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在生产力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高校作为社会高级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应发挥其特有优势,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国人力资源开发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在政府还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均引进了普通高校这一力量,借助高校强大的“知识资本”实力,实现各行各业管理人员知识的再提高。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是由其自身具有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1专业优势。高校在研究领域上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普通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既有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又有交叉边缘学科,专业范围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是我国知识密集、学科齐全的地方。现有的行业都有对口的高校和专业与之对应,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需求。
2人才优势。高校本身就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的机构,这里人才荟萃,科研实力强。在我国千余所高校中,汇集了全国大部分优秀知识分子。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统计,在高校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占全国总数的70%,工程院院士占总数的60%。还有众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等。他们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雄厚的师资保障。
3资源优势。目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63%,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占总数的39%,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总数的27%,国家工程实验室占总数的33%。同时,高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现代化仪器设备、教学设施。还有以多媒体为主导的现代远程教育,使社会人力资源培训变得更加便捷。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具有丰富的教育培训经验和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这些为高校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软硬件条件。
4品牌优势。高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使高校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能力的基本途径。人力资源开发的项主要内容是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而这正是教育工作的使命和任务。随着人力资源开发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借助高校这一平台,形成一个合理的终身学习体系。我国高校参与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形式与途径是
1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在职教育。高校开设的各类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为各个行业在职人员的深造,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可能,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等。此外,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以夜大、函授等形式每年为大量在职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的开展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推动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2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利用优势学科资源,针对企事业单位需求,提供专项培训。例如,由新加坡罗德里工程有限公司与大连交通大学联合创办的大连交通大学罗德里大连国际培训中心,就是校企联合的具体实例。该培训中心实施“订单式”培养,把培训教育与学员的就业安置结合起来,国内培训,海外就业,实现了名校与名企的强强联手,成功完成跨国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输送。
3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技资源优势(人力资源、试验条件),实现优势互补,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社会,为社会、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大连交通大学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是大连交通大学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研究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结合企业的产品优势,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平台。研究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合作过程中,企业长期派遣技术人员进驻高校,与高校科研人员共同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上了新台阶。
产学研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高校创新成果。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国内高校主持完成的自然科学奖占总数的47%,技术发明奖占总数的81%,科技进步奖占总数的38%,技术发明奖的全部等奖更是被高校囊括。
借鉴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优势,还有如下问题需要探索解决:
1缺乏系统研究。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对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途径等问题还需要提高认识和深入研究。高校、社会、政府三方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推动全社会的人力资源开发。首先,高校自身应加强研究,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培养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师资力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展服务社会领域。其次,政府也应加大对高校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法律,在高校和用人单位之、司搭建桥梁。第三,全社会应将高校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提高到战略高度,相信并依靠高校强大的“知识资本”去完成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人力资源开发。
2作用发挥不足。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形式比较单一,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日本非常重视向社会敞开大学的大门,面向社会敞开大门的研究生院也在增加。边工作边修完课程,授课时间安排在业余时间,不搞难度很高的学历考试等等;美国哈佛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继续教育规模每年就达到4.5万人以上,是该校正规研究生和本科生总数的3倍。美国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都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一方面是因为科研人员起点高,大多受过本科以上教育,更重要的是与他们频繁接受各种继续教育密不可分;加拿大约克大学每年要举办40多种特别培训项目。因此,应该学习各国先进经验,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I形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实效性,为企事业单位和经济发展服务。
3教育手段落后。现在培训大都还是采取办班集中授课的方式,优点是可以面对面解疑释惑,形成互动,缺点是培训质量、人数和资源利用有局限性。所以,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应加大对现代教育手段的研究与实践,扩展更广大的教育空间,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日本在2007年4月建立的网络大学,就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全部的课程,并且现在已经开始尝试用手机进行授课。只有这样,才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每个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得到学习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的需求,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效率。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为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