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这场秀

2009-09-17 08:06
廉政瞭望 2009年7期
关键词:素面乡镇考查

衡 洁

对上负责是幕后推手

接待,为什么这么多、这么累?

“一般的规律是,上边有什么部门就会有什么检查,或者上边安排了什么重要活动,部署了什么重要工作,一段时间后肯定要来考查贯彻落实的情况。”川东某工业大镇的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

从机制上来说,中国行政机构的臃肿向来为人诟病。不管地区发展情况怎么样,省、市、县(市、区)林林总总的部门一定健全,而且上下对口。俗话说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那么多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都要组织检查组到下面敦促自己部门工作的情况。诸多的日常事务也需要例行的考核和评比。因此,作为最基层的乡镇一级政权,上述的检查考核评比都要从他们这个“针鼻儿”中穿过,疲于接待应酬也就不足为奇。

而从体制上来说,“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很容易形成‘一头热的现象”,重庆大学教授陈万志说。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权、对干部任用的决定权都握在上级的手中,这让基层丝毫不敢放松接待工作,只能“对上负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表示,体制上的弊端造成的后果是,在应对自上而下的检查中,地方上形成了一种规律性:如果是省里来检查,那么,市、县、乡、村都会紧急动员起来,探明情况、透露信息、共同应付;如果是市里来检查,县、乡、村则都紧急动员起来,共同应付。老百姓的民谣则这样讽刺:村骗乡,乡骗县,一级一级往上骗,一直骗到国务院。

专家认为,客观上上级领导视察太多、太滥,有些毫无意义的考察是造成下级官员接待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基层干部希望接待好,能得到上级的赏识从而被提拔重用的心理,是他们终日忙于接待的主观原因。

素面接待的难度

所谓素面接待,即不为迎接领导到来而造假,真实呈现当地及所做工作的原生态情况。既然领导不可能不来,那么基层政府能不能接待时不作秀不造假,让领导看到基层实情呢?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告诉记者,接待领导时造假在中国是一个传统问题,不管是清朝,还是再往前推,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影视剧,比如《天下粮仓》等等,都对此有所反映。这已经不是一个个人意志的问题,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代表的是基层整个集团的利益。”

“如果上面的指标能承受、领导又按照实情客观一点打分,那我们也想轻松啊,让领导看到下面的实际情况。但现实就是你要是什么都不准备,任务就不一定能达标,接待水准也肯定比不过人家,说不定还会得罪领导。”副镇长张正感慨,“追求结果导致了互相攀比。”

记者在各乡镇调查发现,基层工作确实很繁杂,但平时却不太注意资料的收集和规范,有的工作也很琐碎,做了也就做了,未必有时间去整理。这样一到领导来考察的时候就抓瞎了,拿不出文件和数据,平时的一些工作就像空气,知道它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没办法,只能突击整理。因为工作做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上级便根据这些材料数据来评判。

还有的任务纯属是完成上级的指标,如果指标本身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那造假就只能无奈为之。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逼到牯牛下儿”。

近日,有网友在华声论坛曝光一份讲稿,讲稿涉及湖南耒阳市某些基层单位在计生工作中弄虚作假,甚至守在医院门口,花钱雇些“三陪”小姐冒名顶替做引流产手术以完成任务。据调查,导致造假的直接原因,就是为完成层层下达的“计生”指标。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网友的态度,虽然部分网友对此嘲讽批评,但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不以为奇,称这不算什么奇招,各地都有。一位自称知情的网友还回帖表示确有其事,“给三陪女的500~1200元的‘奖金全部由乡镇和村里出。”

正如前文所述,当只有考查的结果好,才能证明工作做得好时,那结果就与自己的政绩直接相关。当上面的要求高、下面的实际水平无法达标时,素面接待就像是交了张白卷。

还有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在大家都非常重视接待的大环境下,接待规格节节攀升,比人家差就是落后。并且,凡从上面来的人,都是能“管”得着或“卡”得住乡镇的“领导”,都不敢怠慢。调查中的一位副乡长透露,基层政府之间存在互相摸底的情况,在接待规格上谁都怕落后,你用中华招待,我就不好只上玉溪。“虽然很多时候一把手陪同只是陪着转一圈儿,但你这边是一把手作陪,我就不敢只让个副书记出面。”这种情况下,独自清高的后果很可能是一边儿晾着,素面接待永远是一纸空谈。

较真还是放水

基层绞尽脑汁把接待工作做得花团锦簇,而上级考查组究竟知不知情?

“现在的领导很多都是从基层上去的,怎么可能不知道基层的这套办法嘛。只不过出于种种考虑,也不好那么较真。”一位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乡镇干部对记者说。

这种种考虑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下面的政绩也是上面的政绩。下级造假,对上级也有利,因此才不会在考查中那么较真,或去追究下级的责任。“这时候,下级与上级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虚假数字成了共同的需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

乡镇上报上来的数字不好看,又怎么能体现县里的工作成绩呢?某乡镇几年前曾有一次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字报得比较实际,结果在全乡21个村中有8个排在全市倒数10位,乡领导被县领导批得狗血淋头,第二年就只有壮着胆子虚报了。

老实报数的人吃亏,虚报的人却有好果子吃,聪明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在这种情况下的上级考察,等于是明着鼓励基层造假。乡镇干部们渐渐就形成“上级既然要考核某样东西,哪怕弄虚作假,我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妥当”的共识。于是,接待所造的假也就满足了上级领导的“政治需要”。

而对上级考查组来说,即使发现问题,也很难较真。某区环保局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他们下去查企业的排污情况,专业人一眼就能看出企业是刚刚打开的污水处理设备,但是一般心照不宣过去也就算了。“只要不出大的事情,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那些企业很多是这儿的支柱企业,背后都有关系。你查了它,几分钟后就会有上面领导来跟你打招呼,查了也白查,还要得罪人。走走过场你好我也好。”

还有的检查组到基层去本就是例行公事,不想捅“马蜂窝”。只在宾馆里查查数字,会议室里听听汇报,示范点看看现场。仅凭一次汇报就断定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只看一两个“景点”就认定一个单位的工作优劣。民众形容这些下基层的官员是“井里的葫芦”,看似深入到了下面,实际还浮在水面上。

对于考查组这种息事宁人的心态,基层官员也是心领神会。上级领导爱听什么就讲什么,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既让领导完成了检查指导任务,又给自己的进步打下了垫脚砖。

并且,考查者和接待者的身份也是在变化之中,考查者也要成为接待者接受更高一级领导的考查。当他们也在为接待劳心费力时,所有在下面经历的套路都要在自己身上重演一遍,一切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于是,考查和接待成了一场心照不宣却又不得不进行的游戏。这种敷衍過关式的考查对优秀者是一种抹杀,对存在问题是一种遮掩。如何解决,恐怕双方都得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素面乡镇考查
李蕾作品
天降大福喜成双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素面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