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里
你是喜欢我,喜欢我,还是喜欢我?
一个野蛮女友娇憨地给她的男友出了一道狡黠而俏皮的选择题,答案却是唯一的,这个貌似霸道跋扈却也执着专一的感情表达方式,在商业世界里就等同于垄断。
在IT世界里,却没有那么浪漫温情,因为竞争是残酷的,到处都演绎着铁血帝国的铁马兵戈。
商业垄断意味着把持和独占,是局部或全局范围内的商业资源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商业寡头操控,这个环境里的一切“游戏规则”,都由这些寡头制定。遍历信息技术和产业经济的风云变幻,垄断在IT世界里构筑了一个个铁血帝国,从英特尔、微软,到Netscape、Google等等。几乎所有成熟的IT企业都采用“创新领先技术优势+优秀的市场营销和经营模式”,来发展规模经济,带来产品成本的降低(惠及大众),然后继续发展规模经济,最终形成垄断(技术桎梏)。一路走来,垄断者遥遥领先,用其王者身份制造恶性商业手段和霸王条款(就像所有的王者无所不用其极地努力保有自己的疆土);追随者咬牙切齿,却只能望其项背。
高处不胜寒。在垄断的位置,目光被利益和光环遮蔽,创新需要牵扯更多的神经,寡头们力不从心。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产品,即使再垄断,几年前(甚至几个月)前几千块钱的产品,可能现在就是一堆白色垃圾和废旧光盘。毫无疑问,把持和独占减缓了这位霸主的血液循环,慢慢生出毒疮。6年推不出一个Vista,推出之后反而被认为是软件界第一大败笔,已经充分说明这个问题。商业垄断成为阻隔行业技术进步最大的障碍。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行业老大们的位置岌岌可危,一边如联发科引发的“山寨风暴”,让那些以为自己稳坐钓鱼台的手机厂商不由自主地捏了一把汗;另一边开源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消费者看见软件应用更加灿烂的明天。IT的帝国世界里,技术和市场模式是两种决胜的神兵。垄断所带来的盛世浮华并不是什么很好的兆头,对于IT行业来说,没有竞争力就是没有活力、没有生命力。繁荣也只不过是场幻象,没有哪个企业能在技术上“一夜换天”,更何况还有营业模式的不断革新。
与软件、互联网领域稍微有点不同,在CPU处理器等硬件技术领域,能与英特尔竞争的对手寥寥无几,AMD显然是其中非常勇敢却又非常郁闷的一个。作为全球最大处理器厂商,英特尔在个人电脑微处理器市场的份额约为80%,该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仅为AMD一家。英特尔长期摆出一种你奈我何的王者做派,我在很多次新品发布会上,都听到过针锋相对地针对AMD的直接打压。至于要求主机厂商从英特尔购买所需的全部或绝大部分x86处理器,并向这些厂商付费以推迟或取消基于AMD处理器的产品型号,已经是业界众所周知的“明规则”——垄断者有制订规则的话语权,毕竟,垄断者有垄断者的资本。
然而,变化是世界唯一不变的定律。垄断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寡头IT厂商自身的血液循环无法新陈代谢,就必然有其他的“手术刀”来助其恶疾蔓延。越是完善的市场就越有监督机制的制衡,比如欧盟的反垄断法案。5月13日,欧盟以阻挠竞争对手AMD市场竞争为由,向英特尔课以高达10.6亿欧元的罚款,成为反垄断案中数额最大的一笔罚金,超过了2008年对微软征收的8.99亿欧元反垄断罚金。欧盟竞争委员会官员尼利.科洛斯说:“多年以来,英特尔蓄意将AMD阻挡在市场之外的做法,损害了数百万欧洲消费者的利益,这种严重且长期违反欧盟反垄断规定的行为是无法容忍的。”
是否有人质疑究竟是谁无法容忍?罚款究竟对谁有好处?AMD无法容忍是因为它被赤裸裸地放在竞争的案板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消费者因为长期被垄断市场蛊惑,或许对这种垄断成本已经习惯性消费了,反而显得麻木不仁,由于规模经济的好处,甚至会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垄断主体。市场监督者看到垄断的痹症说明了市场监督者嗅觉敏锐,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老牌资本主义市场和法制的完善,而我国目前对于技术垄断的方式几乎就是泛滥的盗版和监管部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宗的罚款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英特尔在欧洲的市场行为,AMD、威盛等竞争对手或许会窃笑一番。但是毕竟英特尔的位置几年内是不可动摇的,那么这笔罚款将用在哪?我觉得最佳的消化方式应该是一部分还利于消费者(降低使用成本),一部分用来促进科技创新(刺激产生更多技术市场)。在IT的世界里,罚款和法律并不是反垄断的良策,毕竟反垄断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多元利益(消费者和其他IT厂商),形成某种程度良性的竞争才是市场和技术和谐发展的最佳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