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迎春
占世界大豆贸易50%以上的中国,正面临着与铁矿石进口一样的尴尬局面,中国正在成为失去定价权的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7、2008年的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2.6%、76.3%。中国的大豆市场正受到来自美国的严重冲击,我国大豆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条潜伏着受控于国外资本的危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也是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的国家。美国的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40%左右。《2002年农业法案》生效后,美国农民每生产1吨大豆得到的政府补贴,从90年代初期的15.2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1美元。
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受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近几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激增,大豆已成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第三大产品,仅次于飞机和半导体。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09年8月6日,中国进口美国大豆1980万吨,同比增长44.53%;中国进口量占美豆出口的55%,较去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
中国的国产大豆生产因此受到严重威胁。据了解,美国大豆到港成本约在3100~3200元/吨,而目前国产大豆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3700元/吨左右。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我国大豆正面临灭源灭种的危险。国内大豆主要产区周边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开始拒绝到国内大豆主产区收购,甚至转向购买进口大豆进行生产。而大豆油价格则一路上涨,且大豆油的定价权正日益被跨国粮商所控制。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数据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只有20%左右的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开工,多数企业处于停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部分企业为方便使用进口大豆,更是在港口就近建厂或撤离黑龙江省。对于这种现状,前不久到黑龙江省访问的美国大豆协会、美国大豆基金会、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农业官员联合考察团竟然提出了让黑龙江省放弃榨油、集中力量发展食品用大豆这一极其荒谬的建议。
大豆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生产、油脂加工、食品加工、养殖业、医药、化纤等多个行业。中国有1亿人口依赖大豆生产,涉及6000万农民和近百万大豆加工企业职工就业。放弃大豆榨油业等于放弃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众多的就业机会,也放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这是近两年来国内有识之士对中国大豆行业发展现状忧心忡忡的深层原因。那些主张依靠进口大豆解决国内需求缺口的主张,只是简单地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发分析问题,忽视了“自给才能自足”的重要性。
在全球国际贸易中,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甚至是资源禀赋理论,都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国际交易产业存在的不足。中国有1.5亿亩土地适合种植大豆,而且还是大豆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90%的野生大豆资源,有适宜食用、加工的3500多种大豆栽培品种。拥有这样的自然优势,为什么目前我国大豆产品的总自给率不足1/3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年来我们没有真正重视维护粮食总量的供给平衡。
面对美国大豆的冲击,我们必须走自强之路,努力恢复和振兴大豆产业的全面生产。既要满足国民食品与营养的需求,也要维护大豆种植者和加工企业的利益,更要保证国家粮食油料的安全。要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迫切要做的就是对美国进口大豆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对美国进口大豆征收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这样,既可以反制美国对华贸易特保条款的滥用,也为国内大豆生产的尽快恢复提供政策保护。中国需要以此告诉美国,中国不会永远做“两反一保”的学生,作为WTO的一员,中国更有义务通过“两反一保”的实施维护全球的自由贸易秩序。▲(作者是财政部财科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