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进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感触

2009-09-14 03:18徐国昌蒋亚娟
艺海 2009年8期
关键词:京剧音乐老师

徐国昌 蒋亚娟

京剧进课堂进行有一年多了,自教育部公布的这一举措时至今日,社会上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有叫好的,有质疑的,其受关注程度甚至上升到文化的深层次研讨。那么,作为一线普通的音乐老师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京剧进课堂的积极性和引导性是毋庸置疑的。

孩子们会喜欢京剧吗?对京剧会产生兴趣吗?这是人们最担心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良好的教学实践可以做最好的回答。在京剧进课堂之前孩子们是没有机会接触京剧,大多只是听一些流行音乐,现在京剧进入课堂学习,不管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总有感兴趣的吸引点。何况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老师引导得法,教导有方,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即使是那些对京剧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慢慢转变的。

早在教育部没有正式提出“京剧进课堂”的举措之前,江苏省教版的音乐教材五年级(下)中就特意编写了“京腔京韵”一个单元,整个单元从演唱到欣赏都是跟京剧有关的内容。通过教学,我们感触很深,也为这一年多的正式的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做了非常良好的铺垫。

一、别放过“新鲜感”

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最新教学时,我们首先放了一段关于京剧演员服饰的影象资料,还没等放完,台下的孩子就按捺不住了:“简直太美了!”“有这么多戏服啊!”“这个漂亮的头饰我在电视上看过!”……而当屏幕上出现各种脸谱时,学生们都兴奋地不得了,有向你发问的,有和同学讨论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等他们学会了部分唱段后,询问他们感受时,回答最多的是“好玩!”“有意思!”……

不难看出,京剧对现在的这些孩子来说是太新鲜了,也可以说是充满了“诱惑”,虽然她已经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也难怪,谁叫京剧是“国粹”呢?她的身上有太多地方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起孩子探究的欲望,无论是唱腔、唱段,还是服饰、伴奏乐器,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新的。这种源自陌生而产生的新鲜感正是我们开展京剧教学最好的切入点,有了这个切入点就看老师怎么引导了。

二、别忘了“说故事”

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听人讲故事的,听故事时候那种专注的神情总是让讲故事的人很有成就感。这下好了,京剧进课堂了,有太多精彩的故事要让他们知道,太多的英雄让他们感动。都说学唱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因为京剧剧目当中包含着太多中华民族传统的“忠、孝、礼、仪”的东西,而这些美德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古代目不识丁的人都能从听京剧的过程中悟出做人的道理,何况现代人呢?不难想象,孩子们会从“儿行千里母担忧”中理解什么是“孝心”;从“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理解什么是“坚强”;从“猛听得”中知道什么是“舍家为国”……

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变革都是和一代代艺术家流离颠沛的坎坷生活和国家民族乃至社会甜酸苦涩的命运波折有关。京剧走进课堂,也正是孩子们了解国情、了解历史、了解做人、了解处世的一个绝好的桥梁。有了京剧艺术这样的载体,美丽心灵的航程由此起锚。

但是,老师们别忘了把这些京剧背后的故事说得更精彩些!当然,不能为了讲道理而讲故事,要通过精彩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道理所在。就像我们在教唱《甘洒热血写春秋》时,先从杨子荣和少剑波的英雄故事说起,讲到情节紧张处,调足了学生的“胃口”,让他们“欲罢不能”,最后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给剧中英雄报以热烈的掌声。带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再来唱这一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学习的热情与效果是水到渠成。

三、“多听多模仿”与开口唱

京剧进课堂,由谁来教?如何教?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参加省中小学音乐教师京剧表演培训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音乐老师有着不同程度的担忧:自己掌握不好,又如何教好学生呢?学生不识谱能学会吗?尖团字的演唱会不会影响孩子们普通话的学习?是啊!音乐老师并不是专业的京剧演员,就算尽全力学习,也未必达到很高的水准。那怎么教?我们想过很多办法:请专业剧团的演员?这花费太大,无法承担;有时也请过“票友”来客串一下,但也似乎无法作为长期的稳定的师资力量。经过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京剧的教学其实最初一定要从模仿开始。其实京剧在以前是很普及的,如在清朝、民国时期、新中国初期、“文革”时期都很流行,很多人都是张口就来,难道他们都是音乐老师教出来的吗?都是照着谱子学出来的吗?当然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听的多,自然会唱。那时候条件有限,没有现在的这些先进音响设备,最多是听现场演唱的机会比现在多一些,到后来,就是跟着收音机学一学,跟着大家一起唱唱什么的,久而久之,也照样出现很多唱的“有模有样”的票友。

所以,“多听多模仿”应该是开口唱京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记得在教孩子们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唱段时,我们也有点头疼,首先是自己唱得不是很好,而且歌曲很多“过门”的地方都不是钢琴所能表现的。换句话说,根本不能像教一般的歌曲那样展开教学,索性我们就让孩子多听,变着花样听;碰到难唱的地方,像开头弱起的节奏(也就是京剧中的削板)、一些字的长音、前后速度变化等略加提醒一下。以听为主,在多次的模仿跟唱中,学生会唱了,而且唱得津津有味。

“开口唱”的意义远比“唱得怎么样”要重要的多!当然,如果能把京剧中的尖团字、 上口字等再唱得到位些,京腔京韵的味道把握得再足些就更好了。有了这样的一个开头,在此基础上慢慢提高是完全可能的。何况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生长发育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力非常强,接受力也非常强,我们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孩子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需要提出的是京剧的演唱,讲究的是以气带声,对于科学的发声和用气要求很高,如果孩子们一时掌握不了,切不可“揠苗助长”,保护好孩子们的嗓子也是音乐老师的份内的事。“万事开头难”,能“开口唱”已经很不简单了。用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的话说:别太难为孩子,别太难为老师了,有了兴趣是最重要的。

四、“多看多欣赏”与上台演

京剧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具新鲜感与吸引力的,不光是唱起来与以往的歌曲不同,更是因为京剧是将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起,是一门“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有太多“美”的东西让人着迷了!无论是精彩的身段、漂亮的服饰,还是夸张的脸谱都足以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学生们的个性喜好不同,有喜欢跳的、喜欢唱的、喜欢画画的、喜欢文学的、喜欢武术的等等,在与京剧的“亲密接触”中,都会寻求到心理上的满足。

怎样的“亲密接触”呢?“多看多欣赏”应该是学生了解更多京剧的相关文化内容的重要途径吧!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可以用先进的设备让他们更好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欣赏什么,这就需要老师作大量的案头工作了,要搜集、整合、制作“含金量”高的课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小学五年级(下)第三单元内容,开篇就要介绍京剧有关的“唱、念、做、打”,光嘴上说是不能说服学生的,于是我们选了京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孩子们切身体会一下。画面刚一出来,学生的表情就不一样了,有“惊讶”的,有“眉飞色舞”的,有“跃跃欲试”的,远比老师“讲”要有效得多……是啊!在京剧教学中,太需要这样的直观“冲击力”了,毕竟京剧中很多经典的东西只能以“再现”的方式“重演”。当然,如果教师的现场示范表演很具功力的话,对学生的吸引力更是锦上添花的。

在欣赏的过程中,多比较、多联系也是有必要的。同样,在五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中,我就把学生非常喜欢的周杰伦的歌、陶喆的歌引进了课堂,像周杰伦的《龙拳》和《娘子》两首歌吸取了很多戏曲的元素,陶喆的一首歌就直接唱出了“苏三离了洪洞县”……这样的对比欣赏,学生就会知道:原来天天唱的流行歌跟传统音乐有着这么大的联系,自己喜欢的“偶像”是这么地喜欢京剧!不自不觉中,也会受到感染。当然,在京剧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跟时下的流行音乐比,还可以跟西方音乐比、跟其他传统剧目比、跟自己比(京剧自身的前后发展比)……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去发现、鉴别、突破。

学生不单需要欣赏别人的表演,自己亲自“登台”也是很好的尝试。在平常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就会经常让孩子通过表现与表演的方式,来增强其自信心,锻炼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共同享受音乐。在教《梨园英秀》一歌时,我们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来一出简单的小戏“梨园英秀”,虽然孩子们唱的不是很 “字正腔圆”,动作也不是很到位,但是效果是很明显的,学生对京剧的认同感更强了,和京剧的距离更近了。随着京剧教学的推进,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表演,即通过角色的体验和把握,人物性格的认识和熟悉以及舞台演出的配合和发挥等,会让孩子们把儿童时“玩家家”那种朦胧的、原始的、非理性的体验上升为比较清晰的、高级的、理性的领悟。当然在“演”的过程中,绝对是少不了老师的肯定与伙伴的掌声的,演出之后的成就感会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会让他们爱上京剧。

京剧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必须通过多年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它不可能通过开两堂课,让学生学唱几段京剧,就能轻易掌握其中精髓。但是有了课堂上的普及,就有了让孩子从小接触京剧的机会,就会使京剧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就会有一大批的爱好者和听众。有什么比这样的一个氛围更重要吗?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连云港海州网疃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京剧音乐老师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