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时
爆发于去年9月15日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摧毁了华尔街的神话,也催生了世界对中国崛起的巨大幻觉。
一年前,猜测中国崛起的势头能坚持多久还是一个热门话题;一年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却成了主流认同。“全球经济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中国将君临天下”,以及“中美国”、“媚华时代”等等,各种各样对中国地位的判断令人眼花缭乱,给中国人一种天渊之别的感觉。
无论中国愿不愿意,这场金融危机都提升了全球对中国的期望值,将中国过早地推上了世界舞台。在西方的衰退中,中国崛起显得更加光彩耀眼。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全球国家实力的差距,却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崛起的预期。这是中国没有预料到的。
过去一年,国际舆论近乎于用解剖的方式,将中国这个“超级大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观察了个遍。一位中等强国的总理秘书甚至公开表示,“过去我们总理的一天工作从阅读《纽约时报》开始,现在我必须每天给他汇报《人民日报》的内容。”
更多的关注也意味着更多的要求。有的开始指责中国耗能过多,有的希望中国能给予更多的援助;有的使劲要拉中国加入一些国际行动;还有的一门心思打起了中国钱袋子的主意;更有的则在谋划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冲”中国力量……
在历史上,很少有一个国家的崛起会如此之早地受到全世界如此之广泛的关注。美国是在占据GDP世界第一的位置足足50年后,才真正地被推上了世界舞台;而中国却在GDP还不及美国一半、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10时,就过早地被“晒”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这显然将使中国的发展不得不过早地承受更多的国际因素的影响,承受更多的国际摩擦的冲击。
中国无从选择,只有学会在应对世界过早、过高期待的眼光中生存、发展。被世界看重是一件好事情,但被世界盯上未必会那么舒服。况且,这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让中国有时会感到很不自在的过程。
中国愿意担负必要的国际责任,但如何说服世界不要让中国承担过重的分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该做多少,怎么做才合适,考验着中国的国际沟通能力和对本国国情的解释力。这同时还需要中国学会用平常心来对待国际批评,并时刻对国际舆论中“捧杀”的声音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年过去了,在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做全面评估时,我们需要看到危机中暴露出的自身不足与问题所在,更应透过危机看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已经与以往不同。如何减少中国真实实力与世界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将在后危机时代长期考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