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畅鸣
面对着祖先开创的如此精彩、精美、精妙的文化遗产,我们的心情如何?
惊讶、幸福、骄傲——但是你有没有一点遗憾?
有的人略知一二,有的人知之甚少,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上海历史文化的多彩、悠久和醇厚。
是上海人缺乏情怀,不知对历史的尊敬,还是缺乏素养,对文化遗产不感兴趣?不是。在我们的接触当中,人们对本土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乡俗风情,一般都喜闻乐见,引以为傲的。还有许多有识之士为保护、发掘和宣传优秀文化遗产尽心尽力、奔走呼号。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答案可能有很多,解释也许会更多。但重视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在意识上有满足于展示亮丽城市景观,对展示厚重的历史遗产则比较乏力;对炫耀“洋气”热情有余,对本土文化的“土气”缺乏见识。从传媒从业人员的眼光看,宣传不够也是一大原因。更具体的是,缺乏一个完整的展示平台。
上海的文化遗产,和一些文物大省相比毫不逊色。但可惜的是,这些熠熠生辉的“家珍”深藏若虚,至今绝大部分沉睡在戒备森严的、钢铁大门紧锁的仓库里不为人所知。
不知是我们应该为文物仓库的建筑面积之广大而骄傲,还是为展示历史文化平台的局促而揪心。
北京市在二环和三环之间的复兴门外大街建起了首都博物馆(这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去参观的“走进世博会”展览就在这里举办),位置优越,设备精良。同样是直辖市的天津在银河广场于2003年建起了现代风格的天津博物馆,它把原来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两个馆文物汇集一处,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与上海浦东某文物仓库一样大)。临近的杭州市也已经建成历史博物馆。
也许有许多人会纳闷:上海博物馆不就是极好的展示平台么?她的青铜、陶瓷、书画、玉器等基本陈列名扬海内外,而且经常会有国家级、国际级的展览,放在里面陈列上海文物不是很好吗?
上海博物馆的展示平台的确极佳,但外人有所不知,她有严格的“性别”掣肘,她属于国家艺术性博物馆。直白地说,就是非通史性的,更不是地方史的,上海史不可能由此登堂入室。上海出土的文物中,只有属于艺术性的、国家级的、与基本陈列谐调的,能进入策展人法眼的极品,方才可以入选上海博物馆展览。于是乎,观众平时在上海博物馆的陶瓷、玉器馆里,只能可怜巴巴地寻觅到形单影只的几件上海古物。至于石犁、水井、金银竹木等文物,再重要,再精彩,哪怕是全国率先,重大发明,也不可能展出。
事实上,上海市的历届政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在努力促成历史博物馆的开办,立项的红头文件也发过多次,德高望重的中央领导陆定一同志,也专门为此题写过“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馆名。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西郊的农业展览馆和虹桥路上,断断续续举办过上海历史陈列馆,东方明珠中的陈列也由历史博物馆主持完成。但是,这些与建设一个正规专门的系统展现上海6000年历史的博物馆相比,相差太远,与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中几百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相比,相差更远。
3万件文物,6000年文化,上海在等待一个与其城市地位相配匹的历史博物馆。上海人在等待,古人似乎也在审视着我们。
去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新馆建设被列入2008年市政府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以后又十分具体地落实了利用已有优秀历史建筑改建的方案,历史博物馆的办公人员亦已全部进驻,令我们无比欢欣鼓舞!据说,最近不知何故,原有的热度又有下降,一些有形无形的困难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们真不希望又一次因为突发的、不可抗拒的原因,或莫名其妙的原因而又再次延宕。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世界人民科技与文化的大舞台,她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前各界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建设。上海的各方智囊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集思广益,筚路蓝缕,有关展项多有佳作。文物博物馆也有两个展馆:一个是世博会博物馆,一个是城市文明馆,设想均不错,前者是表达世博会150年历史的,后者是表述城市起源发展的,得到了世博局的首肯。
但许多专家认为,上海世博会,是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我们有必要利用这百年一遇的机会凸显、加强“上海”这一特殊的元素。因为上海代表了开拓、兼容、活力的“海纳百川”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主旨非常吻合。上海的今貌,欣欣向荣,有目共睹;上海的将来,已经梦幻般呈现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她的过去是怎样的?是传说中的历史短近的“一座小渔村”?这正是人们产生浓厚有兴趣的亮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将为上海“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环链,补上美丽且重要的一环,而且让“上海”世博会显得更加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深化和拓展了世博会主题。
世博会的开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作为这次盛会的举办城市,更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机立断,集思广益,赶在世博会前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改建成功,以稀有现世的文物珍品,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出奇制胜的展览技术,充分展示自己悠久、辉煌的魂魄,这不但可以圆满上海人民梦牵魂绕了五六十年的夙愿,而且更将有力地提升上海这座城市的形象,让世界了解一个立体的上海;同时,这也是上海人民敬献给世博会的一份厚礼。■
链接
建国六十年来上海地区考古大事记
古文化遗址
马桥遗址(闵行马桥镇)
1959、1960、1966年发掘文化内涵:吴越、马桥、良渚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孙维昌倪文俊杨辉姜泉生
1993--1995年发掘
参与人员:领队:宋建队员:何建英周丽娟李峰江松
广富林遗址(松江广富林村)
1961年发掘文化内涵:宋、元、周代遗存,吴越、马桥、广富林、良渚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孙维昌、倪文俊、杨辉、姜泉生
1999--2009年发掘
参与人员:领队:宋建队员:陈杰、翟扬、周丽娟、何建英等
崧泽遗址青浦城东
1960、1961、1974—1976年发掘文化内涵:崧泽、马家浜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孙维昌、梁志成、张明华、王正书
1987年发掘领队:张明华队员:宋建
1994、1995年发掘领队:黄宣佩队员:周丽娟、江松
戚家墩遗址金山戚家墩村
1963年发掘文化内涵:西汉吴越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孙维昌、倪文俊、杨辉
1964年发掘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梁志成
1987年发掘
参与人员:领队:王正书队员:季曙行
寺前村遗址青浦大盈乡
1966年发掘文化内涵:吴越、马桥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梁志成队员:赵福根、杨江发、李宝华等
1990年发掘文化内涵:吴越、良渚、崧泽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宋建队员:李峰江松
亭林遗址金山亭林镇
1972年发掘文化内涵:吴越、马桥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汤伟康、史惠芬等
1973年发掘文化内涵:吴越、马桥、良渚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梁志成、张明华、王正书、孙维昌、倪文俊
1988、1999年发掘文化内涵:良渚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王正书队员:郑金星、李峰、江松
查山遗址金山城东南
1972年发掘文化内涵:吴越、马桥、马家浜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王言夫、黄宣佩队员:倪文俊、张明华、汤伟康等
果园村遗址青浦凤溪镇
1973年发掘文化内涵:良渚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梁志成、孙维昌、张明华
严桥遗址浦东浦建路杨高路交汇处
1975年发掘文化内涵:唐代村落。
福泉山遗址青浦重固镇
1979年发掘文化内涵:吴越、马桥、良渚、崧泽、马家浜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孙维昌队员:郑金星、王正书
1979、1982、1983、1986、1987年发掘文化内涵:良渚、崧泽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黄宣佩队员:孙维昌、郑金星、张明华、王正书、季曙行、周丽娟
汤庙村遗址
1980年发掘文化内涵:崧泽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孙维昌队员:张明华、王正书
金山坟遗址青浦蒸淀乡
1985年发掘文化内涵:良渚、崧泽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张明华队员:季曙行、周丽娟
姚家圈遗址松江镇西北
1989年发掘文化内涵:良渚、崧泽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宋建队员:郑金星
江海遗址奉贤南桥西
1996发掘文化内涵:马桥、良渚文化。
参与人员:领队:张明华队员:李峰
古建筑
方塔地宫(宋代)松江城内1974年清理
主要文物:高浮雕狮云纹石函,泗洲大圣铜像、释迦牟尼铜卧像及佛牙、舍利子等。
西林塔天地宫(明代)松江城内1992年清理
主要文物:兔、鹿、象、骆驼、狮子、人形玉,玉剑具、玉帽顶等。
李塔地宫(明代)松江塔汇镇1995年清理
主要文物:铜、铁、锡、银制佛塔、佛像、炉、鼎及芙蓉石弥勒等。
法华塔地宫(元代)嘉定城内1996年清理
主要文物:玉舞人、弥勒像,鱼、鹅、蝉形玉等。
紫丹苑水闸(元代)市区延长西路和志丹路口2001—2006年发掘
主要文物:国内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利工程遗址
古墓葬
任氏墓(元代)青浦重固镇1952年发掘
主要文物:任仁发家族的四块墓志铭、玉帽顶、官窑瓷壶、炉及雕漆盒等。
潘氏墓(明代)卢湾区肇家浜路1960年发掘
主要文物:写明豫园东家潘允徵等家族墓志多方,仪仗木俑、家具冥器各一套,另有铜镜、金银发簪、玉器等。
朱守城夫妇墓(明代)宝山顾村1966年发掘
主要文物:朱小松竹刻,折扇,紫檀木笔筒、白玉卧犬镇纸等文房用具。
朱察卿墓(明代)市区丽园路1969年发掘
主要文物:金镶玉蝶、工字牌等。
陆氏墓群(明代)浦东陆家嘴1969年发掘
主要文物:青玉幻方、刚卯等。
谭氏墓(宋代)宝山月浦1972年发掘
主要文物:石墓志一方,凤纹鎏金霞帔银坠、瓜棱银盒等金银器28件,漆器、陶俑、屋模型等。
无名氏墓(清代)市区陕西北路1984年发掘
主要文物:八骏纹白玉扳指、龙首带钩、八卦纹白玉镜等。
顾氏墓群(明代)市区打浦桥1993年发掘
主要文物:出自御医顾东川夫妇等墓中的金钩葫芦形白玉耳坠,童子、鱼、鸟纹玉扇坠,葵花绶带鸟纹白玉霞帔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