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的人文关照探析

2009-09-16 04:45潘大放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学科

潘大放

素质教育在目前大张旗鼓的宣传,而应试教育依旧步步为营,成为各类中学最有力的指挥棒。在这个指挥棒的直接指挥下,为了应对考试,语文教学的难度、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承受能力,再加上语文工具性在教学中的枯燥性,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再则,语文既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明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数,又不能张扬语文自身特有的人文关照功能。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重视培养学生应付考试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作为一个人应具备的正确的人格、意志、情感、价值等情商因素。

从学生的当前现状和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提高学生情商对于现在人文素质不容乐观的初中生来讲显得更为重要,也更实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教会学生做人。一个人在中学时代积淀的人文素质,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学生的心理宽度,精神向往,价值憧憬,文化方向和审美情趣等情商因素,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和稳定下来的。笔者从教语文以来一直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关照功能的探讨,也有些许体会,不妨说出来,就教于方家。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或喜或悲、或积极豁达或茫然深沉,嬉笑怒骂,褒贬讽喻,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表现出人文情愫。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心灵受到振动,思想受到冲击,让古今中外名篇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种烛照。因此,语文教育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给以必要的人文关照,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高涵养的社会主义新人。

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关照功能上,重要的就是要在学生心灵里种植一粒精神的种子,这粒种子应该是亮丽的、温暖的、持久的,能烛照人生的。这种人文关照给予的亮丽、温暖、持久、烛照,可以帮助学生正视人生中的种种。

一、人文素质在锻造学生性格、意志方面的关照

现在中学生的意志力普遍较弱,面对学习、生活、家庭中的是是非非,起起落落往往是不知所措,难于应付。或者自卑、逃避、懦弱甚至自杀,或者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凡此种种,屡见不鲜。对此,语文课堂无疑是一个矫正、抚慰学生心理的好阵地。比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一文时,正值学生初中最后一年征程的开始,也是全力备战中考的关键时期,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他们有了明显的不适应。笔者适时引导,首先让学生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出“小溪”、“阻碍”、“大洋”所象征的意象,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中所流露出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明白“人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但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满阻碍,面对阻碍惟有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才能奋力前行,生活和时间是在拼搏中创造的”人生道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初三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把《林中小溪》一文中所体现出的人生哲理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并把此文作为挑战初三的宣言。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要以小溪为榜样,冲破困难,走向我心中的那片海。

又如教学季羡林的《成功》一文,在简单传授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后,笔者把教学重心定位到本文中的人文关照方面,再次强调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惟有勤奋踏实才是做事做人的关键所在。在教授《享受生活》和《生命与和平相爱》这两篇课文时,笔者只强调了这两篇课文带给我们的人文温暖,通过学生联系现实的自由讨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会忘我、学会满足、调正心态、珍爱生命,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的处世方法,使学生在紧张而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并享受快乐与美好。“后来一切都好”(《生命与和平相爱》)这一句话也成为了我班学生的口头禅。

二、人文素质在丰富学生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的关照

独生子女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表现出的种种现象笔者这里也不再赘述。种种现象和学生情感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都不无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关照作用,使学生在感受课文的内在思想中思考自己的情感,探讨自己的价值观,让他们辨别出人世间的真善美。初中语文课本中不乏这方面的好文章。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在掌握文章父子情深的主题后要适时迁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家庭中的亲情。又如《散步》和《甜甜的泥土》这两篇文章,也是好的教育材料。笔者在教授这两篇文章时,对课文没做过多分析,只是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有些学生在读到“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甜甜的泥土》)一句话时,眼角分明泛出一丝泪光。他们开始感受到亲情的可贵,这比掌握了几个修辞手法更有意义。

再如《我的中国心》、《始终眷恋着祖国》、“长征”单元等都可以注重人文关照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教授《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文时,笔者遵循基础与人文并重的指导思想,在掌握好古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这些优秀篇目的人文关照功能,反复强调“心系天下、国家、社会”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关心集体,关爱他人。

当然,语文的人文关照作用远不止这些。人文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一个潜移默化而又短期很难见效的教育,重在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贯穿始终,充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好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能改变人行为的教育,所以落实人文关照功能的关键在于把人文素质内化为人文精神,最终用这种精神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语文学科的人文烛照与学生内心的人文关怀、人文情感融为一体,进而使课本中的古今中外名篇温暖更多的人。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学科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超学科”来啦
人文社科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