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粤北采茶戏音乐

2009-09-15 09:08谭耀来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9期
关键词:粤北采茶戏曲调

谭耀来

粤北采茶戏音乐是粤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粤北采茶戏音乐大多起源于民间小调、山歌、民谣、杂曲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曲调的内容都是讲述老百姓身边发生的故事。如《劝夫调》《打草鞋》《出门调》《上山调》《茶调》《酒调》《摇船歌》《戒赌调》等。成百上千的曲调津津有味地诉说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景象,大到买田卖屋、迎亲送葬,小到柴米油盐、荷包针线,说的全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所以说粤北采茶戏音乐是粤北人民创造的音乐,是老百姓自己的音乐。

和所有的民族音乐一样,粤北采茶戏音乐是在“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又有了“六声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再后来发展到了“七声音阶”(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粤北采茶戏现在采用“五声调式”“六声调式”“七声调式”相混合的形式,用得最多的当然还是“七声调式”。例如:

五声调式:《斑鸠调》

七声调式,即:宫、商、角、清角、徵、羽、变宫(清乐音阶)(1、2、3、4、5、6、7)。

粤北采茶音乐粗犷热烈、纯朴优美、清新流利,是一种很富歌唱性,容易传唱,深受粤北人民喜爱的音乐。她深深地把根植在粤北大地上,植在粤北人民的心里。

上世纪五十年代,粤北广大农村几乎村村都有一个采茶戏班(那时叫合作社)。传统戏《补皮鞋》《钓》(:地方语言,即青蛙,钓即是钓青蛙)《借亲配》《牛郎织女》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有时社与社之间还来回互访交流演出。大人看戏,而孩童们像过年。“谁跟谁扮得真俏,谁跟谁唱得真妙”,谈论采茶戏是茶余饭后的一大乐事。记得八十年代还见过一个专门以演奏采茶音乐为主的“八音班”(专门为农村人家办喜事或丧事奏乐唱曲的小乐队。传统“八音”都是以唱道念经为主的),这新鲜事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轰动效应。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在粤北人的生活中还能在公园、河滨等许多公共活动场所看见大爷大娘们七手八脚地支起话筒,你方唱罢我登场,从早到晚,乐此不疲。那不就是采茶音乐的最原始版么?这说明了一个道理:粤北采茶戏音乐在粤北大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虽然近些年来受到了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的冲击,但采茶音乐的魅力仍然影响着广大粤北人民的心。

粤北采茶音乐的形成只是近代以来的事,不像大剧种那么久远,在表演和唱腔方面都还没能像大剧种那样“程式化”和“板腔体化”。粤北采茶戏还处在发展中的青春期,因此,她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不断拓展的扩充力,她像吸水的海绵一样不停地吸取对自身有益的养份,同时又把妨碍自身发展的因素挤出去,并且横向借鉴、移植甚至直接拿来兄弟艺术的精华成分,就像一种还没有成型的产品那样具有最大限度的可塑性和宽广的包容性。同时它也在不停地做着选择,比如在击乐方面是参照京剧还是粤剧?表演方面和行腔运腔方面是倾向于广东粤剧还是上海越剧?是黄梅戏还是其他什么剧种?当然它最终应该是发好酵的面团,尽管添加了这样那样的配料,任由搓、揉、打、压,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但始终不改麦面的味道。

所以,一个优秀的采茶音乐作品里面一定纳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一定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保证它的统一性和特色性。像古装戏《皇亲国戚》、现代戏《人生路》、新编传统戏《阿三戏公爷》、现代戏《红云岗》等,就是这样的一批优秀作品。

例:现代戏《人生路》选段

这首曲子旋律简练明快、流畅优美,音乐元素丰富多彩,转换准确紧凑,调式交替和谐科学,音乐形象突出鲜明,是众多优秀作品中尤为出色的一例,广为传唱、脍炙人口。

为了更准确鲜明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心境,作曲者调动了多种不同的曲调元素,并运用娴熟的作曲技法,轻松自然地将它们揉成一体。

乐曲的作者调动了轻松抒情的曲调《打鞋底》昭示少女春心萌动的心境,紧接着就用了柔情蜜意、情怀激荡的《照镜子》,然后用带着伤感无奈的《芙蓉哭调》悄然结束。

在表现一个主题鲜明而又情感复杂的音乐作品时,有些作者因为刻意追求调式交替的表现手法,反而导致音乐作品毫无生气,音乐形象黯淡无光,旋律僵化死板。但在《大青河悄悄流过》一曲中,作者并未刻意让调式错综复杂,而是将众多音乐元素轻松自然地揉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主题明确而又情感丰富的要求。

从音列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这是一曲以多种音乐元素构成的“C商调式”与“G徵调式”相互交替的成功之作。

粤北采茶戏音乐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更有赖于采茶戏剧音乐工作者们的勤奋耕耘。

愿粤北采茶戏剧音乐继续沿着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推进。我们有信心看到粤北采茶戏剧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采茶剧团)

猜你喜欢
粤北采茶戏曲调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抗战时期粤北红色电台历史考察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新时期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研究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粤北扶贫路上的青年
论粤北红军标语的特点与意义
粤北采茶戏起源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