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荣
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的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会,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增添生活气息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选择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任何的小事情,都可能包含大学问,如果能将生物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习惯地去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甚至常提出一些似乎可笑的问题,我们不能否定或者取笑他们,而应下意识地把它们当作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嗅觉。
二、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去品味生活、感悟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时,学生笑言李商隐重文轻理,没学好生物学知识,反而留下诗句被后人笑话了。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一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是变异的形象表述;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把动手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打开书本与生活的通道
生物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动手去做,引导学生去探索自然的奥秘、体味科学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和制作生物模型,使课堂教学直观化
传授知识的最有效方法是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最佳捷径就是使用和制作模型,如建议学生利用果核和松香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细胞结构;在学习遗传物质时,学生利用铅笔、彩色丝带、毛线等表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在轻松的动手活动中,细胞、染色体等抽象的微观结构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二)开展游戏活动,使课堂教学趣味化
游戏是我们童年的乐趣之源,是青少年成长的动力之一。在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形下,把游戏恰当地运用到我们地课堂中,会产生意想不到地效果。在讲述“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额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这一观点时,我让学生分别表演“大鱼——小鱼——虾——微小的水生生物”这一食物链中的不同角色。在沿着这条食物链传递的食物时,有毒物质也不断传递、累积,最终代表有毒物质的5条丝带均被大鱼抢食。人吃了大鱼,结果如何是不言而喻的,“最终威胁人类自身”这一观点自然而然地渗入学生的意识深处。
(三)实验模仿、延伸探究,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
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探究实验。 在教学中,我注意在原实验基础上加以改进或延伸,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探究机会。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提供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方案,当学生看到高温条件下鼠妇抱头鼠窜,而低温时瑟瑟发抖抱成一团的景象时,学习兴趣陡增。在完成了“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实验后也可做进一步拓展,让学生探究“叶绿素”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利用鸡心黄杨、银边吊兰效果都非常不错。在新教材中,可以让学生做的内容很多,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就会发现由教材派生出来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
四、学以致用,向日常生活实践广泛延伸生物学知识
“学以致用”是教学目标之一,如果学生不会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合理应用于生活实际,而只会“纸上谈兵”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让生物学教学向社会和生活实践延伸,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
在学习“合理膳食”一节时,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存在挑食、偏食、迷恋洋快餐等不良饮食习惯,让学生写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对照各项指标来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当我抛出“你能否用15元钱为全家准备一顿营养搭配合理、经济实惠,又能体现家庭特色的食谱?”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特色菜谱很快陆续出台了……在不知不觉中,合理膳食的观点已潜入学生脑海。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米酒的制作”之后,让学生尝试自制豆芽菜和米酒,当鲜嫩的豆芽和香甜的米酒端进教室时,课堂立刻生动鲜活起来了。
总之,教学中只要教师多联系社会现实,多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审视和解决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问题,就能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应用价值的认同,激发学习热情。只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时时处处融入浓郁的生活气息,就会使生物课堂教学独具魅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和活力。