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谢晋 酒仙谢晋

2009-09-15 03:58章建民
博客天下 2009年20期
关键词:女儿红谢晋上虞

■文/章建民

导演谢晋 酒仙谢晋

■文/章建民

■http://www.gcpnews.com/articles/2008-11-03/C1165_29480.html

我们只知道谢晋是一个大导演,同时,他还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一个热爱家乡的人。

人民记忆

谢晋导演去世的消息,是出差途中老乡打电话告诉我的,我不相信这是事实。后来,从中央电视台屏幕滚动播出的新闻中确认了消息准确。一下子,我的脑子空白了。

认识谢晋导演算来已经有20多年了。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还在当地县级机关工作,谢晋导演每年总要带着全家人来上虞老家过年。每逢这时,我们总是要赶到他的老家上虞谢塘乡看望他。每每看他,虽说匆匆忙忙,但谢晋给我的感觉一直非常忙碌,回家过年还开夜车工作到深夜。我还没有坐下,他就不停地向我介绍自己下一年的打算,还不时拿出一本本明年准备开拍的剧本,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春节都有。从拍《牧马人》到《高山下的花环》、再到拍《芙蓉镇》,再到后来的《鸦片战争》,谢晋的电影,总是引来一片赞誉。他的电影影响了一代人,他不愧为一代著名导演,也不愧是一代艺术大师。

谢晋曾经多次和我谈起过他的电影创作,他说,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电影的风格,他是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连带声音也是这样,总是落地有声,非常响亮,充满激情,非常豪爽。春节去他家串门看望他,你人还没有进屋,就能听到他宏亮的声音和爽朗的笑声。记得那年他把《芙蓉镇》拿到家乡来试映,适逢他的母校80周年大庆,带来不少著名演员,不论是他在母校的发言,还是他和演员们有说有笑,喝酒时你一杯我一杯的场景,都能让人感觉谢晋个人独特的魅力。

说起酒,谢晋可谓是个酒仙。记得谢晋夫人徐大雯老师,曾经和我开过一个玩笑,她说,如果有一天谢晋要动手术,恐怕不用麻醉了,因为他体内的酒精足以麻醉了。当然这是玩笑,但确实也说明谢晋爱酒。上虞东关有个酒厂,原来叫越红酒厂,后来改名为女儿红酒厂,为改名打了许多官司,当改名成功后,谢晋非常高兴。他要大儿子谢衍专门拍摄了一部电影《女儿红》,这也是周迅的处女作。谢晋特别喜爱绍兴酒,在绍兴酒中,他更珍爱女儿红,因为女儿红蕴含着非常浓厚的绍兴文化。在绍兴有这样一种风俗,女儿出生的那天,父亲要准备几坛酒,放入地窖,到女儿出嫁那天,地窖里的酒就成为女儿出嫁的喜酒。这名字既含意深刻,又听着响亮,着实让谢晋着迷,因此他决定让儿子拍摄这部电影。虽然电影在国内影响并不大,但可见谢晋对酒的挚爱。其实谢晋爱酒的故事很多,他每年春节回乡过年,总是要把别人送给他的酒埋在地窖里,然后几年后,再取出来喝,陈年绍兴酒打开那刻的浓浓香味,在谢晋的口中说出来,格外让人回味。谢晋说,他从来不喝朋友当年送来的绍兴酒,那时味道不浓,喝起来像白开水,而是过几年打开喝,这样就可以不忘老朋友。岁月蹉跎,几年后,喝着朋友送来的酒,思念之情就像浓浓酒香一样。

国家大事

2008年10月18日,中国电影界失去了一位国宝级的人物。中国第三代导演代表谢晋因心肌梗塞猝死在老家浙江上虞,享年85岁。他于17日傍晚抵达上虞参加其母校上虞市春晖中学建校100周年庆典,18日早上7点40分左右,谢晋下榻的酒店服务员发现他已停止呼吸。

谢晋一生在电影上建树非凡,执导影片20余部,获奖无数。他的成名作是《女篮5号》(1957)、《红色娘子军》(1962)、《天云山传奇》(1980)、《牧马人》(1982)、《秋瑾》、《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1984)等。

谢晋特别痴迷绍兴老家的诸多传统,他的许多想法和行为,在他的家乡谢塘,许多村民无法理解,尽管如此,谢晋还是每年春节,依然做着那些事。每当有客人来,他总是喜欢介绍他的许多爱好,比如他在老家房子里做饭不用煤气,因为他要把烧饭后留下的柴灰煮粥。先把米放入一个陶罐中,密封后放入柴灰中,第二天早晨起床,打开罐头,粥就熟了。这与我们普通的做法不一样,是绍兴的一种传统做法,这样的粥煮上一晚,取出时是既香又软,非常可口。类似做法,在绍兴民间早就失传,但谢晋乐此不疲。

家乡的事,谢晋也总是力所能及帮点忙,家乡在上海举行团拜会,如果没有重大特殊情况,谢晋总会出席。记得有一年,他和我说起过,“如果要投资,我钱不多,为家乡做事,也就是来捧捧场子,因为我到了还会有些人冲着我来。”其实钱的问题也是谢晋最难说出口的,我见过谢晋所有家人—他的大儿子女儿跟两个智障儿子阿三阿四。谢晋曾经和我说过和两个智障儿子的感情,这两个儿子,虽说,智力跟几岁小孩一般,但对谢晋的感情非常之深,谢晋拍摄忙,应酬多,常常很晚回家,而他们俩人,总是等到爸爸回家才肯睡,无论有多晚,都要等着他,只有他平安回到家,他们才会放心睡觉。好几年前,老三生病,谢晋一直陪伴在身边,他知道,儿子的智力残疾,父亲有责任,所以,他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这两个儿子身上,每年春节来上虞总是带在身边。后来老三病死,谢晋非常悲痛,听说那些日子里谢晋推掉许多事,整理老三的遗物。因此,说起钱,谢晋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多么希望自己能留点钱,让儿子有更好的生活保障,这也是谢晋的心病,更是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因此平时,谢晋非常节俭,除了喝酒,谢晋算得是一个节俭的导演。

然而,在他的家乡,人们对谢晋认识有点不一样,尤其是当地坊间。在他们看来,谢晋是一代著名导演,应该有许多钱,所以他们希望他能捐钱为家乡人谋福利,比如造路修桥,甚至把钱发给村民,而谢晋没有。作为一代导演,他给家乡带来的外界影响力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有多少人认识上虞是从知道谢晋开始的,这是社会效应。在当地民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说谢晋在母校80周年大庆时,只送了一个有他和许多演员签名的蓝球,村民们不理解,他们将其与当地一位在香港卖茶叶蛋的老者比较,这位老者为当地教育事业捐款千万。记得有一年我去看望他时,我们行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不时传来非议,大意是说他吝啬,为什么不修修这样的路。其实,谢晋说过,作为父亲他年事已高,总有一天要离开儿子,一来他实在没有多少钱,当导演的不如演员,二来他要为智障儿子的未来作打算,留点钱。他其实与普通的父亲没有区别。

在他上海的办公室,我曾经多次去看望他。晚年的谢晋其实有许多事已经力不从心,虽然有很多好的设想,但后来都未能实现。比如,他曾经想拍摄《拉贝日记》,那年春节,他详细和我讲了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他想拍成比《辛德勒名单》还要经典的电影,然而,后来一直没有消息。记得晚年的他,每逢春节也总是带点剧本回家,但终究是岁月不饶人,他的许多设想,至今已经成为终身遗憾。然而,当今中国电影事业的现状,着实让这位80多高龄的老人难过。记得前几年,我去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说,你去看看,现在中国最火的是美国大片,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是最危险的,为什么我们进口这么多美国大片?为什么现在中国青年都喜欢看美国大片?为什么我们的影片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有着5000多年文明的中国到底缺了什么?老人越说越激动,我无言相对。

用“屋漏偏遭连阴雨”来形容谢晋世前的日子,我觉得非常合适。前些日子,听说谢晋大儿子去世,我内心非常难过,也曾试图打电话表示慰问,总是没有打通,打给秘书告知谢晋已经好久没有来上班了。老人自从大儿子生病后,情绪一直低落。他曾经说过,他大儿子是他惟一的希望,希望他能创作出更多有影响的电影,然而,也许是父亲的名望太高了,大儿子谢衍后来作为导演,成绩普普通通。谢衍患肝癌期间,谢晋和夫人一直陪在身边,直到谢衍去世,谢晋闭门谢客多日,一直未能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经历了两个儿子去世,作为一个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残酷可想而知,心灵的煎熬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由于谢晋夫人徐大雯老师过度悲痛,在儿子安葬后突然倒下,住进了医院,最后靠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才挽回生命。据说夫人住院时,谢晋在ICU监护室门口,不停敲打玻璃,叫着夫人的名字。就在谢晋赴母校春晖中学参加百年大庆时,徐老师刚出院,这次谢晋是没有人陪同去上虞参加春晖校庆的。可以说,这是认识谢晋以来,第一次知晓他一个人赴老家的,说来人生就是这样巧合,他就在上虞悄悄地离开了我们。

谢晋导演生前拍摄过的影片《女篮5号》、《牧马人》、《清凉寺的钟声》。

猜你喜欢
女儿红谢晋上虞
陈代南
谢晋寻子
谢晋的《寻人启事》
谢晋的《寻人启事》
女儿红
女儿红
缅怀谢晋导演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