保障性”住房户型小,不等于低标准、不等于不实用,也不等于对大户型的简单缩小和删减,在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只有提高住宅质量,提高住宅性价比,才能保证“保障性”住房的质量。要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和适应性,应该抓住影响和决定这些指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因素的优化设计,达到“克服面积局限、优化户型”的根本目标。即使小面积,只要通过精细化设计,依然可以创造出优质的居住空间,新“保障性”住房应具备居住的舒适性,空间功能的灵活多变性来满足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保障性”住房需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既能使住宅符合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能使居民居住在功能、性能良好的住宅内。

三、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几点思考

1、在多年来商品房实行的一些设计规划发生了变化。如暗卫生间大量出现;起居与睡眠休息空间不再明确分开,或没有专设的起居室等。

2、一些现行规范或规定中的要求、规定受到“挑战”。如在有些设计出现起居厅(甚至用作休息的空间)可以被穿套;无自然采光的大面积“黑”厅重被启用,甚至有些在日照标准上出现松动等。

3、绝大部分“保障性”住房以毛坯房为主而未考虑按精装修设计,住房产业化程度低,造成厨卫等空间使用率低,大大影响了居住质量。

上述这些问题和情况是在国家提出建设“保障性”住房政策后出现的,既反映此前相关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有许多是新形势下提出的新情况与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正确抉择,及时应对,在实践中探索,这也是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必须引起关切与重视。

四、就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居住功能空间应采用适宜的尺度。建立科学的居住观、消费观,以人为本,以环境条件为依据,研究居住功能空间适宜尺度是保持住宅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科研工作。适宜的空间尺度套内各功能空间应根据主要家具、设备、设施,人体和操作活动三部分所需面积组成,并进行有机组合,保证该空间面积紧凑合理。中国城市住宅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进步中历经波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然而在全面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在建设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确立21世纪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路径,进行“保障性”中小户型住宅功能空间适宜尺度的全面研究与探讨十分重要。

(二)提高面积利用率和空间使用率。“保障性”住房主要以中小户型为主,在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和空间使用率。创造多维的空间,充分考虑高度与时间上对功能空间的利用,如高度上在过渡及交通空间上部、卫生间前室上部等位置作成吊柜,节省地面空间的家具,顶层坡屋顶作成阁楼来增加有效面积,还可以利用床下空间的储藏功能,节约住宅的建筑面积。在时间上可将起居与进餐、进餐与各餐、休闲与工作、会客与睡眠等活动在时间上交叉使用,增加空间的使用率。

(三)灵活可变的室内复合空间。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内的家庭结构、生活形式、职业变化等情况的变异,内部空间可作灵活再分隔,做到内部空间的适应性。需要以结构大空间、轻质可拆装隔断和可调节的设施来保证。同时模糊某些功能区域,将某些功能分区合并或连接,不做明确限定,如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并,把厨房设计成开敞或半开敞的形式等。减少固定构件,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户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

(四)应用适用的建筑科学技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化。“保障性”住房不是低标准、简陋的代名词,增加“保障性”中小套型住宅所占的比例,是针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普通百姓经济能力所及而制定的政策。“保障性”住房符合家庭小型化的需求,不是贫穷的再现。面积小也绝对不是质量标准低的反映。“保障性”住房的声、光、热、空气环境质量需要科技来保证,由于不能过多的科技投入,应积极选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低投入高效率的适用技术,还应大力提倡节能及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选用优秀的规划设计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争取充足阳光、组织通风、避免日晒、合理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窗地面积比等,这是提高住宅性能经济又科学的措施。做好围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措施,做好屋面的保温、隔热、防水材料的选用和施工;注重新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及施工;采用节能灯具和节水器具;厨卫一体化设计,做到一次性精装修到位,提高“保障性”住房的产业化程度。

总之,在“保障性”住房的功能空间进行精雕细琢、科学布局的同时,我们应该以住宅产业化技术体系的作为支撑,将多项产业化技术体系有机的融入其中,把住宅房屋当作一个工业化产品(好似汽车、飞机)一样的进行精密设计。我们要通过理念研究与建设实践,为社会提供居住舒适、经济节约的居住环境,为中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猜你喜欢
保障性住宅住房
住建部:非存量住房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获政策支持
三亚开展保障性住房大整治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9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7个月上涨
6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4个月上涨
5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13个月上涨
1月百城住宅均价环比连续第9个月上涨
辽宁公租廉租房并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