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昀
《环球时报》9月初发表文章《别让危机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作者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方面有很大影响,并在文章一开头以广东检验检疫局统计的近年来广东出口家电型式试验检测不合格情况作为数据论据。表面看,好像作者观点正确,但笔者作为检验检疫基层的一线工作者,对作者某些观点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笔者认为:危机不能成为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到:“近年广东出口家电型式试验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占抽检数的50%左右”,并以此作为数据依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作者显然没有搞清楚“型式试验”的定义。型式试验是针对企业新开发产品的检验。型式试验不合格,只能说明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造成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缺陷,这并不能真实有效反映企业正常出口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真正反映出口产品质量的检验是出口批次检验,这和型式试验截然不同。同样根据广东检验检疫局的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局检验的出口家电产品不合格率下降了10%,可见危机并不能成为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的确,由于危机影响,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汇率变化、出口退税率变化等因素,部分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改变原设计要求,选用劣质元器件及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这些产品输出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和东欧次发达国家。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出口到这些国家的家电的数量毕竟有限,中国出口产品的主流地区仍然是美国和欧盟。美欧对进口家电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中国企业为了能使产品跨过贸易壁垒,顺利进入美欧市场,必然会想方设法提高产品质量。
笔者接触到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目前出口电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输出到第三世界国家和欧洲次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普遍较差,而输出到美国和欧盟地区的产品质量却在不断提高。这是由于市场地区差异造成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对此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不像作者说的那么严重。
笔者还想补充:质量是企业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政府机构监管出来的。我国目前的政府机构监管,还仅限于对企业产品的监管。这还远远不够。▲(作者是广东检验检疫局基层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