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一部大戏未播先红

2009-09-15 01:22如风
博客天下 2009年10期
关键词:商鞅帝国

■辑 / 如风

《大秦帝国》:一部大戏未播先红

■辑 / 如风

《大秦帝国》的走红有些类似于《士兵突击》,只不过,人们对它的反应似乎更为迟钝。

“看了《大秦帝国》,更深刻地感觉到今天的台湾还远远不如两千年前的秦国……即便近年来一直讲求‘法治’,却也到处充斥着贪赃枉法的事情。”台湾网友Elonia713在博客中写道。

由大陆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今年2月起在台湾年代综合台重播。首播是在去年夏季,收视率良好。

该剧不在内地电视台播出,而先在台湾上映,甚至卖到了国外—美国中文台、日本NHK电视台、韩国电视台与台湾差不多同时购买了该剧的版权并予以播出,一度引发了很多猜测。这么好的电视剧,在国内拍好了,不先让国人看,却让“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长毛大鸟”先睹为快,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不少人都将其原因“合理”地归结为战争场面过于血腥、变法影射政改、思想过于自由激进等诸多敏感因素。不过,这也终究只是猜测,《大秦帝国》制片方透露,《黑色裂变》已定于今年年底在国内4家卫视播出,不过在海外播出的51集《黑色裂变》将缩水为48集,主要是删减掉了一些关于法儒之争的戏份。

2008年5月,全套《大秦帝国》正式出版,共6部11卷,煌煌504万字。

网友:《大秦帝国》很好看

该剧同2006年的《士兵突击》一样,先在网上受到推崇,并在网友间小范围流传。大约是去年夏天,已完成首轮播出的台湾片商出版了该剧的DVD,于是有台湾网友购碟压制片源,通过论坛提供下载,而内地观众也由此得以一睹风采。不料,不知是该网友没了耐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该剧在网上只发布了24集就没有下文了,于是便有了“清馨小院”论坛挟片源以吊众网民胃口的不敬业闹剧。自从断了片源之后,看了第一部前24集的网民焦急躁动,一时骂声迭起,四处寻片。而网上又恰如其时地出现了51集,吊足了网民胃口。好在,没过多久之后,网上又有了全新的高清版本的下载,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据说这部长达51集的电视剧仅用半个小时就可以俘虏不少观众。网络热评中,不少人表示对其“一见钟情”。其气宇昂扬的英雄人物、大片式雁过长空的深邃画面、金戈铁马触目惊心的战争场景,一亮相就骤然把人们拉入到两千三百多年前那个大开大合的时代。

人们将其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相提并论。天涯、百度等主流论坛,《大秦帝国》引发的话题还在蔓延,网友建言:“希望《大秦帝国》是中国影视剧的大地震”。他们自发组建《大秦帝国》官方网站,秦孝公和商鞅悄然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而关于商鞅、大秦历史定位的争议也正针锋相对地进行着……

《大秦帝国》全剧共六部,预计约240集,投资超过2亿,侯勇、王志飞、尤勇、高圆圆等人在剧中均有重要角色出演。第一部《黑色裂变》围绕商鞅变法这一主线,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2006年底已拍摄完毕,但一直未在大陆上映,只在台湾地区及美国、韩国播出过。

黄健中:一个导演的功课

一群乌鸦飞过,从太阳下白云间飞过,从山岗飞过—全剧第一个镜头是一个航拍。转眼间目光落到冷冰冰的战争之后,尸横遍野,满目苍凉。《大秦帝国》一开头就充斥着精心的设计感。

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导演黄健中声称,在手捧《大秦帝国》剧本时,已深深被字里行间舍我其谁、睥睨天下的霸气与傲气感动,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他非常认同编剧对历史人物的塑造: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变法是秦国由弱到强直至统一中国的关键。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印证,他爬梳了不少资料。原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林剑鸣(已故)1994年评小说《大秦帝国》:“皓晖用艺术的想象与虚构,填补了战国时期许多说不清的史料盲区……商鞅变法如果搬上荧屏,将对中国现实改革是一个激励,也是一面镜子。”文学批评家陈荒煤(已故)1995年评《大秦帝国》:“文化内涵大,没有学问与文学两方面的功底,搞不出来……看《大秦帝国》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评价坚定了黄健中颂秦的决心。他抑制不住激动,伏案夜读,忍不住每一篇章都附上自己的导演笔记,包括感想、拍摄细节的要求。他把读书笔记命名为《浩浩然,黑色裂变》。

最初商鞅和秦孝公角色考虑过陈道明、陈宝国二人。黄健中跟陈道明通电话,陈道明说:“那个剧本我看了,前面都应该删掉,应该从招贤令这里开始。”黄健中答:“人家写的是《大秦帝国》,不是《商鞅变法》。”加之两位演员身价太高,导演只得作罢。“我比较看好侯勇。他脸上那种线条看起来很像兵马俑,而且他的表演、性格刻画特别过硬,演技很有气势。”商鞅人选王志飞则是别人推荐的,当时剧组有人担心王志飞总演公安,“那张脸是很冰冷的公安脸,会不会把商鞅演得不可爱?”黄健中询问各方得知,王志飞很擅长塑造人物,因而放心。

孙皓晖:剧外的灵魂核心

孙皓晖既是《大秦帝国》的原著作者,又是该剧的编剧。他的构思开始于1992年,那时他的身份还是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那年他去北京参加活动,发现工商学界许多知名人士对中国历史文明的评判不外乎两种理念:一是纪录片《河殇》带来的“黄河文明落后论”,一是柏杨的“中国文明酱缸论”。

“一个唯一以其本原形态延续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如何就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何就不能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根基了?”他说自己当时感到非常困惑。为此,孙皓晖下决心“算总账算老账”,从秦帝国时代着手梳理中国文明的历史脉络。

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的孙皓晖,在古老的郑国渠畔长大。那时每逢灌溉,生产队就会派有经验的老人带一群少年巡渠入山。沿途露宿,带头的老者常会说起许多秦汉的历史传说。以这些为素材,他最初花了5年时间完成了一个关于秦帝国的136集的电视文学剧本,“那时认为电视剧是最容易为大众接受的形式。”不过当时因故没能拍摄。后来有出版社上门联系,希望将剧本发展为历史小说后出版。1998年,孙皓晖辞掉西北大学的职务,前往海南专心创作。那年,他49岁。

2008年5月,全套《大秦帝国》正式出版,共6部11卷,煌煌504万字。从1992年开始构思到2008年全套正式出版,16年的创作历程,孙皓晖冷暖自知,也养成了他喜欢谈对中国历史的感悟习惯。所以有报道曾这样描述:“不管记者从哪个角度问孙皓晖,他都像传教士一样,很执著地叙说他的理念。”

联系编辑:(010)67148585-8010 邮箱:bcj_119@163.com

猜你喜欢
商鞅帝国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恐龙帝国(1)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
商鞅: 史上酬劳最高的搬运工
树敌太多商鞅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商鞅取信秦孝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